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二次元 > 城中村六个平方 > 第八十五章 权衡

听着老贾的讲述,王丹平像是听故事一样。对杨主任的认识,跟最初刚见到时有了较大转变。

“竟然能调动部队给他帮忙。厉害!”王丹平由衷地敬佩。

“那是当时。现在他也就调的动手底下的几个兵。”老贾不屑地到。

“不管怎么,当年他也把这个事情硬生生拿下来了,没出乱子。放在今,我觉着至少我自己做不到。”王丹平由衷地。

“所以他叫铁头嘛,这个名号喊了二十多年,他倒对这个名号挺得意。”老贾笑笑。

三人吃完羊肉泡馍,往车队走去。中午休息三个时,没地方去,只能在贾斌办公室了。张良民下午要出车,早早去休息室迷瞪去了,办公室就剩贾斌和王丹平俩人。

老贾新开了一壶茶,正烧水温杯呢。

“你呀,中午就在我这,想喝茶呢,我给你泡;困了呢,就在沙发上休息。这跟班的事啊,不能一蹴而就,慢慢来。今儿先不要想了。”贾斌安慰他。

“我来,打扰到你中午休息不好。怪不好意思的。”王丹平。

“谁叫吃人嘴软呢。我认了。”老贾开玩笑。

“可不是,花了我一百大洋呢。”王丹平也笑着回。

“喝茶,喝茶。谈钱伤感情!”老贾哈哈笑出声。

“对了,贾队。透露一下,上周开会让准备的方案,你这边弄完了吗?下午开会你啥,跟上次有变化吗?”王丹平问。

“没啥变化。五个人五个车。到位就改,不到位就维持。这帐就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老贾。

“当我没问。”王丹平。

“你什么意思,跟张良民跑一趟,跑出想法了?这个老张,难怪我问他时支支吾吾,肯定一路跟你胡咧咧,看我不收拾他。”老贾骂到。

“你好歹是我师傅,徒弟的眼睛就是瞎子不成,你怪人老张干啥。”王丹平。

“那你倒给我看,你都看出啥名堂了。”老贾把头探了过来。

“没啥。不要忘了,市局也有明白人,别到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王丹平想起宋正铁叮嘱他的话,什么也没。

“嘿!你个王丹平,跟我还卖起关子了。”老贾跳了起来。

王丹平不再言语,躺在沙发上睡了。

王丹平的话,让贾斌的内心起了波澜。关于邮路改革的事,他虽然也主张改,但想就此机会要几台新车。最重要的是补充几个人进来。他这个班组,司机平均年龄都快五十了,年轻司机一个都没樱再过几年,退休的退休,伤病的伤病,他这个邮运班,怕是彻底支撑不下去了。

听王丹平的话音儿,肯定市局这边有领导知道了上周开会的事情,对中心局提出的需求持反对意见。要是这样的话,下午开会形成的决议,上报市局肯定会被打下来。到时候挨板子的还是杨铁头和自己。

“怎么办?”老贾在心中权衡利弊。

“王丹平,你起来!别装睡了!”他干脆跑过去使劲摇着王丹平。

“干嘛呀!”

“一起商量一下下午开会的事情。”

“你不都想好了嘛,还啥。”

“唉,实话跟你了吧。就目前的现状,调整思路不是没樱就算不加人,不加车也能改。可我想的是以后啊。”老贾。

“哦?接着。”王丹平一骨碌从沙发爬了起来。

“先车,我这大大五十多辆,超过十年车龄的十三辆,这里面有九辆是吨位的车。目前是够用了,那三年以后呢,还够吗?再拿业务量。现在是十万,三年后,五年后,还是十万吗?企业不发展了吗?你,我是不是得考虑这些,都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冲锋陷阵没有子弹,你仗能打赢吗?”

“有道理,继续。”

“再这人。我这几十号司机,平均年龄大五十了。不趁机招几个人怎么办。今年退休的都有三个。新来的不能拿起来就用吧,少不了要跟个半个月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们市局,一味想着节约成本,不让加人。不加人活谁干嘛。”老贾气急败坏。

“你别激动啊。你听到什么了?”王丹平问。

“我没激动。我在陈述事实。”老贾。

“我提个建议吧。”王丹平。

“你。”

“你的是两件事,邮路调整是一件事;车辆老化、队伍年龄偏大化这又是另外一个事。不能混为一谈。”

“……”

“现在讨论的是邮路调整的事,只需要提供调整方案,确实需要增车增人,没话。但是你把现状跟这次调整混为一谈,我觉着不太合适。就算不调整,你的现状也没得到改善不是,那就得从其他渠道来汇报和争取,而不是搭这次调整的顺风车。”王丹平继续。

老贾沉默了很久。认真想了想王丹平的话,觉得有道理。

……

下午的会议如期召开,还是王成副局长主持,还是上次的人员。

王副局长还是衬衫领带,头发梳得油亮,满脸堆笑。

这次跟上次不同的是,王副局长让办公室兼人事主任吴明先发言。

“好,我简单汇报一下情况。”吴主任推了推眼镜儿。

“根据周五开会的要求,周末在分拣车间贾主任的大力配合下,经过梳理、流程改造,加上业务量取数和测算,分拣中心实际增人需求为八人,其中装车人员四人,分拣人员三人,质检一人。邮运车队这边维持增加五人不变。”吴主任顿了顿。

“是这样啊,吴主任,我插一句。”贾斌发言了。

“在邮路改造上,我这边跟王丹平同志,通过跟车发现,可以不完全按照每条邮路一分为二,大车套跑的模式。”

“你继续。”王副局长发话了。

“一来,可以把支线的交接点换在主路沿线交接,支线由县局自行请社会车辆带运解决,这样一来,不用加一人一车,当然这个还要跟各县沟通才能定。”贾斌顿了一下。

“还有吗?”王副局长问。

“二来考虑两线并一线。把路向一致的两条线路并成一条,大车套跑,避免邮车空置,浪费资源。当然这个对分拣部门而言,整个作业组织和分拣关系都要重新调整。需要杨主任这边点头才行啊。”贾斌转头看向杨洪刚。

杨洪刚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