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疯狂设计狮 > 第802章 类糖葫芦

过了保和殿,正北方的中轴线上的下一个地方就是乾清门,这是紫禁城的内廷大门了。

但是在前三大殿的东西方向还有两处地方,分别为体仁阁和弘义阁。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

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

体仁阁高25米,座落于崇基之上,上下两层,黄色琉璃瓦庑殿顶。

下层面阔9间,进深3间。

康熙年间,曾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此。

算是皇室家族放照片的地方,也就变相成为了缅怀先人之所。

,属前三殿区。

黄琉璃瓦,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3间,上下二层,四面出廊。

弘义阁侍立于太和殿西南侧,名为武楼,明嘉靖朝改称武成阁。

清初改为今名,意为弘扬大义。

清代的弘义阁长期用于收储宫廷使用的金银器具等。

现辟为“皇朝礼乐展”展厅。

古代的礼仪是有音乐的,君子六艺之一,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汉族自古以来都是能歌善舞,举行战争、祭祀、宴饮等,都是有背景音乐的。

这里的舞,也是武的意思。

这个弘义阁也就是皇家的仓库了,存储大件的地方。

接着就是进入内廷了,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以此为界。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米,单檐歇山屋顶,,周围环以雕石栏杆。

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这是国家的文官集中所在?

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这是国家的武官集中所在?

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

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9个。

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雍正以后,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当前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乾清宫,也算是皇帝的主卧了。

紧挨着乾清宫的是交泰殿,为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

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

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

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

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交泰殿这是皇帝自家的祭祀所在,之前的太和殿是国家大事祭祀的地方。

随后就是坤宁宫,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

清康熙、同治、光绪皇帝在此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

看来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的信仰,只不过这个地方最后也融于中华大民族了。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后三殿的内廷所在,自有围墙所隔。

而前三殿所在的宫殿,都是单独有着自己极为开阔的视野,自然是迥然不同。

每一处的景致都是有着一定的保护措施,一些物件,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格局。

顺着整体布局的中轴线上来看,围墙后门坤宁门一出去,所在就是御花园了,算是故宫的后花园。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

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

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位于御花园内东侧的假山顶上是一处名为御景亭的所在。

原是明代观花殿的旧址,万历间改堆假山。

山的东西山石间各有登道,拾级而上可达山顶御景亭。

亭子平面方形,四柱,一斗二升交蔴叶斗栱,攒尖顶,上覆翠绿琉璃瓦,黄色琉璃瓦剪边,鎏金宝顶,四面设隔扇门。

四周围绕着汉白玉石栏板。

亭内天花藻井,面南设宝座。

御景亭是皇帝、皇后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的地方。

自亭上可俯瞰宫苑,远眺紫禁城、景山、西苑。

摛藻堂位于御花园内堆秀山东侧,依墙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

堂前出廊,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

室内放置书架,为宫中藏书之所。

故宫的中轴线的建筑基本也就算是彻底看完了。

许寒回顾了一下,发现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类似于糖葫芦一样被一根竹签给串起来来了。

而竹签就是整个故宫的中垂线。

排除关于风水和礼仪方面的因素,许寒发现了整体的建筑几乎都是有着自己的道理。

为什么这么威严的建筑都是做北面南呢?

这是应为京都地处北方,到了冬天,北方的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

为了躲避来自北方的寒冷风,避免了整体建筑被从门口就吹起了大风大雪。

而到了夏天的时候,来自附近海域的气流流动形成凉风,自东南而上,为故宫解暑。

不仅仅是故宫,就算是其他从北方到中原,再从中原到南方,几乎这种坐北朝南的架势。

毕竟国家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归线(北zhi纬)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

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

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

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防予佝偻病;

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

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古人设计师或许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积累,这才明白了一些道理,或许用科学的手段解释不清,于是就用上了这种神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