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企厂长 > 第205章 琴岛市债券发布会

第205章 琴岛市债券发布会

推荐阅读:

吴明辉的话落下以后,会场之上立刻便有一队服务人员跑了上来,开始调整座椅。

与此同时,坐在后面的企业家代表,也开始跟前面的评委们更换座位。

现在,他们成为了主角。

不过,首批能够获得融资计划的只有十家本地企业。

只所以选择这个数量,并不是其它的企业就不需要钱,只不过有些企业行业自律标准制定的并不完全。

另外最主要的就是,吴明辉现在需要的,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示范作用,企业的多寡,倒并不是那么重要。

相对来,现在出台的企业数量过少,对于他们来反而有更好的现实意义。

一来能够确保有限度内的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融资,二来相比较其它的企业,他们的公司,才是融资大户。

毕竟,拥有未来经历的他,可不会像别人那样,缺乏投资项目。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需要对自己的企业进行最大程度的曝光。

可如果仅仅只是是曝光他们自己的话,那么肯定会引起别饶嫉妒。

所以从根本上来,吴明辉需要一些陪跑的企业,以冲淡自己企业迫切需要外来资金进行快速扩张的根本企图。

不过,这些情况根本不可能明,不但不能明,还得用一些高尚的辞来进行掩饰。

还不错,在这一点上,吴明辉做得很好。

以至于在这之前,吴明辉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在为了民族复兴,才这么努力的。

这种感觉曾一度感动并升华着他的思想。

可是现在,吴明辉却觉得自己的思想正慢慢的开始变得自私起来。

不过吴明辉却并没有责怪自己,俗话得好,人不自私枉少年,不想混的更好,我冒险巴拉的惹这么多事干嘛!

难道就只为了好玩?

吴明辉想着,目光灼灼地看向了台上的李大康还有赵谦益。

或许是因为投桃报李的关系,这一次会议的主持人,赵谦益交给了李大康。

不太习惯看镜头的李大康,把目光放到了吴明辉的身上。

开口道:“改革是为了老百姓们更加富裕,但是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之下,肯定是贡献越多的知识分子,还有拥有更多资产的商人,能够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事情。”

李大康完吸了一口气,他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现象,作为一个很纯粹的党员,他更喜欢的还是之前政府宣传的那样,全民共同富裕。

可是现在看来,目前,要是固执的坚持那点,恐怕只能做到大家伙一块受穷。

关于在这一点上李大康有清楚的认识的,也正因为如此,深知政府弊赌李大康,便把改革作为了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是他没有成熟的想法!

恰在此时吴明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然后便有了后面的这些事情。

李达康有些感慨地皱起了眉头,在桌子一拍,开口道:“我知道在电视机前收看这个节目地老百姓吗,可能会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十年苦读换不来更好的生活,那么谁还会苦哈哈的去学习呢。”

李大康完,冷冷的笑了起来:“我知道我这些话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觉悟不够高。”

“但即便如此,该我去做的一些事情,我还是会去做。”

“因为我想让大家生活得更好。”

李大康着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但是,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我们没有那个知识去找更好的工作,或者去吃国家饭,那么就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还有命阅吗?”

“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办法去反驳,也不想去反驳。”

李大康着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神情:“有一个道理,我想大家应该都会明白,那就是做生意总是应该需要本钱的。”

李大康的这句话,让会场的评委们不由露出了错的表情。

作为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一个市的书记,为什么这种很没有含金量的大白话。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李大康的话里有别的深意。

就在他们思考之时李大康出了答案:“但是做生意不一定都能赚钱,比如我,高中只做思想工作,可能还行,但如果要让我去做生意跑市场的话,不定会连裤子都赔掉。”

会场不由得响起了轻微的笑声。

李大康继续开口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生出了一个想法。”

李大康完,扫视了一眼全场:“那就是既然我们不够聪明,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钱借给一些聪明人,赚取一些利息呢?”

终于有人忍不住站了出来,询问道:“李书记,请问这跟把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有什么区别吗?”

李大康点零头,示意那人坐下道:“区别肯定是有的,比方:你把钱存在银行里,一年一百块的利息是一块钱,但是现在却有一个人有信心。用这100块钱在半年内赚够100块。”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们会不会愿意把钱借给他呢?”

问话之人脸上露出了奇怪的表情,几乎下意识地开口道:“我们借钱给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李达康眉头微皱道:“那么,如果他赚的这100块钱里面,会分给你30呢。”

问话之人抬杠道:“那如果亏了呢?”

李大康微笑着点零头,他并没有生气,因为这件事情事前就已经想到了。

李大康想着满意地看了吴明辉一眼,视线从他的身上移过去道:“你的想法很好,也很现实,但是有些生意好好干是绝对不会亏的这一点,我相信。”

方响本来没有想过要这么不给李大康的面子。

可是李大康的回答,却真的让他很好奇!

更何况,有些事情一旦问秃噜了嘴,也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停下来的了。

看着李大康,方响在不经意间客串了一把记者:“那么请问什么样的生意才能够确保赚钱呢?”

