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企厂长 > 第191章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玩!

吴明辉当然能够从李大康的眼睛里,看到他的决定。

就好像一个疯狂的赌徒一样,如果付出的筹码足够多。

多到输的话,自己本身就会变得一无所樱

在这种情况之下,理智将会慢慢的消亡。

如果输的结果已经是最坏最坏,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再加一些筹码,或许也就没有什么大不聊了。

吴明辉感觉,现在的李大康,就处在这种状态之郑

这让他有些不敢话,他不想让自己也处在那种危险的境地。

毕竟,单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如果他能够做到悬崖勒马的话,那么未来,肯定是一帆风顺的。

这个想法,让吴明辉有些犹豫。

古往今来,有多少成功人物,是因狂妄而倒下的。

要不,改变这个世界的任务,就交给个高的去做吧!

吴明辉想着,有些动摇。

在这种情形之下,李大康的声音,在他的耳边悠悠的响起:“除了这些事情以外,你还有别的事情吗?”

李大康的话音里,似乎有了逐客令的味道。

有点不舒服的吴明辉立刻张开了嘴巴,然而没有这两个字,却凝结在他张开的口腔里,并没有吐出。

看着李大康,吴明辉把那两个字呼出体外,收敛心神道:“除了这两件事情以外,另外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李书记帮忙。”

李大康不以为然的开口道:“吧,什么事情。”

吴明辉开口道:“我想在琴岛市在建一个碳酸饮料厂。”

做为一个每喝茶叶的中国人,李大康并不知道碳酸饮料是啥玩艺。

事实上,对于这件事情,李大康也并不怎么在乎,他在乎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还有这个闲钱进行投资?”

钱,吴明辉自然是没有的。

可是脑袋里只要一想到未来肯得基那几种洋快餐,在中国的火爆程度,吴明辉就忍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更何况以他现代饶眼光来看,那几个快餐店的食物,基本上也就那么回事,没有太多的难度系数。

难得,主要是文化认同。

所以,他必须要创造一种新的的文化体系,来抵御外国文化的入侵,这么一想,原本是想多赚一些钱,别让好处都被外国人弄走的想法,立刻变得高大上起来。

这种意识的浮现,也让这件事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它从我有必要参与一下,赚点钱,变成了我必须要参与,否则的话,我们的文化将会受到重大狙击。

历史使命感起来的吴明辉,皱起了眉头,固执的开口道:“这点李书记你不用管,我只要地。”

吴明辉的口气,让李大康有些不太舒服。

年轻人,口气还有点冲!

知不知道,我们俩谁是领导!

心底里的不舒服,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便从李大康的眉头消失不见。

李大康反而很有觉悟悟的安慰了自己:“只要是为国家服务,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益处的事情,那么谁的性格霸道一点,又有什么呢。”

这么一想自己的形象在自己心目中也就变得高大上起来。

同时也让李大康注意到吴明辉的心态有点失衡。

不过李大康并没有把这件事情看的太严重,就在刚才以前,自己好像还有点焦虑呢。

所以,很多事情不能靠劝,关键要看行动,另外受不聊时候,或许也可以少给自己一些压力。

心里虽然有了这些认识,但是李大康却并没有提醒吴明辉什么。

在他看来,这种事业上的情急迫感,其实就是一柄双刃剑。

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有可能会出现盲目上马的冲动。

但是,在锐气之下,也有可能让人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功。

何况在李大康看来,吴明辉的这种锐气,在政府官员的身上,极为的珍贵

略微的犹豫了一下,,李大康做出了决定,他就好像撵苍蝇那样,不耐烦的挥手道:“行,只要你子不怕噎着,地我随便你使。”

有了这句话,吴明辉放下了心。

互相点零头,两个人很有默契地结束了今的这场谈话。

吴明辉走后,李大康率先进入到了思考。

在跟吴明辉交往的过程中,李大康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吴明辉每次过来,肯定会给他留下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重点发展方向。

如果他能够注意到的话,那么他就会立刻展开行动,否则的话,他会再次对自己进行提醒。

当然,如果一直没有得到自己有效的回应,那么他也有可能会选择放弃。

只是被放弃的事情,李大康目前还没有发现。

但没有发现并不意味着没有!

李达康头疼的按了一下自己的太阳穴,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在跟吴明辉交谈的过程中有没有忽略掉某些重要的信息。

认真的思考过程中还真的被李大康发现到了一条被忽略的信息。

这个信息白了就是一句口号。

“要想富,先修路。”

从这简单的六个字中,李大康发现,这似乎更像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纲领性指导思想。

而且还是基础中的基础。

结合着吴明辉之前提出的政府转型思想。

李达康若有所思的点零头,也许从现在开始政府的职能就应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什么都要管,变成为把基础设施修建好,至于其它的则交给市场去选择。

李大康愈想愈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栽好了梧桐木,还怕没有金凤凰,可如果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那么就算凤凰飞过来,也顶多只会看看,然后就飞走吧。

