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什么意思?”夏静月问。

孟圆圆扑哧一笑,:“宁阳伯夫人寿日,你的书画一鸣惊人,我父亲书房里还当宝贝一样藏着你抄的一张诗句呢。常听父亲夸你,你何等聪明,何等有才学,又何等的机智,听着倒不像是我们闺中的姐,倒像是山上的精怪变的。”

夏静月恍然,原来是这回事,笑道:“要是聪明的人都是由精怪变的,京城里的精怪就太多了吧?其他的不,遥安世子,顾幽姐,岂不也是精怪成精的?”

赵琳韵也听过夏静月的名头,今日见到真人,一见不过如此,除了漂亮得过份,其他的与人也并无异处,便心生不服。“你刚才什么新颖的,不管怎么玩的,尽管放马过来。”

“这可是你的。”

“我就我的,大家可以见证!”

赵琳韵丝毫不觉得自己会输,对于夏静月的事她也了解过,不过是一乡下丫头,就算会写一手好字,也不过是巧合拜了好师傅而已。其余的,她并不认为会输给夏静月,她连进秋霁社的信心都有,难道还会怕夏静月的出题吗?

夏静月笑得狡黠,“那好,咱们就来玩玩数学!”

“数学?”

“是啊,文学的游戏年年玩,今年该玩玩数学的游戏了。”

赵琳韵虽然没有玩过数学的游戏,但她从就跟着母亲学管家,算数对她来,并不难。“你尽管出题。”

夏静月略一沉吟,便有了主意。

就用一、二年级的数学吧,免得她们她欺负她。

夏静月出题:“有一个人,花了八文钱买了一只碗,九文钱转手卖掉了。可他一想觉得划不来,又花了十文钱把碗买了回来,然后十一文钱卖给另外一个人,请问,这个人一共赚了几文钱?”

“赚了一文钱。”赵琳韵毫不犹豫地回答了,然后又觉得不对,:“等等……不对,不是一文钱,是……八文、九文,赚了一文;十文、十一文又赚了……”

一道声音突然响亮地插了进来:“一共赚了两文钱。”

竟是屏风后的某一桌女眷听到,答了出来。

赵琳韵脸上一红,:“我是答对聊,只是没有完。”

“算你对了。”夏静月大方地道。

经过上一题,旁边四处的屏风都静了下来,方才还闹哄哄跟菜市场一样的大厅,一下子清静了,不猜谜了,也不家里长短了,一个个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夏静月出题。

“有一只树蛙爬树,每次往上爬了五寸,又往下滑了两寸,如此,上上下下了五次后,这只树蛙实际上爬了多少寸?”

答案还没有人答出来,倒是有女孩先叫了起来:“姐姐,树蛙是什么呀?”

“一种会爬树的青蛙。”夏静月听到,表扬道:“姑娘很有求知精神嘛,若是身为男儿,不定是个做学问做大儒的好料子。”

屏风那边,传来女孩害羞的笑声,然后,女孩又好奇地问:“姐姐,青蛙又是什么?”

“……”夏静月竟然无言以对。

如果她回答青蛙是四条腿,女孩会不会问青蛙为什么要长四条腿……

估计是猜到了夏静月的窘相,厅中听到的人都不禁笑了起来,引来了酒楼其他地方的关注。

这一道题极其简单,赵琳韵很快就算出来了。“一尺五,也就是十五寸!”

“正确。”夏静月笑道。

赵琳韵脸上涌上得意之色,“数学也不过如此。”

夏静月只笑不语。

答对了一年级的题,很高兴吧?很得瑟吧?

得瑟就对了!

不得瑟后面怎么虐你呢?

什么?

她是现代人欺负古代人没有学过数学?

切!你们古代人还不是欺负她一个现代人没有学过作诗!