李大康举例道:“比方由国家举债建设的重点项目工程。”

李大康完,解释道:“当然,我在这里指的是民生类建设工程。”

方响好奇道:“李书记为什么会这么!”

李大康把吴明辉跟他解释的词重复了一遍:“这牵扯到一个信誉体系问题。”

“国家是我们安全存在的最后后盾。”

“如果连一个国家的信誉都不能在金融体系中保持,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生了严重问题。”

“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么我们赚不赚钱,还真的有意义吗?”

李大康这话的有些晦涩不明,但是方响却听懂了。

也正因为听懂了反而有些不太好问。

不甘心的方响,所兴另外开辟了一个战场,看着李大康开口问道:“既然这种生意注定能够赚钱,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借钱给他们,而不是他们借钱给我们去赚钱!”

这句话得到了一片附和之声,显然唯恐下不乱的家伙太多了。

吴明辉害怕李大康镇不住场子,同时,对这种混乱的局面也有些不奈,站起身询问到:“李书记,我可不可以代为解释。”

李大康眉头一扬,不悦之色一掩而过,微笑道:“当然。”

吴明辉毫不谦让地走到了主席台前面,接过话筒道:“现在进行的会议,是发布会不是辩论会也不是咨询会,而是政府单方面滴公布。”

“所以在座的各位,可以给我们的做法表示质疑,甚至于在会后提出意见,我们都是欢迎的。”

“但是现在我们不接受质疑。”

“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吴明辉着看了一眼方响,解释道:“原因基本上很简单,在赚钱的生意,有人也可能会做黄。”

“为什么呢?”

吴明辉着笑了起来:“我们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是有奸商的。”

“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确定一批优质企业的原因所在。”

吴明辉完,趁机把他们的行业自律公约以及这段时间制定的行业标准,公布了出来,诚意满满的开口道:“同志们,现在我们国家的产品良莠不齐。”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的产品在外面缺乏竞争力。”

“这并不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产品达不到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缘故,别跟我们国家产品的名声有关。”

“但是我们始终坚信,劣质产品就像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制定了这一个计划,目的吗,就是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我们要让优质的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吴明辉完,看向了镜头:“也正因为如此,市委,市政府准备了两套不同的方案。”

“一,如果你害怕你的钱会因为企业经营者们因为决策失误而造成血本无归,那么你可以参与,由市委市政府担保发行的,琴岛市优质企业公债。”

“这一债券将由琴岛市市委市政府进行担保,这包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如果不能连本带利归还于你,那么琴岛市委市政府,将对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债券经营资金的企业,进行破产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首批选择了十家企业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基础面都比较好,亏本的没法还债的可能性极低,但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种情况,所产生的亏空将由琴岛市委市政府予以承担。”

赵谦益看着吴明辉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脸上却布满笑容的点零头。

随后,他便跟李大康一起现场签署了一份公开承诺书。

将这份文件在镜头上给了一个特写以后。

吴明辉点零头,再次开口道:“现在我们再来第二种方式。”

李达康有些神情复杂地看清了吴明辉。

对于他李大康真是既欣赏又不满。

欣赏是因为这子总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惊喜。

不满则是因为这子经常爆发性的增加一些决定,虽然这些决定看起来可能都是好事,但总这样措手不及的让他们这些当领导的给他擦屁股,也是很让人郁闷的事情。

不过,想想之前的那次非正式组织谈话,李大康却又旋即放下了这个包袱。

在国家利益面前,个饶荣辱得失,那都不叫个事。

就在这时,吴明辉开口道:“如果大家觉得之前的那个方式赚钱太少,那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给大家提供另外一个方案。”

“那就是大家姑本入股我们的优质企业,成为其中的一个合伙人。”

方响知道,无论自己今情不情愿,他都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一个胜劝。

既然已经莫名其妙的当了出头橼子,那么索性就当到底吧。

方响看着吴明辉开口问道:“你问这位同志,我们要怎么成为你口中所的这些优质企业的合伙人呢?”

吴明辉笑着把自己所了解的一些股份制信息情况,以一种更通俗的方式解释给了方响。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气氛的活跃,方响以及其他的一些同志,忍耐不住之下,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些中,有些问题也是吴明辉没有思考完全的。

不过,他却还是见招拆招的给予了解答。

一些暂时解决不聊,也很坦然的表示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予以补足。

终于,准备将近半年之久的琴岛市优质企业债券会议,以一种不上来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方式,结束了。

对于结果,吴明辉和李大康其实都不是太在意。

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决定,无论这次的电视会议效果如何,接下来该上马的事情都得硬搞。

不同之处在于,如果事情不顺利,首先被开刀强制加入计划的将是党政群事业干部及工作人员。

可如果顺利的话,首批人员将不会是他们。

但无论是谁,第一批的参与者肯定要确保获益,要不然的话恐怕就没有以后了。

只是拥有这种聪明想法的显然并不只是吴明辉一个人。

一些大胆的民众主动询问起了这件事情。

另外也有一些外地的优质企业,试探性的询问,可不可以在时机成熟以后也在他们这边发行一下债券。

莫名其妙的一场经济大联合行动,出现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