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不是宋钦宗 > 二百零一 显示技术的时候

东宫校场,一如往昔地热闹。

只是不再是亲卫们操练,而是再次被商人们填满。

数千人齐聚于此,偌大的校场已经显得拥挤。

“各位,可知东宫再次招代理商,乃是为了何物?”

“并无消息传出来。”

“不求与香皂相同,只求有其一半好转,便可让我等下血本了。”

“只要能赚,下血本也是无所谓。”

议论纷纷中,众人各自摩拳擦掌,等待太子到来。

不同于上次,这次竞争代理商的商人们,准备的更加充分。

首先是对各州的情况估计的更加充分,绝不可能出现不赚的情况。

按照目前的形势,绝大多数各家香皂代理商都会赚上一笔,少部分勉强不亏。

极个别的已经血本无归。

这个个别的倒霉蛋,乃是济州代理商。

当时高俅造反,一家老都在城里,当即就被大卸八块,以泄高俅心头之恨了。

这个也没人预料得到,实在与东宫无关。

但是,赚到了,自然想赚的更多。

于是,各家合纵连横,准备联手压价,联手竞争代理权。

联手压价,就是参与来的,都商定一个最高价,不能让钱都被东宫赚了。

联手竞争,乃是中商行组合成大的商会,以求竞争到代理权。

当然,合纵连横的效果,还需要最终的检验。

后院,梳洗打扮完毕的赵桓,终于出了门。

太子冕服富丽堂皇,尽显威严庄重。

今,是要显示技术的,必须严肃对待。

“殿下。”愚任迎了过来,道:“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殿下驾到。”

“善!”赵桓微微颌首,迈步往校场走去。

身后,除了愚任,还有十余工匠随校

这些工匠,推着七辆大车,便是此次要显示的技术。

不一刻,到了校场。

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刻安静,同时给赵桓行礼。

接受过拜谒,赵桓登上准备好的高台,道:“诸位,上次香皂买卖,做的可好。”

“幸得殿下提挈,人发了一笔。”

“愿随殿下左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多商人纷纷递上好话。

赵桓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

立刻,全场鸦雀无声。

“在招代理商之前,先免费公布几项技术。

具体如何使用,全凭各自本事,然本王可以确定,善加利用,定然可以发财!”

赵桓的话,立刻让下方哗然。

感觉到无数热切的目光,赵桓自然是得意非常。

倒不是享受这种全场瞩目的感觉,而是看到了下商人随着他的指挥棒跳动的景象。

当然,太子也不多,只拍了拍手,让上干货。

十余工匠,抬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器械到了台上,随后开始了组装。

不一刻,几台模样略微奇怪的机械竖在了台上。

其中一台纺织机,在场的商人自然认识。

粮布,下买卖之基础,哪怕不从事这个行业,也不绝不能不关注这两个行业。

“咦,这是棉花纺织!”

一声惊呼,吸引了无数注意力。

当然,这里是东宫,太子当面,实在不好围过去问。

赵桓也不话,只示意工匠开始。

一袋新摘不久的棉花取出,还是花朵状。

棉花早已传入国内,且已经有人试着以棉花织布。

所以,此时世面上有棉布在流通,但是价格很贵。

原因很多,其一便是种植量,原料价格偏高。

农民不爱种,自然是因为需求太少。

棉花里面有籽,须得去除才能开始纺织。

在去籽的过程中,棉花绒毛被扯断,本来棉绒相对丝麻就很短,十分不利于纺织,扯断以后更加没法弄。

非得技术精湛的织工不可。

尽管如此,生产效率还是很低。

倒不是织工不够勤快,实在是设备太烂。

东宫有资源,赵桓当然要用起来。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花了七八千贯,一套全新的棉纺工艺出现了。

搅车转动去籽,椎弓弹棉,六锭脚踏纺纱车、形式织布车……

一套流程,看的诸多商人燥热不已。

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看到,棉布即将取代麻布绢帛,成为下主流。

眼看一匹白布出现,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问道:“殿下所的技术,可是棉布纺织?”

“不错!”赵桓笑道:“棉布之优越,大家可以回去研究。”

随着赵桓的声音,有亲卫挨个发出一匹棉布去。

“本王只纺织成本,新式工艺的出现,使得一匹棉布的生产成本,只有麻布的三成!”

轰~

现场炸了。

三成的生产成本,简直难以想象!

赵桓不多解释,只拍了拍手,让人发下技术明书。

具体如何,让大家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诸位,棉布的生产成本,回去自可验证。”赵桓阻止了大家现场学习的冲动,继续道:“本王只一句,棉布通行下,关键在于棉花,以后,谁种植的棉花够多,谁就掌控下布业!”

原料在手,下我有,这在哪个行业都是适用的。

然而尴尬之处在于,由于以前技术低劣,棉花大多是作为一种花存在的。

事实上,直到黄道婆横空出世,棉布才彻底成为了主流。

赵桓之所以推出棉纺,目的当然是这个解决大家都穿衣问题。

当今的布匹,价格实在太贵了,百姓很难承担。

棉布若能大规模铺开,百姓穿衣服也会省不少钱。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纺织业,是资本家崛起的最好切入点。

场地、工人、棉花、运输……

没有足够的规模,棉布的买卖做不好的。

培养资本阶级,对东宫有好处?特别是技术免费公开的情况下。

其实是没什么看得见的好处的。

最多就是一个好名声罢了。

但是从长远看,对国家民族的好处很大。

后世,阿片战争中,英法是为了卖阿片的?

当然,这是来钱最快的买卖,当然要用武力开导一番。

但是,除了阿片,还有第二赚钱的棉布生意。

赵桓希望有一,当这些资本家发现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时,会把目光转向海外。

以华夏人超强的同化能力,这些倾销地,迟早成为自家的自留地。

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