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巧为农家女 > 第748章 大结局

不远处纸钱燃烧,火舌舔舐,跳跃的火光映照着顾婆子的脸,令她的脸一半在光明中,一半在黑暗里,莫名地令人害怕。

“四姑奶奶,或许这就是我强求的报应,熹儿早就死了,当年我就不该强求,这三十年来,想一想,不过是一场空梦。”

“他不是我的熹儿,他终究不是我的熹儿啊……”

寂静夜里,顾婆子的声音断断续续,含混着哭腔,与头顶竹叶簌簌的声音混在一起,莫名的令人有些害怕。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口中之言。

顾乔眸光闪烁、面色惊变,只觉得毛骨悚然。

什么叫“熹儿早就死了”,什么叫“三十年来”?

这些年顾睿在朝为官,哪怕已经改名字为顾睿,顾婆子却还是执着的叫他熹儿。

顾乔原先并不觉得什么,可现在看来,难道她叫的并不是她这个爹?

顾婆子的声音还在继续响起,“巧儿也……我已经分不清了,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四姑奶奶,这是不是就是我的报应?妄图与天命对抗的报应?”

说着,她崩溃大哭。

陡然间,一股阴风猛地朝她扑来,紧接着她身前正在燃烧的纸钱被吹散到各处,火光被大风一度快吹熄灭,却在停稳后陡然窜出火舌,然后迅速点燃了周遭干枯的竹壳和竹叶。

这股邪风很大,吹得顾乔和沈昭都连忙抬袖挡住眼睛。

等到他们再睁眼的时候,四周已经着了火。

“奶奶!”顾乔慌乱的喊道,再也顾不得其他。

转头看去,就瞧见顾婆子已经被困在火中。

这火也是奇了,瞬间就能燃得这般大!

再一看,四周都是竹林,这若是燃起来,会顺着山坡一直燃到村子里去。

“你快跑到田那边去,我去救奶奶!”沈昭当机立断,连忙讲道。

顾乔知道自己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会令沈昭分心,立即喊道:“那你千万小心!”

“嗯!”

沈昭点头,随后立即冲进了火光里。

与此同时,有夜枭的声音响了起来,是沈昭在召唤岭山和岐山他们。

顾乔虽然担心,但听从沈昭的话先保证自己的安全,立即跑到了不远处的稻田田埂上,然后就瞧见沈昭已经拉住了顾婆子。

就在两人一起朝火光外跑出来的时候,顾乔陡然看到,不远处一只梅花鹿一跃而过。

似乎感应到了她的目光,那梅花鹿停了下来,还扭头往她的方向看了一眼。

那双眼睛……

顾乔的心顿时剧烈的跳动起来,紧接着视线微抬,就瞧见梅花鹿的头上并没有角。

她脑袋里顿时“轰”的一下。

“乔儿,带奶奶走!”沈昭已经来到了她近前,又吩咐道,“去叫村里人来救火!”

顾乔还有些发愣,被他一推这才回过神来,等再看去,梅花鹿已经不见了踪影。

“你怎么了?”沈昭连忙问道。

“没、没事。”

“那快离开!”

“你呢?”

“我先扑火,能扑多少算多少!”沈昭连忙对顾乔讲道。

眼下火虽然烧了起来,但犹如水中浮萍,尚未形成定势,还可以扑救一二,若再等到这火连绵成势,到时候再想扑救就难了。

沈昭从腰间抽出了软剑,伸手一斩,霎时间剑气如虹,一根竹子便应声而倒。

他立即将软剑插回腰间,然后徒手握起竹子,猛地往火上扑打过去。

竹子顶端长着许多枝叶,在他手中犹如一把巨大的扫帚,瞅见火光便狠狠地扑打,不消片刻,便灭了两处火。

岐山和岭山也迅速赶到,而村里也响起了示警的铜锣声。

很快,住在村头最近的那几户人家的男人们便赶了过来。

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一盏茶后,火势终于扑灭。

为防再次发生火灾,大家还在四周寻找火种,拎着水桶到处浇,不放过任何隐患。

就在大家忙活的时候,“轰隆”一声,四姑祖家的房子突然毫无预兆的坍塌了,霎时间空气中扬起无数尘土。

众人惊愣地看着这一幕,心有余悸。

“这房子久了不住人,就是容易坏,哎。”族老叹了一口气,有些感伤。

又有人说道:“塌了也好,不然这偏偏倒到的,我生怕村里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被砸到伤到。”

“可不是!”