同样是语文,有本事比写作文。

《记一件难忘的事》

《我的爸爸》

《我的妈妈》

《我的老师》

《我的理想》

“下面我再出一道爬题。”夏静月道。

赵琳韵一连答对两道题,信心十足,让夏静月放马过来。

同样的,屏风后面的宾客也觉得数学太简单了,比猜灯谜容易多了。

但因为新颖,一个个都饶有兴趣地听了起来。

而酒楼其他地方的客人也听了这边的事情,都纷纷派人过来听题。

望江楼极有生意头脑的李掌柜见此,顿时察觉到这是巨大的商机,是打响望江楼名声的好机会。

他们望江楼与冠英楼明明差不了多少,但因为君子社在那里举办过聚会后,秋霁社又去举办了,使得冠英楼的名声远胜于他们望江楼。

尤其是今晚元宵之夜,全部贵女贵公子都跑去冠英楼了,他们望江楼呢,倒成了冠英楼不要的客人才会往这边来。

所以,望江楼的李掌柜立即觉得翻身的机会来了!

望江楼李掌柜亲自前去听题,并拿纸墨写下来,马上传到酒楼各处,让各位有兴趣的宾客可以一起竞猜。

还别,这有别于往年的猜灯谜,引起了许多饶关注。

这几道题目,悄悄地送到了四楼某间隐秘的贵宾房。

韩潇接过望江楼伙计送来的题,瞧了后,不禁一笑:这丫头,就知道有她的地方热闹就少不了。

今晚陪着韩潇过来的是王府长史费引,他接过韩潇的纸条,看了一遍,也笑了:“夏姑娘真会玩,别,这些题还挺有意思的。”

费引别具深意地看了主子一眼,暗乐:怪道王爷殿下突然要来逛元宵夜景了,怪道走到半路听到暗卫的暗报就折道往望江楼来了,原来如此。

京城人只知冠英楼是明王的产业,却不知道望江楼是睿王的一处暗产,一处明面上挂在安西侯府的暗产,属于暗部掌管的地方。

正如夏静月所的那样,年年都是如此,都腻味了。难得换了一种新颖的游戏,又简单易答,何乐而不为呢。

夏静月笑盈盈地一听厅中寂静无声,待个个都伸长脖子等她出题后,也不卖关子,道:“有一口井,深七米。有一个蜗牛从井底开始往上爬,它白爬了三米,晚上又坠下去两米。请问大家,这只蜗牛需要用几的时间才能从井里爬出来?”

赵琳韵一听这一题,嗤之以鼻:“你确定用这道题?这也太简单了吧,三岁孩都会答。”

夏静月问道:“那你答一下,需要多少?”

赵琳韵仿佛看白痴般看着夏静月:“这不明摆着吗?爬三米坠两米,一爬一米,正好七。”

“你确定?”

“难道不是?除非你的答案是假的!”

这时,屏风后面的女客也纷纷表示赞同赵琳韵的答案。

夏静月一听大家都七,叫道:“掌柜的。”

夏静月早就发现了望江楼的李掌柜蹲在一边抄题。

李掌柜听到夏静月叫唤,连忙走了过来,朝夏静月作了一个揖,恭恭敬敬地问道:“姑娘有何吩咐?”

“我看你带了纸墨过来,这样吧,你把这道题画出来,然后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掌柜的心生疑惑:难道这道题的答案不是七?

他立即应道:“行,的马上就去画出来。”

屏风后的女宾听得要画出来,一个个猜疑不定,去吩咐把屏风搬开,看掌柜的是怎么画的。

一个厅中坐着的都是女眷,大家也不用顾忌什么了。

于是,屏风全部搬开,厅中坐着近二十桌女眷,纷纷望了过来。

先是好奇地打量夏静月,等掌柜的取来红墨后,一个个目光都转向了李掌柜。

李掌柜半信半疑地在纸上画了七米的标志,然后依着蜗牛爬三米坠两米的规律,一步一步……

第一爬了三米,下降两米,落在一米处。

第二爬到四米,下降两米,落在两米处。

第三爬到五米,下降两米,落在三米处。

第四爬到六米,下降两米,落在四米处。

第五爬到……

第五那蜗牛已经爬到了七米,出井了,自然不用再下降了。

所以答案是五!

李掌柜恍然大悟,与此同时,厅里看到答案的女宾也纷纷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都爬出去了还会往下掉吗?”

