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不是宋钦宗 > 二百九十七

色微明,诸营同时开火。

待军兵吃饱喝足,大军出营,到了雨花台前列阵。

但见:金瓜密布,铁斧齐排,方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旗旄旌节,一攒攒绿舞红飞,玉镫雕鞍,一簇簇珠围翠绕;飞龙伞散青云紫雾,飞虎旗盘瑞霭祥烟。左侍下一代文官,右侍下满排武将。果真是子驾临,气象非凡。

团团环绕中,九曲黄罗伞下,玉辔逍遥马上,坐着当今皇帝赵桓。

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冲转角明金幞头,身穿一领日月云肩九龙绣袍,腰系一条金镶宝嵌玲珑玉带,足穿一对双金显缝云根朝靴。

以皇帝为核心,诸军齐齐压住阵脚。

那前排大盾如墙,针插不进,长枪如林,生者难过,此后刀手护着火枪手,跃跃欲试,后阵,乃是一架架车子,车子张着偌大的黑洞洞炮口。

两侧,还有马军侍立,谨防南军从侧后绕路来击。

万余大军将将列阵完毕,山上起下一彪军马来。

只见当先那将:头上三义冠,金圈玉钿,身上百花袍,锦织团花;甲披千道火龙鳞,带束一条红玛瑙。骑一疋胭脂抹就如龙马,使一条朱红画杆方戟。

却不是方亳堂兄方杰还能有谁?

他是方腊的亲侄儿,乃是方垕的长孙,方亳的堂兄,平生习学武艺,惯使一条方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虽然山路崎岖不平,然而其稳稳端坐马上,半点不见动摇。

其身后十余将佐,有前见过的,也有新的面孔,想来是经过流配。

不过,明教各首脑头领都有画册,众人也都知晓其斤两。

因为是在山上来,拖后的一千军兵蜿蜒而行,待到了山脚各自左右分开,瞬间扎住了阵脚。

“行动迅捷,丝毫不乱,足见其精锐。”赵桓赞道。

朱武笑道:“比之我军,还是多有不如。”

“确实!”罗戬道:“且那方杰,一看便知乃是有勇无谋之辈,不足为虑。

只要拿下此獠,再留下这部精锐,即便不动用火炮,雨花台也是唾手可得。”

谈笑中,方杰打马出阵,喝道:“南国镇北王方杰在此,哪个贼子敢来受死?”

“陛下,臣请出战!”诸将齐齐请令。

“此獠武艺高强,与石宝相差仿佛,不可轻视!”赵桓沉吟片刻,道:“刘锜,出战!”

刘锜大喜,拜道:“多谢陛下恩典,臣定取那厮首级而归!”

因为曾经拒绝过太子招揽,刘锜一直不尴不尬的,原以为此次多数时候只是跟随行军,却不想被派出去对付南国伪王。

当然,赵桓不是忘记刘家父子曾经的无视,只是刘锡为国捐躯,实在不好再冷落刘家人了。

刘锜翻身上马,军兵让开一条通道,放他出去。

到了近前,刘锜喝道:“好贼子,圣上御驾亲征至此,尔等犹自持械反抗,实在罪无可恕!”

方杰喝道:“贪虐之蠹虫,如何晓得百姓之苦楚?今日不为我圣国,便为下受苦之黎庶,也要杀干净尔等这班狗官!”

刘锜大怒,喝道:“冥顽不灵之辈,待刀斧加身时,悔之晚矣!”

“闲话休,放马过来便是,且看你那本事,是否如同嘴皮子一般利索!”方杰回道。

两句嘴炮打完,刘锜挺枪踢马,直取方杰。

方杰也是不甘示弱,挺戟迎上。

瞬息间,两人碰面。

方杰直把方画戟直刺,就要刺杀刘锜于当场。

刘锜本事不弱于韩世忠,如何便能让他刺中了?他只把铁枪一摆,荡来了夺命一戟。

方杰不慌不忙,只转动戟杆,随即横摆,月牙刃直直对着肋下削去。

刘锜早料着此间变招,只把身体一仰,躺到在马鞍上,同时把铁枪刺出,直取方杰面门。

若是方杰继续横削,那画戟只能贴着脸皮错过,若是向下压,怕是不及枪快。

只是武将本能,方杰瞬间回戟,挡开了夺命铁枪。

一个回合的功夫,两人对了两眨

半斤八两,胜负犹未可知。

于是,两个猛将豪杰,双马交错不迭,就此斗在了一起。

马蹄翻飞,烟尘四起,枪发如狂龙悬空,戟动如雷霆咆哮,果真一番龙争虎斗。

只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虽然斗了五十余合,却也难见胜负。

南军阵中,杜微心中着急,悄悄出到阵前。

他原是歙州山中铁匠,会打军器,亦是明教骨干,曾经方腊的心腹之人,惯会使六口飞刀,但有出手,无有不郑

特别是这厮与方杰极有默契,常配合方杰厮杀时出飞刀,要么飞刀杀人,要么给方杰创造机会。

只这手,死在二人配合下的绿林豪杰、官府兵将,不计其数。

这边厢,官军阵中,牛皋瞧的真切,自提弓捏箭,也打马出阵,紧紧盯着杜微。

这倒不是牛皋要抢功,而是防备杜微暗施飞刀来伤人。

杜微当然是有这个心思的,只是刘锜方杰如同走马观花一般,身形变动极快,根本捕捉不住,飞刀自然也无法出手。

杜微看了一会,捉不到机会,牛皋便也不动,免得败坏了朝廷信誉。

南军阵中,一将按捺不住,打马出阵喝道:“大将白钦在此,狗官哪个来战?”

宋军阵中,一将拜道:“臣请出战。”

赵桓见是温侯吕方,便不同意。

原轨迹中,方杰与秦明悍斗,后在杜微配合下杀了秦明。

而这白钦擅长标枪,曾经标下了铁笛仙马麟,后来与吕方相持,双双落崖而死。

既然半斤八两,那便没必要出阵了。

左右环视一番,赵桓道:“王禀出阵,谨防那厮标枪。”

“臣领命!”王禀应下。

这王禀,可不是无名之辈。

其乃汴京人,青年从军,多有战功,宣和元年初便累功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

四年,为宣抚司都统制,从童贯攻辽,败于白沟,七年,金攻宋,童贯弃太原还京,留他为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太原。

靖康元年除建武军节度使,九月,太原援绝,军民断粮而城陷,其犹率疲兵巷战,身中数十枪不屈,后携子投河殉国,守太原凡二百五十余日。

如此大将,赵桓当然要给其露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