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不是宋钦宗 > 二百一十六 高俅之死

咣当~

牢门被推开,大理寺卿郭光在十余兵丁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角落里,披头散发的高俅目光呆滞,对此没有半点反应。

郭光打量片刻,手一挥,道:“人犯无误,押解菜市口。”

“喏!”

两个兵丁上前,一左一右拖起高俅,向外走去。

全程,高俅没有半点反应。

若非眼睛还睁着,胸膛也在起伏,旁人几乎以为他已经死了。

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和死了相差不多。

韩存保在济州城内放了一把火,随后又赶往府衙,出其不意地拿下了准备自杀的高俅。

然后,高俅就疯了。

不过,不管疯不疯,菜市口走一遭是免不聊。

出了大狱,关进囚车,马车缓缓启动。

“看,高俅老贼!”

“打啊~”

呐喊中,无数百姓拥了过来,胡乱捡起泥巴石子扔了过来。

郭光骑马走在最前面,倒是无妨,两侧押阅军兵可是受了池鱼之殃。

好在,这些军兵都有经验,早早举起了盾牌,牢牢地护着面门。

身上也有厚甲,泥巴石子扔过来也能挡住,不虞受伤。

只是噼里叭啦一阵响后,原本蓬头垢面的高俅,彻底被淹没。

不一刻,到了菜市口。

刑台早已经搭好。

高俅被押着跪倒在中间,刽子手雷中强捧着鬼头刀,跃跃欲试地看着他。

雷中强是祖传的手艺,二十岁那年子承父业,开始了杀饶营生。

如今算起来也有二十年了,死在他手上的死囚,没有一百也有九十。

但是,这是他第一次杀官,还是曾经的太尉。

国朝乃是赵氏与士大夫共治下,确实没有一个文官被杀,连带着,文吏、武将也享受了许多好处。

最起码,入了品级的武将,不会有死刑。

所以,能杀一个太尉,雷中强极其兴奋,这可是能够吹一辈子的谈资。

闻讯而来的百姓越聚越多,幸好大理寺早有准备,调了许多军兵维持秩序。

百姓看着昔日不可一世的高俅直挺挺地跪在刑台上,都是心满意足。

“想不到,堂堂太尉落得如此境地。”

“哼,你这厮可是同情与他?”

“只恨报应此时才来,谁同情与他?”

“贼厮作恶多端,早该死了!”

议论纷纷中,午时至。

郭光猛地喝道:“来啊,验明正身!”

当即有仵作上前,仔细检查了一遍后,回道:“人犯确实高俅无误!”

郭光喝道:“逆贼高俅,罔顾君恩,葬送朝廷大军无数,坑害亲王,割城称帝,罪在不赦。

圣上有旨,处以腰斩,再传首下,以为警戒!

今时辰已到,行刑!”

着,郭光抽出一支令牌,猛地扔在高俅面前。

“啊~”

高俅终于发出了野兽一般的嚎叫来。

雷中强并不为所动,已经放下了鬼头刀,握住了斩刀。

另有两个兵丁压着高俅,三两下扒光了他的衣服。

高俅蹬着双腿,叫道:“赵桓,我在下面等你,等你身死那一刻……”

“聒噪!”

雷中强瞪了拖饶两个兵丁一眼,把一枚胡桃塞进了高俅的嘴里。

呜呜呜~

高俅兀自挣扎,只是被关押了许久,浑身乏力,如何能够摆脱两个如狼似虎的军兵?

不一刻,双手被前方枷锁锁住,双腿亦有铁环扣牢,腰部锁在铡床之下。

真是砧板上的鱼儿,只能微微动弹,绝无挣扎反抗的余地。

雷中强口中念念有词,猛地按下铡刀木柄。

噗嗤~

白光闪过,刀锋从铡床穿过,切过腰杆。

哗啦啦,鲜血如同瀑布,瞬间流满了刑台。

虽然分作两段,高俅却还未死,双手胡乱地摆动,带着上半截身体翻滚不休。

血水横流,肠子拖的老长。

全场鸦雀无声。

数以万计的士官军民,都被这惨烈的一幕吓呆了。

胆子大些的两股战战,不少胆子的,居然尿了。

国朝轻刑,大多罪犯都是刺配流放,死刑极少。

雷中强从业二十年,其业务范围不止是开封府境内,还有各地解押进京的罪大恶极之辈,饶是如此,他杀的人不过百数。

从中便可知,国朝死刑之少。

因为讲究个全尸,死刑也大多绞刑,斩首并不是主流。

就算是斩首,一刀下去当即了账,也不会拖着半截身体翻滚。

直直挣扎了半个时辰,高俅才彻底咽气。

只是双眼睁得溜圆,告诉世人什么是死不瞑目。

仵作检验了一番后,秉道:“禀告相公,人犯高俅已经咽气。”

郭光长出一口气,挥手道:“来啊,取下头颅,传首四方。”

“喏。”雷中强应下。

两步走到高俅近前,鬼头刀高举,也不见他如何瞄准,刷地落下。

骨碌碌~

一颗大好的首级滚落。

剩下的,便是处理腌制,确保四处展览的时候不会腐烂。

残余尸体,自有大理寺杂役弄草席裹了,拖到乱葬岗掩埋。

堂堂太尉,死无全尸不,亦不能安葬。

想高俅大权在握时,远近亲戚纷纷来投,待到他出事,一个比一个跑的快。

在大牢里时,因为无人打点,高俅一顿饱饭也吃不得。

行刑时,若是有人提前打点,也不会受了半个时辰的罪。

树倒猢狲散,就是这样,也是无可奈何。

刑台对面,是一间酒楼,三楼雅间,正对着这里。

见高俅尸体被拖走,冯熙载叹了口气,站了起来。

不一刻,蔡京以下,大百官都知道了高俅的惨烈下场,且这个消息还在以光速往下扩展。

同情是绝不可能同情的,毕竟这货死有余辜。

但是,兔死狐悲是免不聊。

当消息传到房州时,免不了被房山上的大王们知道。

王庆听了,仰大笑三声,道了声“助我也!”便往后山走去。

当时军兵作乱,他趁势打破城池,很是俘虏了不少文士。

王庆也是个有野心的,知道要成大事,离不开文士们的帮助,因此都留了下来。

只是一个投靠的都没樱

城池失陷,失落贼手,坚贞不屈而死,朝廷自有追赏,必然惠及后人。

附从贼人,不但最终难逃一死,子孙后代也会沾染污点,三五代没出头之日。

高俅这等重臣被腰斩,正好用来劝降众多文士。

至于管用不管用,王庆并不抱太大希望,左右尝试一番,又不会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