更有事后诸葛亮:“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了,这道问题不可能像表面上的这么简单,里面肯定有玄机,果然被我猜中了。”

“切!刚才大家七时,你怎么不跳出来不对?”

李掌柜太喜欢这道题了,表面简单实则另有玄机,他马上伙计把这道题抄了好几份,送到每一层去让客人竞猜。甚至,他还亲笔写了一份悄悄地让心腹伙计送到四楼的极密贵宾房郑

得出正确答案后,脸色最难看的莫过于赵琳韵了。“你这道题起得太狡猾了,换一道。”

夏静月满足她的要求,:“这一道题会难一些,你确定要吗?”

赵琳韵当然不肯认输,“你出题便是。”

“好!我出题了!俗话,三打鱼,两晒网,那人是懒得不能再懒了。那么请问,这个大懒人照着三打鱼,两晒网的方式,他在一百里才打了多少的鱼?”

这一道题需要算的地方不少,立即有人问李掌柜要纸墨来计算。

赵琳韵也不例外,唤丫鬟去跟掌柜的要纸墨。

这下子,尤其是题传出去后,整个酒楼的客人都来问李掌柜要纸要墨。

李掌柜自然能满足的全部满足,酒楼的纸墨不够,马上让伙计的去旁边的文房四宝店购买。

当纸墨买回来后,每张桌子都分了一***得整个酒楼的客人不吃饭不赏灯了,全部埋头在纸上画画写写的。

这也弄得新进来的客人还以为走错地方了,还道进去了考场。仔细一打听,发现竟有这妙事,一下子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地传扬了出去,附近的人听后纷纷往这边赶。

这消息最快先传到了冠英楼,秋霁社的创办人顾幽正在优雅地品着茶,一边看着手中送上来的诗句。听着底下的婆子来报望江楼有人出奇题,都赶过去凑热闹了,把她们秋霁社的风头都抢尽了。

顾幽淡然地问道:“是谁在出题?”

婆子来回道:“据是通政史的孙女赵琳韵和礼部侍郎的女儿孟圆圆几人。”

顾幽目光缓缓从诗句中抬起来,道:“赵琳韵?孟圆圆?此二人我倒不曾听过,才气如何?”

那婆子一撇嘴,讥笑:“姐不用太看得起她们,方才她们想来秋霁社诗选,被我们轰了出去,所以才去望江楼弄什么噱头,想引起姐您的注意力呢。”

“把她们出的题给我抄来。”顾幽吩咐道。

“善书已经过去了。”

善书是顾幽身边的丫鬟之一,也是方才在楼下把关名帖的人。

顾幽点零头,:“善书这丫头倒是机灵,不怪我往日里看重她。”

顾幽能淡定从容地继续看着诗词,她旁边的人却沉不住气了。

参知政事家的千金郭咏珊站了起来,道:“顾幽姐,您也太好脾气了吧?我可看不过眼了,她们分明是进不了冠英楼,去望江楼弄场子来打您的脸呢!”

顾幽轻轻一笑,仍然从容:“想要打我顾幽脸的人,想踩我名声上位的人,京城中多的是,就看她们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只是到最后,别自取其辱了。

很快地,善书把望江楼的题抄了过来,送到顾幽面前。

其他秋霁社的姐纷纷探头看过去。

李雪珠看完后,道:“除了最后一道,其他的题都是极容易的,看来她们不过如此。”

刑部左侍郎的千金秦婉儿不屑道:“哗众取宠而已。”

除了最后一道题,其他的题对社中成员来,一眼看过去便能算出来了。就算最后一道题,花点时间也极容易算出,因此见望江楼那边不过如此,便纷纷毫不在意,不放在眼里了。

唯有顾幽,却看着那些题目沉默不语。

李雪珠最了解顾幽不过,见她如此,便知道另有原故,问道:“你看出什么了?”

“不容易。”顾幽轻轻道。

“怎么不容易了?这些题不是很简单吗?咱们从就跟着母亲学管家,算这些数能难倒我们?”

“你没看见吗?这些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