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启复汉 > 第五百三十七章 蝗灾

土壤中的蝗虫卵可以用水杀死,但是长久干旱肯定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不能使用。

对于幼虫,刘信启建议百姓可以通过煮熟、烧烤等方式,高温杀菌消毒之后食用,营养丰富。

而对于成虫,则只能交给政府,兑换成粮食。家里有饲养家禽家畜的,可以将成虫高温蒸一刻钟以上,然后晒干磨粉,喂食给家禽家畜。

第三条是告诫官员,若是组织抗灾不力,兴汉盟会在灾后追究责任,严重失职的不排除临阵换帅。

在这一条中,标准的限定了官员应该做到何种程度,规定绝对不能发生严重的民乱。

直接对准蝗灾的策略有十几条,条文加解释占了两个版面。

接着是间接救灾的策略。

兴汉盟大量招募劳力做短工,男女不限。

这些人被招募之后会就近安排工作,大多数都是一些修路、修水利的活计。招工男女不限,只要能出力,就会有相应的待遇,起码不会饿肚子。

除了这种短期招工,还有长期招工的,会签署用工协议,保障工人的权益的同时,对工人也做了一定的限定。

短工干一天想走就能走,长工则不同,想要解约必须提前告知,等等。

招的长工全部会前往蓬莱至大名府之间的铁路规划线上修铁路。

在枕木和钢轨没有到位之前,这些长工会先行修筑路基、上山开石子、修铁路防护林等等。

午后,刘信启闲来无事,来到蓬莱城外闲转,出了城墙外面的居民区后,来到了种有粮食的郊区。

田地里有许多孩子在捉蝗虫。

这些孩子细心的将蝗虫分为成虫和幼虫,估计是打算幼虫自己吃,成虫卖给粮店。

地里的麦苗奄奄的,只长了不到小腿高,估计就算后面有降雨,收成也不会有多少。

干涸的土地上,蝗虫幼虫并不多,成虫更少。

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处工地。

这是一处修铁路的工地,工地上的工人正热火朝天的干着,一点也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刘信启喃喃道,这次旱灾也不一定都是坏处,若是没有旱灾,兴汉盟也雇佣不到这么多工人。

看热闹正入神,从蓬莱城方向奔来一匹快马。

“盟主!”

马上的骑士距离刘信启五十多步的时候快速下马,没做停留,跌跌撞撞的快速跑到了刘信启面前。

刘信启的警卫上前扶住骑士。

“盟主,大名府报告,蝗灾来了。”

“从哪来的。”刘信启问道。

之前徐忠汇报,京东西路的蝗灾还只是迹象,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形成。

“西边来的。”骑士回道。

看来大名府西边也干旱了。

“走,回去。”

快速返回蓬莱,先回家和周玥交代了几句,然后立即来到盟部。

盟部大门外的马匹已经准备好,罗成带着一些官员站在门外等候。

“你照看好家里,我去前线指挥抗灾。”

“盟主,让我去吧。”罗成请求道。

刘信启常年在外,这次回来没几天又要出去,罗成有些于心不忍。

“不用,这次不是去打仗,没有什么危险,我去比较好指挥。”刘信启摆了摆手,拒绝了罗成的建议。

罗成毕竟只是政务院的部长,指挥另两个院的官员不好使,军队更是指挥不动。

而此次抗灾,军队和公安部的作用会很重要。

快马加鞭,换马不换人,基本不休息。刘信启用了两天时间,跨过了一千两百多里的路程,来到了大名府。

“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去年拖欠鬻男女,今岁科征向谁说。

官曹醉卧闻不闻,叹息回头望京阙。”

刘信启看到路边田地中的惨相,忍不住吟出了这首明代的《飞蝗》

“盟主,没这么惨吧,蝗灾一开始,我就按照盟里的安排进行救灾了。”武南在旁边冷汗直流。

若是自己治下的大名府出现了卖儿卖女的惨烈景象,估计不用刘信启,监察部和军法部就能扒了自己的皮。

而且《百信旬报》里已经通告过,若是真的发生蝗灾,兴汉盟会免去受灾区域百姓的夏税,根本不存在“今岁科征向谁说”。

“我是看到这些被蝗虫啃食一空的田地,想到了兴汉盟境域之外的百姓,有感而发,你不用在意。”刘信启很尴尬,他虽然脑子好使,但是吟诗作对靠的是灵感,他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吟了一首《飞蝗》,除了前两句的一部分,其他都很不应景。

眼前除了被啃食一空的田地,百姓并没有“田中泪垂血”,而是在使用各种工具捕蝗。

大人孝齐上阵,一番热闹景象。

有孝在田边升起火堆,正在烤幼虫,烤熟一串就给旁边的弟弟妹妹吃。

“盟主好才情,这首诗还真的跟河北西路的景象差不多,最近第十旅有一半的将士都被派往边境收拢流民了。”武南回道。

“已经有流民了?”刘信启不敢相信。

蝗灾刚起,百姓家中总有一些存粮,应该不会这么快就有流民。

“跟着蝗灾一起过来的,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一点存粮都没有,看到今年的夏收无望,直接就抛弃家园奔我们这里来了。”武南介绍道。

兴汉盟收拢流民已经非常有经验,有成熟的流程,刘信启不担心这件事会出什么岔子,没有继续多问。

“估计是之前与金国打仗,被金国和伪齐搜刮的狠了。”刘信启猜测道。

“参谋部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新收复的河北东路、大名府路百姓家中也基本没有存粮。要不是有我们兴汉盟以工代赈、收蝗换粮,估计这些百姓也会成为流民。”武南道。

“哎,乱世啊!”刘信启感叹道。

“我听说,此次蝗灾的规模很大。”武南问道。

“确实很大,黄河流域、淮南诸路、河北诸路基本都受灾了。”刘信启回道。

“那有没有可能,金国没饭吃,再次来打秋谷?”武南猜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