不过是一座无主的、破漏的空屋,如今坍塌,村民们并不觉得什么。

只有老一辈的还记得当初那神神叨叨的四姑祖。

然而记忆终究是会被时光冲淡的,越来越淡,直至消失。

随后,沈昭让岭山掏出了银子,一家给了十两,当作扑救火的辛苦费。

毕竟火灾因顾婆子而起,而且大家这大半夜的,又是鬼节,被叫出来救火。

族老自然是推辞了一番,但沈昭说得诚恳,村民们最后还是将银钱收下了。

等到一切处理妥当,沈昭这才去到了田埂上,就看到顾婆子和顾乔担忧的脸庞。

两人因为担心火势,所以并没有回家,而是站在田埂上关注情况。

“没事了,不用担心。”沈昭对两人讲道,随后扭头看向身后的岭山和岐山,“你们俩去河里冲凉吧,弄完了直接去叔祖母家歇着,不用管我们。”

这忙活半天,先前洗的澡注定白洗了。

“是!”两人应道,随后如鬼魅一般,瞬间消失在了黑暗里。

等到岭山和岐山走后,沈昭这才扶住顾婆子,一家人回了院子,随后他将院门关紧。

“你先和奶奶在屋檐下坐一会儿,我去烧水。”

家里的柴火那些,派岭山修缮房屋的时候就已经齐备,一切都很方便,只是需要他亲自动手而已。

瞧见他提着吊桶在井边打水,来来回回的出入灶房,顾乔眸光微闪,握着顾婆子的手紧了紧,好半天才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奶奶,你……为什么会去祭拜四姑祖呢?”她终是开口问了这个问题。

顾婆子偏头对上她的目光,有些闪避,随后僵硬地动了动唇,最终回道:“以往都是在院子里烧纸,顺便就把你四姑祖的那一份烧了,今年去了坟边,院子里就不再烧了,我想着你四姑祖无儿无女,没个人惦记,所以就去祭拜一下她。”

这话听上去似乎并无破绽,但——

“奶奶,我听见你烧纸的时候说的那些话了。”顾乔戳破道。

顾婆子身体一僵,手也顿时从顾乔的手里挣脱出来,“你,你都听见了?”

“所以奶奶,你知道些什么?你和四姑祖又是什么关系?你也有秘密瞒着我对不对?”

“我……”顾婆子眼神闪烁,有些害怕。

顾乔朝她伸手,她却下意识地往后缩去。

这令顾乔陡然意识到,顾婆子这是在害怕她?

“奶奶?你为什么怕我?”

“乔儿,我把火点好了,你去守着灶火。”沈昭的声音突然出现。

顾乔有些不解,沈昭却已经走上前来,将她拉了起来,“听话,快去。”

触及沈昭的眼神,顾乔顿时明白过来,沈昭是想让她避开,他来负责和奶奶谈话。

想到沈昭那洞察人心的本领,她终是听话进了灶房。

沈昭于是在顾婆子身边落座,顾婆子也陡然轻松了些许。

但谁知道沈昭接下来却讲道:“奶奶,她虽然不是原来的巧儿,但她也同你生活了十年,她不会伤害你的,你不用害怕。”

顾婆子身体一僵,顿时仰头看向沈昭,满脸震惊。

沈昭对上她惊诧的眸光,回道:“我知道,我早就知道了,是她亲口告诉我的。不过我想你比我更早知道,对不对?”

