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绝色医妃:病娇王爷心尖宠 > 第九百三十五章 杀鸡儆猴

行过大典,册封帝后,封赏百官,又前往太庙昭告列祖列宗,定下年号昌平,仪式才算彻底结束。

而此刻,大齐的地牢中,听说了外面动静的楚承琮也在盼望着。

新皇登基,是不是要大赦天下?

一旦大赦天下,那自己是不是还有机会从这地牢里出去?

他从气窗里努力往外看,不时呼喊着。

来往的士兵们却是见怪不怪的对视一眼,瞧这位,又发疯了!莫说从没有听说过大赦天下的事情,便是天下大赦,和这位又有什么关系?

他一个谋逆的皇子,留着一条命不死已经是格外开恩,便是大赦也大赦不到他头上,做梦呢!

楚承琮的呼声不绝于耳,大牢里的士兵却也凑在一起。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是祖宗规矩,他们这里也都提前收了不少的好处,只等大赦,也算银货两讫。

楚承琮在等大赦,大牢里的犯人和负责看官的士兵也在等,百官们,其实也在等。

眼看大典快要结束,皇上却不宣布大赦的事情,一些臣子在下面泛起了嘀咕。

历朝历代,新皇登基即位无不大赦,可怎么皇上像是忘记了这件事,还是另有安排?

朝臣中有胆子大的,思量再三,“皇上,赦免囚犯,也是为大齐积累福祉,何不遵循祖制?”

楚云铮眼眸望去,一眼即看到了说话之人。

方程孝,一个正五品的朝议大夫。

而方程孝说罢,百官们不少露出了同样的神色,大赦天下而已,不费什么,既能彰显新皇登基的气势,也能在民间博得一个贤名,何乐而不为?

百官在心里嘀咕,又看向苏培和郑守节,如今这两位大人可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若是他们帮忙说和,皇上同意的可能性很大。

苏培和郑守节迅速的对视了一眼。

大赦天下,的确是历朝历代的传统。之前皇上从没提起,他们也没人敢问,可是方程孝这个二愣子忽然说破,此刻该是劝皇上,还是不吭声。

清楚的看到底下的反应,楚云铮反问,“你们都想大赦天下?”

他这一问,刚刚还有些赞同的百官登时愣了愣,皇上这语气,听起来似乎不那么高兴。

见百官不吭声,楚云铮又问,“诸位可还记得,朝廷之前就如何对待黑苗一族商讨过?”

百官自然记得,朝廷百官当时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最后是皇上一句话盖棺定论,皇上说了,主战的可以,要打黑苗就自己带着全家老小上阵,莫在后面大放厥词。

想到皇上从前的话,百官的脸色都有些微妙起来。

方程孝心头惴惴,“皇上,微臣也只是提议,只是大齐有此祖制,皇上初登基,一切还是……”

楚云铮扫过众人,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话,“因为有过先例,所以你们也都觉得要大赦天下?”

“你们是想告诉朕,这天下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如今就要什么样?”

“方大人,你既然要大赦天下,这也好办,众卿之中还有谁有这想法,一并上前一步。”

百官非但无人上前,反而齐齐往后退了一步,正好把方程孝给凸显了出来。

方程孝面红脖子赤,“皇上,微臣……”

“你愿意,倒是正好。”楚云铮神色淡漠,“从几日起,你朝议大夫不要当了,朕给你升上一品,京畿巡防也都交给你。大赦天下可以,一旦再有罪犯作奸犯科,朕唯你是问!”

方程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皇上这不是让他死么,那么多的罪犯,一旦放出来,怎么可能没有作奸犯科的,可一旦有一人犯事,自己就倒大霉了!

皇上这那儿是给他升官,分明是把他架到火上去烤!

他满额头的冷汗,“微臣不过是一点建议罢了,皇上不必当真。微臣自知才疏学浅,恐怕担当不起此重任。”

他说担当不起就担当不起?当这朝廷上是街市,能任由他玩笑?

楚云铮冷冷道,“你既然才疏学浅,就该退位让贤。”

“刚刚还有谁赞同方大人的意见?趁早也学了方大人,退位让贤!朝廷不需要无能之人,更不需要墨守陈规之人!”

他这话极为不客气。

纵然早知道皇上不是一个容易相处之人,可是正式登基的第一天,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强势,还是让一些大臣暗自里皱眉。

平心而论,方大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说错什么。只是一个大赦天下的提议罢了,皇上既然不答应就算了,又何苦这么对人?

便有人替方程孝鸣不平,“皇上,前些日子的蛊虫之祸中方大人也是出国力气的,请皇上念在方大人一时嘴拙的份儿上,饶过他一次吧。”

这群人,倒还好意思拿蛊虫之祸说事。

蛊虫之祸谁的贡献多少,又做了什么,楚云铮心中门儿清。

若是旁人也就罢了,可那方程孝算什么东西,还有替方程孝说话的那些人,治世为官的本事一般,见风使舵的本领反倒高的很。

他神色冷淡,“若非如此,你们以为方大人还有站在这里跟朕说话的机会?”

“朕再说一次,趁早退位让贤。”

方程孝脸色惨白,他没想到一句话招惹了皇上的不快,皇上登基第一天,就要拿他杀鸡儆猴!

唯今之计,他只有照做,否则后果更难承受。

方程孝放下了乌纱帽,躬身退出了紫宸殿。

紫宸殿上鸦雀无声,楚云铮淡淡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新皇登基的第一天,本该一切向好,然而百官的心头都有些沉重。新皇极难应付,这一点他们从前心中都有谱,然而众人没料到的是,第一天便看到皇上对方程孝发难。

而对方程孝发难,就是对他们这些朝中老人提个醒。

日后在这个朝堂上若是想过的安稳,就少说话,多做事,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有些文官不忿,悄然聚在了一起,“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登基大典诸般事项一概不经我们之手,不遵循祖制也就罢了,第一天就对方大人发难,这不是摆明了给我们这些老臣下马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