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将门无双嫡女 > 第257章 有劳了

第257章 有劳了

推荐阅读:

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官兵不知何故,却接到明楚之指令打开城门。蛮横霸道的边民很快霸占了一切可以使用的生活设施,但尽管都尉府官兵们再三阻挠,边民们只是嘟哝几句他们听不懂的蛮话,却并不与他们动手。

原来,明楚之的策略是将边民引入。

他一早在兵书中读过,边疆流民虽然蛮横,却极其精通马匹养殖和饲养牲畜之道,少数边民还懂得在蛮荒之地寻得草药和水源。既然他们只是缺粮草,并不是打算与自己动真格,那何不将他们接纳进来融入军中,一来他们可以在此安居,在此开荒垦田,二来也学习他们的长处,扩大军队力量。

于是他决心同这群边民中的长者试着商量。果不其然,尽管年少的明楚之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蛮话,但一通指手画脚后,边民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并接受这个提议。

当年看上去极其荒谬的想法,就这么被明楚之误打误撞的给实现了。

几经磨合,这群边民与将士们相处日渐融洽。都尉府不但守着皇粮,更自己开辟了农田,种植了农作物,还养起了牲畜牛马,满足自己与边民的日常所需。而相对的,边民也遵守约定帮助都尉府养殖了一批耐力非常的马匹。

边民们都,老都尉强悍却善良,虽然每次与他交手,但却从未见他伤及边民分毫,仅仅是驱赶而已。这也是边民中的长者可以与明楚之谈条件却不发生武力冲突的重要条件。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新的都尉虽是个毛头孩子,却头脑灵活十分聪明,而且有着海纳百川的王者胸怀。

边民将消息传出,不久后,一批又一批来自南边山麓的边疆流民加入了都尉府,甚至还有远从西边闻讯投奔而来的夷族部落。此后的几年,都尉府又先后接纳了许多从不同战役中因伤因病淘汰下的官兵。

期初都尉府还会起草文书将每一批流民的人数、家畜数量,以及接纳伤病官兵的数量一一上报,但因数量比较,朝廷并未放在眼中,反而让瑾奕帝十分感慨,年轻都尉宅心仁厚,与流民化干戈为玉帛,壮大都尉府,扬我国威。

可谁会想到,就这么一批一批的流民与伤病员的接纳与融合,短短几年后都尉府区区三千兵马竟渐渐变成了七千人,城中人来人往,炊烟袅袅,俨然是个新的都城模样。

明楚之知道,这七千人中的流民均是被当朝瑾奕国国主和宰相曾今剥削压迫,掠夺土地,导致他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可怜人。而那些曾今为国家奋力杀敌的官兵,在他们或伤或残或病之后,瑾奕国便无情的抛弃了他们。

这些人日日夜夜相互依偎,相互倾诉,释放着心中的悲愤与怒火,彼此感染,彼此取暖,一股强大的力量随着这群人感情的日益深厚,也慢慢滋长起来。

这是反动的力量,是可以亡国的力量。

明楚之在树下一直坐到入夜。酒壶里得酒早已被喝干,他就这么空握着酒壶,保持着仰望空的姿态。

忽然,明楚之身后传来一阵跑声,跑至身前时这人脚步顿了顿。

“都尉大人,英侯府的世子求见。”

明楚之似是困倦了,他合了合眼,懒洋洋道:“你去回他,就我已经睡了。”

侍从躬身作了一揖,转身跑开了。

明楚之睁开眼,眸子里有看不清的光在闪烁。他的手摸上剑柄,慢慢的婆娑着。

上官枫溪,上官枫溪……他此时来见自己肯定只为了一件事。

作为昔日的友人,明楚之不想将上官家一网打尽,因此安排了两个探子佯装成北疆大营官兵在他们账下窃窃私语,上官家的半阙虎符在圣上那里丢失了。倘若上官家聪明,应该及时卷铺盖卷离开瑾奕国才对,因为无论消息真假都对他们不利。倘若他们发现消息是假的,他明楚之顶多损兵两人,大不了把这二人拿去斩首示众,他们以讹传讹,动荡军心。

可是此事定将在军营里传开,然后传到瑾奕帝耳中,有损上官家名誉不,可能从此不再获得圣上信任,甚至定个监管不力的罪名被削去官职。

可是,这件事偏偏是真的。

他婆娑着剑柄,把头往后靠了靠。这些年明楚之将都城以南的边民安抚的很好,不但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反而每年向朝廷上报的粮食、牲畜总量日益增多,是而瑾奕帝对都尉府的事情不大过问。

当朝瑾奕帝一直将财政收入放在首位,加之对外扩张的土地增多,国库满满,于是对于军事的管理相对松懈。但精明的宰相却始终留了个心眼,暗中观察着都尉府的一举一动。

一年前,明楚之收到宰相府的秘密文件,意图合作。宰相的意思是预借都尉府对南边流民的影响力将自己的生意扩大至南边蛮族国,然后与都尉府利益均分。

明楚之心知此事必定是瞒着瑾奕帝做的秘密生意,宰相想从中捞油水的意图明显,因而并不作答。宰相不甘心,三番两次派人送来秘密文件抬高利益分成不,更托人送来了不少金银细软暗中支持都尉府的势力扩张。

明楚之留了心眼,暗中将每一笔宰相支持的金银数目做了账,这才松了口,跟宰相合作。不想一年下来,都尉府收益颇丰。

明楚之看城中官民安居乐业,心想高皇帝远,再者手中掌握着秘密账目,宰相也不敢将自己扩充军队人马的事情公布出去,于是二饶生意继续,都尉府与周边的国来往更加密牵

直到半年前,以都尉府为媒介和宰相做生意的周边国陆续开始向自己送来各国特色进贡,明楚之才意识到,的都尉府在南边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所预计的。

进贡,这意味着这些国已经将他明楚之看做一城之主,而并未将的瑾奕帝放在眼里。

明楚之的这区区七千人来自山南海北,自己的名声早已被传得神乎其神,在别国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官民中与日俱增的对失去家园亲饶悲痛和对瑾奕帝的憎恨,明楚之觉得自己也许能为他们做更多事情。

朝野中,有宰相为他盯梢,南方这边的国纷纷开始进贡,明楚之觉得是时候干些大事了。

他派出一队自己的亲信去皇宫偷取了上官家的半阙虎符,逼迫瑾奕帝写下攻打他国并由上官家挂帅的诏书。意外的,当朝瑾奕帝竟然是个十分软弱的人,国家的经济命脉被宰相和英侯分别握在手里不,连军队实力都大大不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