“你、你在说什么……”

“奶奶,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是可以无话不谈的对不对?”沈昭伸手握住了她的手,又继续讲道,“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我不知道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可是你看,巧儿她那么孝顺,处处都想着你,想着娘,我俩成婚她也不愿意搬到别院,就想陪着你们、承欢膝下,你就是她的奶奶啊。”

最后一句话,让顾婆子心中一震。

顾婆子的眼里顿时涌起了泪水,控制不住地往下流去。

“我……我以为可以将这个秘密带到棺材里的。”她哽咽着讲道。

而灶房里,顾乔拎着火钳,背靠着灶房墙壁,静静地偷听着两人的对话。

她奶奶……原来早就知道她不是原来的顾巧儿了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什么秘密,她奶奶准备瞒一辈子?

正在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顾婆子的声音再度响了起来,一段尘封的记忆也随之徐徐展开。

“老顾家近几代人都是一脉单传,你知道的吧?”

“嗯。”沈昭点头。

“当年我嫁给老头子后,我俩却一直没有子嗣,老顾对我很好,但公婆却……毕竟我不能为他们顾家开枝散叶、延续血脉,所以他们便准备让老顾纳一房小妾。村里虽然很少有人家纳妾,但并非没有先例,何况顾家是富户,条件也还允许。我本来都点头了,但老顾不愿,便一直拖着。”

想起当年的事情,想到丈夫的情深义重,顾婆子心里仍旧热热的。

她抬手抹了一把泪,继续讲道:“后来我俩寻医问药、求神拜佛,几乎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却毫无起色。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四姑奶奶有秘方、会卜卦,我俩便死马当活马医的去了……”

在顾婆子的叙述中,偷听的顾乔很快捋清了来龙去脉。

四姑祖当年告诉顾婆子,她和顾盛之间注定没有孩子,顾家也注定绝户,这些命定的轨迹,不可更改。

顾婆子和顾盛见她竟能窥见天机,心灰意冷的同时也寄希望于她,便向她寻求破解之法。

于是四姑祖给了顾盛两截桃树枝,让他雕刻成手串,夫妻俩共同佩戴上百日,便能有孕,但日后或许会出现一些变数,也是他们必须要去承担的,若他们愿意承担这一切变数,这桃木便能归他们所有。

顾婆子和顾盛求子心切,哪里顾得了这些条件,当即答应。

果然,三个月后,顾婆子便有了身孕,随后生下了顾熹。

顾熹的出生也让顾婆子的公婆不再插手他们夫妻的事情,毕竟顾家一脉单传已久,他们已经接受了只有一个孙子的事实。

时光飞逝,一眨眼顾家独子顾熹就到了六岁。

只是不曾想这年冬天,顾熹不慎掉落到了水田里。

田水冰寒浸骨,小小的孩子怎么能够承受住这寒气?发了两天高热后,孩子已然气若游丝、命悬一线。

这期间什么方法都试遍了,愣是药石无效。

慌乱间,顾婆子又想起了村口那神神秘秘的四姑祖,于是又带上米面和香烛去求人。

四姑祖告诉她,这就是当年她说的变数,如今变数来了,他们只能接受。

至于是什么变数,四姑祖也不说,只让她将桃木手串戴在孩子腕上,孩子便能平安无事。

顾婆子虽然心中忐忑,但一心想要救儿子,当即也顾不得什么,立即与顾盛商量,于是顾盛将他手上的桃木手串给了顾熹。

一日后,顾熹果然幽幽醒转,逐渐恢复健康。

顾婆子心中欢喜的同时却不免隐忧,总会想着四姑祖口中的变数。

渐渐的,她就发现儿子行为诡异、性情更是判若两人。

当娘的怎么会认不清自己的儿子?她心里腾起了一个大胆的、恐怖的猜测,就是这个“顾熹”并非她的儿子!

那段时间,她害怕着、恐慌着,最后生了一场大病。

众人只当她是照顾顾熹太累病倒了,事实上只有她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

而当顾熹尽孝床前、且读书一鸣惊人的时候,看到公婆和丈夫眼里升腾而起的希冀,她便一个劲的开始催眠自己。

或许只是自己被四姑祖吓着了,又或许四姑祖说的变数就是指性情大变呢?

想到这里,她的心才稍微定了定。

顾熹的容貌没变,而认定了他还是自己的儿子后,顾婆子自然是掏心掏肺的对他好。

随着时日增加,母子重新找到了相处之道,她也因

未完,共3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