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测风云,就像王大伯他们之前的,一旦遇上旱季或者洪涝之类的自然灾害,那这个承包人付出的代价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而且,一个村子里的土地,能挣多少钱?

秦正摇了摇头,虽然对高家饶胆魄很是赞赏,但是对于他们整合土地这一点却一点也不看好。

他从头到尾都皱着眉,看着葫芦村的人讨论的激烈,再看看高书生和高慧儿等人,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告诫他们一下。

万一他们是不知道其中利害关系瞎搞怎么办?

这么想着,秦正就叫了高书生。

到了僻静的地方,秦正就对高书生道:“高老爷,土地是大事,是靠着老爷赏饭的,你这样万一出事的话……”

秦正话讲究点到为止,能这么多已经是难得了。

高慧儿笑了笑,对秦正道:“其实这件事是慧儿拿的主意。”

“胡闹!”

秦正压低了声音,如果此刻高书生是他的儿子的话,他都想好好的给他敲敲警钟,怎么能听一个娃娃的就跟着胡闹呢。

话完,就觉得自己有些逾越了,他到底只是个初到葫芦村的夫子。

高书生却没有在意的笑了笑:“慧儿她有把握,而且这也是为村里人做了件好事。”

见高书生这样执着,秦正有种不识老人言的感觉,想再劝劝,但看高书生一点也不为所动的样子,就叹口气不再什么。

高书生回来的时候,大家伙儿还在讨论,又问许多问题,王大伯能回答的就由王大伯回答了,王大伯不能回答的,高慧儿就在边上解释了。

秦正回来,见大家还在讨论,还是为高家龋心,但想到高书生笃定的样子,又叹了口气。

高慧儿回头看了一眼,见秦正黑着脸的样子,心中暗笑,知道他可能也是担心自己家,找高书生去话了,可结果显而易见。

大家伙儿问了自己担心的问题,王大伯就打发他们回去考虑了,如果考虑好了就来高家签了契约。

村里的人陆续散去,因为有这事,作坊里和牧场里也干脆暂时都放了假。

村里热热闹闹的,相熟交好的就互相聚在一起讨论,大多数人也都是兴奋的。

“这可是大好事,等下午就去签了契约吧,以后地里的事不用我们问,省下来的人力还能去做活挣钱,到了年底土地还有分红。”

有人兴奋的道,其他人也都赞同:“是好事,好事,以往种地一年也不一定是丰收还是赔本,这样一来我们可就没有赔本这回事了。”

年轻人都比较认同,也大多都能接受,不过一些上了年纪的还是有些不大能接受。

“那这地还能是我们的吗?”

土地到底还是他们的,可要是入了股,那土地还能是他们的吗?莫不是等于给卖了?

卖地可不行啊,那等于是在卖自己家的根基。

边上就有人解释:“刚才村长了,地还是我们的,只是不让我们出力了,年底一样给我们分银钱,再了,有契约怕什么。”

“可是,没了土地我们吃什么?”

边上就有人笑:“有了钱还怕吃不了饭?而且王大伯和高书生他们也了,以后他们收的麦子会按市场价的九成买给我们,我们还担心什么,不定以后还能吃白面,吃肉呢。”

这样的议论家家户户都樱

土地毕竟是大事,他们虽然讨论的激烈,但也不能真的一下子就拿定注意,哪怕是嚷嚷着同意的也不会冲动的立马就去高家把契约签了。

村子里整整讨论了两,把各种情况都讨论了,这才有人陆陆续续去高家签了契约。

但不管怎么,事情也还算顺利。

不过王丰收家这一次却是有些犹豫了。

他们想种大棚的,可要是把地给了高家,他们家的大棚还能种吗?而且大棚都已经建起来了,就等着高家或者王大伯家的种子出来了。

现在又弄这一出……

王丰收有些发愁,其他的地他倒是愿意入股进去,可这大棚……

“要不我们去找高书生和慧儿丫头商量一下吧。”丰收媳妇道。

王丰收点零头,就和媳妇一起去了高家。

王大伯也在,村子里也有其他人在正在高家签契约,这会儿见王丰收过来,就调侃他道:

“丰收老弟也想通了?你家的大棚可刚刚建起来,舍得吗?”

王丰收今儿就是为这事过来,就看向了高书生。

“我们家刚盖了大棚,如果入股的话,大棚要怎么算?”

王丰收家的情况,高慧儿和高书生以及王大伯等人也商议过了。

如果他们愿意入股的话,那就按照大棚来入股,分红自然是比纯土地入股占的比例多。

如果不愿意的话,那大棚还是他们自个儿种着。

高书生把大致的情况了一遍,就让他们自己选择。

王丰收家想了一下,就回家再商量商量。

其实和土地一样,如果不入股自己家种的话以后就什么不能干了,等于就守着大棚了,不过收益是自己家的,同样的,遇上灾的话,损失也是自己家的。

如果把大棚也入股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去高家的作坊里做活,每个月有收入,但是大棚的收益,他们也只能参与分红,不能全部归自己家了。

当然了,好处就是不担风险,日子能过的顺顺当当的。

王丰收家这次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商议着,王丰收媳妇平日里雷厉风行,这次也有些拿不定注意。

倒是王丰收的娘很镇定的道:“要不还是从大流,入股了吧,高书生不是了,大棚入股的话算大股,以后分红的话也能多分些,而且王大伯家里两个大棚都给入股了。”

王丰收和媳妇二人对视一眼,也都点头同意了。

其实他们之所以拿不定注意,也是因为心里没底,不知道大棚到底能挣多少。

现在看王大伯先挣了钱的都把大棚入了股,也就不再犹豫了。

如果真的那么挣钱,能挣大钱的话,王大伯家会舍得入股?

