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二次元 > 别了今生 > 第六十七章 湖广会馆

饭后,三人继续散步观光。

路过纪晓岚故居,安对于这位清朝大文豪的了解,都从那部《铁齿铜牙纪晓岚》来的。

夜晚的北京是神秘而安宁的。

少了白日里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多了几分沉静。

这个时候最适合好好地看看北京。

安门城楼永远那么巍峨,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安静矗立,前门大街永远不缺游客。

在这北京最繁华的地界儿,安在想:自己算北京的什么人?游客吗?游了8年了。

流浪者?大概吧?虽然现在不算居无定所,但安现在的工资还是买不起房子。

看着那林林种种大楼,没有一处真正属于安,虽然这么多年她搬家快有10次。

路过菜市口,据那里曾经是行刑的地方。

多少革命志士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又有多少无辜生命最后一刻的鲜血被刽子手沾了血馒头。

那齐刷刷好似被一起提起的脖颈,是怎样看着腐朽的清政府灭亡,又怎样迎来新中国诞生?

据曾经夜间的菜市口无人开门,有次有人敲一家裁缝铺的门,是借针线。

第二一早,有人发现前一被砍头的尸首的头颅和身子被缝合起来。

这大概就是为何大家总觉得菜市口附近阴风阵阵,晦气重重。

可这个路口有一家湖广会馆,据曾经是湖南和广东商人住店打尖的地方。

现在,这里是别具特色的饭店,经常有京剧表演。

食客们在台下大快朵颐,演员在台下演得卖力。

安其实根本不懂戏剧,只是偶尔在公园里听叔叔阿姨们自顾自地唱。

唱念坐打,西皮流水,生旦净末,这都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活历史。

时候,爸爸还教安唱过《红灯记》里“奶奶,您听我”那段。

学元旦联欢会,安不经意唱的一段,让老师大加赞誉,非让安给每个班的同学都表演一番。

安在学是合唱队领唱,《泥娃娃》,《蓝精灵》都是那时拿手曲目。

不过后来上初高中的安越来越安静,安静到几乎无人认识。

到了大学,安参加广播社团,戏剧社团,每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一有需要介绍一对一家教的活,老师总是第一个想到她。

学校里的安是繁忙而充实的。

每要自己加码一百个单词,听力两时,读课文一时。

但即使是这样,口语还是不尽人意,不过在前门画廊的那段当翻译的经历,让安仿佛出国深造一般,口语听力突飞猛进。

在那里,安遇到过印度人,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爱尔兰人,比利时人,加拿大人,瑞士人,伊朗人。

其实,几乎每个欧洲国家来的游客的英语都还好懂,只是那些亚洲国家的邻居们各个发音都樱

安每每遇到伊拉克,印度和日本人讲英语,所有神经全部启动,否则,根本听不懂他们讲的是什么语言。

安三人站在街角,回望前门,刘老根大舞台的红屋顶正闪着耀眼的光芒。

“安,我要和Nicolas走了,去法国。”

月突然一句话,让安琪猝不及防。

这突如其来的道别,让安一时无法接受。

“什么时候?”

“下个月。”

“哦。”安轻声答。

每周都要见的朋友突然飞走了,虽然她找到了心灵所属,但安心里也是酸酸的舍不得。

“但我们希望你能参加我们的婚礼。”

Nicolas也使劲点头,安眼里噙着泪,嘴角却是上扬的。

“好懊啊!在哪里,什么时候?”

“下个月,在Nicolas家的古堡里。”

“Wo,月不错嘛,以后要成古堡里的女王啦!”

安笑着,轻轻拍拍月的肩膀。

夜,已深;月,高悬;人,安好;鸟,入巢。

这安静祥和的夜,又有这样开心的消息,安,枕着它入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