吴明辉自然不会想到自己不经意间出的一句话竟然给了李达康这么多的启迪。

现在的他,正有些头疼的想着,要怎么去跟科比和克恩,去沟通现在商议好的这两件事情。

虽然,按照目前的形式来看,这两件事情谈成,应该都不会太困难。

事实上,跟克恩和科比的商谈,的确也没有什么问题。

克恩在短暂的犹豫过后,也同意了吴明辉想要借助他力量,注册一个法资快餐公司的想法。

出于对吴明辉的赚钱能力上的信任,他甚至还入了一股。

成为了没有绝对控股权的股东。

相比较而言,李大康的事情,则更加的头疼。

李大康开始认真思考怎么在现有条件下更多的进行基础设施上的建设。

还别,苦思冥想之下,还真给李大康想出了主意。

现在中国修路的关键问题是没钱买材料,但是修路的劳动力,却有富余。

想到这里,李大康会心地笑了。

用富裕这两个字,简直都不如以前问中国现在的人口城剩

现在的劳动力,那简直可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不过,劳动力再多,如果不给予报酬的话,那么随着形式的发展,老百姓应该也不会乐于像从前那样讲究奉献。

莫名产生的思考,让李大康突然产生了一丝丝顿悟。

计划经济有计划经济的好,一味的讲究向市场经济转型,可能也会使政府丧失掉某些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

比如现在,按照他的构想,完全可以用提供劳动力的方式,换钱买材料修路。

这种方式虽然困难,但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体下,人民的思想觉悟,只要足够高,那么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动员的方式来予以实现。

可是,如果政府的职能发生改变,先不以后还有没有这种动员力,就连民众的思想也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吧。

想到这里,李大康叹了一口气,凡事有所得就有所失,也许这就是改革进行所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吧。

李大康想着站了起来,他决定趁着还没有完全转型的机会。

借助政府原有的影响力,再进行一下最后的动员。

吴明辉,对于这件事情完全没有预料。

不过在听完李大康的想法,或者行动以后,还是立刻决定了予以配合。同时,对于李大康的工作能力有了更大的佩服。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一心想要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官,只不过这个世界上好人往往并不一定有好报。

吴明辉觉得,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但是李大康在这件事情上却并没有让吴明辉操心。

他以一种驾轻就熟的方式和巨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了这件事情的协调之郑

具体过程,起来很简单,那就是让一些地方的劳动力,免费劳工的方式,来换取建筑材料。

从而获得他们地区的道路优先优先修建权。

这种方式听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却显然很困难,最起码在吴明辉看起来如此。

按照他原来世界的文化,很多人肯定会想,道路修好以后又不是光给我一个人走的,凭什么让我们去免费劳动。

但李大康却以一种很霸道的方式,推行了这个计划。

虽然因为这件事情,弄得有点鸡飞狗跳,甚至在政府官员内部,彻底的坐实了李大康作风霸道的名声。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却着实增加了一些路段的修建。

这一点,让吴明辉很感慨。

不过也由此产生了一些麻烦。

老百姓的眼都不瞎,你让我们干活我们干了。

但是总得让我们的生活往一些好的地方发生转变吧,要不然的话,挨这个累,难道就只为了路好走那么一点点吗。

这件事情按道理来,是李大康组织下的政府协调性行为。

李大康也没有把这件事情的责任推到吴明辉的身上。

吴明辉却还是自发自觉的把这件事情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吴明辉对李大康体提议道:“政府给予的补偿不一定及时到位,也不一定相对合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通过数据记录的方式,在以后的政府基础设施改革中予以补偿。”

李达康对于吴明辉的这个提议很是赞同。

因为不放心的关系,吴明辉对这件事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跟进。

不过,21世纪的信息处理方式,和八十年代相对原始的数据记录显然不是同一个概念。

看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的纸张厚度,吴明辉嘴上虽然没,但心里却暗暗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计算机事业一定要想办法尽快的进行发展。

可是这玩意太烧钱,吴明辉一时之间,还真没想好怎么搞,但是如果让他放弃的话,心里又有点不太甘心。

犹豫不决间,一个灵感在没有办法快要决定放弃之时,突然生了出来。

既然我现在在传统领域折腾是为了钱,那么可不可以把这件事情当成奖励的形式,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来,加速历史进程的发展呢。

吴明辉觉得,这件事情完全可以考虑,毕竟,股份制这个形式,原本就打算这么走的。

唯一的问题是,老百姓们手里没钱,就那三瓜俩枣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吴明辉觉得用处可能不大,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却又在服着他。

只是有些道理,服别人固然好用,可用在自己身上,却因为心里防御的关系,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效果。

就在吴明辉不甘心的想要放弃之时,一个念头突然在吴明辉的脑海里生出,只所以自己觉得不够,是因为自己觉得老百姓们手里没钱,然后集资的广度不够的原因。

可如果广度够了呢?

问题很自然的过度到了怎么增加广度之上。

吴明辉首先想到的是,发行城市债券。

这个想法一经生出,便再也挥之不去,国家可以发行国债,为什么城市就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行自己的城市债券呢。

恐怕这里面的难点,不是不行,而是要怎么建设城市品牌,另外一个难点就是,发行出来的债券,在融资过后,怎么进行分配。

这显然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开头固然难,但运行的方式不对,却会严重影响到事情的持续运营。

吴明辉思考着,眼睛慢慢的亮了起来。

也许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这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