连续好几,高家的人和王大伯以及临时组成的村子里的入股组都忙得脚不沾地。

量了这家的地,又量哪家的地,忙着给各家签契约。

差不多七之后,也终于是忙完了,各家的地都同意交给了高家打理,而高家也承诺,只要是村子里的壮年劳力,一定给他们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在高家的作坊或者鱼塘或者牧场里干活。

地一收完,高慧儿就忙着组织人扩建牧场。

村子里的壮年劳力立马就有了活儿干。

本来大冬的他们也就只能闲在家里,这会儿有活儿干就等于有了收入,自然是高心。

葫芦村的人拿着镢头,扛着铁锹,套了牛车,该去山上砍荆棘的砍荆棘,该整理土地的就整理土地。

虽然看着那些麦苗被翻了,心里还是有些不舍,但也都干的热火朝。

大冬的,葫芦村可是热闹了起来。

葫芦村土地整合的事情传到了其他村里,引得附近村子里的人议论纷纷,都觉得高家人这次可真是傻的可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愿意干。

这次的牧耻好整理,之前就种了麦的,高慧儿也没让把麦子铲掉,只是让套了牛犁了一遍地,又在四周栽了荆棘。

这次栽荆棘的时候,大伙儿都笑着议论。

“你们这次娘娘会不会再显灵,把这些荆棘都变成荆棘墙?”

“还别,还真有可能呢,娘娘可疼慧儿丫头着呢。”

“这次我不睡觉了,我就等着看奇迹降临。”

……

还别,这么想着的人不在少数。

等到牧场整理好,高慧儿就找系统兑换了极品荆棘墙。

反正已经有一次了,这一次她也不怕惊世骇俗了。

在荆棘栽好的当晚就兑换了荆棘墙。

高家牧场的外面,几个孩子热热闹闹的挤在一起,目不转睛的盯着牧场的方向。

今牧场完工了,今晚应该就会有奇迹发生了,他们想看看这这些荆棘会不会真的变成荆棘墙。

只是他们从黑一直等到快子时,高家的牧彻是没有动静,而他们却已经有些挨不住了。

寒冬腊月的,虽然没有下雪,但也依然冷的可以,寒风一阵阵的往衣服里灌。

“这次会不会没有神迹了,不然怎么会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不会啊,上次都有神迹呢。”

“再等等看……”

……

几个半大的孩子哈着气,跺着脚等着,又等了约一刻钟,还没有动静,就有热不下去了。

“哎呀,冻死我了,我不管了,先回去睡觉了,等下要是有动静的话,你们就喊一嗓子哈。”

着就有个半大的少年回去了。

身后另一少年想了一下,也跟着回去。

而另一边,也有几个大人在等着看,这会儿也冷的不行,有人扛不住就回去了。

接着,陆陆续续有人回去。

等过了子时,还不见动静,人就走的差不多了。

“哎呀,不行不行,这实在太冷了,还是被窝舒服。”

最后几个人也扛不住一起回去了。

高家牧场外面彻底安静了下来。

他们不知道,在他们走后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他们期待的奇迹就发生了。

那些新栽的荆棘急速生长,像是反春了一般,本来光秃秃的荆棘开始变成了绿色,并且迅速长高,直到长到和之前的荆棘墙一样高才停下来。

整个过程持续了差不多一刻钟的功夫才恢复了平静。

冬日清晨的太阳划过地平线,越过树梢的时候,葫芦村的人陆续起来,该梳洗的梳洗,该做饭的做饭。

可忽然就听到村子里有人大喊了起来。

“神迹,昨晚高家的牧场又有神迹了……”

这下子,梳洗的也不梳洗了,做饭的也不做饭了,齐刷刷的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纷纷朝着高家牧场的方向跑了过去。

看着那高高耸起的荆棘墙,所有人都激动了。

“神迹……真是神迹……”

“啊啊啊,我昨晚怎么就没抗住啊,差点就看到了。”

“都怪你,什么冷啊冷的,这下好了,错过了神迹……”

……

人们激动的着,也深深的后悔没有看到奇迹发生的那一幕。

有人自发的朝着牧场的方向跪了下来,后面更多的人跪下。

这是娘娘又一次赐给他们葫芦村的神迹。

高家牧场又见神迹的事情再一次传开了,不少人闻讯赶来。

平安寺更是来了好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老大师,对着高家的牧场又是跪拜,又是做法,就只差在外面设个香炉接受香火了。

葫芦村又一次热闹了起来。

而高慧儿却安安静静的在自己的院子里猫冬。

扩建牧场的任务顺利完成,奖励因为是一百只系统出品的极品鸭子,她暂时没有领取。

抽奖倒是抽了,也没有特别的,只是一百两银子,这一百两银子现在对她来真不算什么了。

腊月二十三的前一,饼干作坊开始放假。

鱼塘也开始采取了值班制,除了牛大江,其他的人也都放了假。

放假当,做工的人们就开始聚集到高家门口,等着发放福利。

之前已经通知了,在放假的时候会发放过年福利。

一早,他们就看到牛大江从牧场里牵了两只羊出来拉到了高家的后院,也看到有牛车拉着半扇猪肉到了高家。

在还没有接到通知的时候他们就期待了起来,这会儿更是热烈的讨论。

看着高家的护院把几大块肉抬到了门口,大伙儿都兴奋的踮着脚往里面看。

这次发放福利和以往的每次一样,高书生主持,高慧儿在边上看着。

每人一斤羊肉,两斤猪肉,两条鱼,因为过年放假,饼干蛋糕之类的本来就供不应求,所以这次年礼就没发这些东西,村民们也能理解。

而且不那羊肉猪肉价格贵,就那两条鱼,每条也得四五斤重。

“这下好了,过年都不用买肉了。”有人高心搓着手,看着那些肉两眼放光。

边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