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绝色医妃:病娇王爷心尖宠 > 第九百六十八章 状元郎赵修玉

第二场里,便有赵修玉。

上午的时候崔太尉还有心思调侃昌平侯,这会儿却也顾不得了。他盯着赵修玉,转头又问昌平侯,“你家的小子准备的怎么样了?老赵,这可是大事,容不得含糊。”

昌平侯此时也没了闲谈的兴致,紧紧盯在殿内,口中却道,“修玉没问题。他三岁学文,比他的两个哥哥都要聪慧,若非当时府上不宜他在做官,他也并无做官的打算,入朝为仕的话,绝不会比任何人差。”

崔太尉轻呼一口气。

昌平侯在一旁忍得心里好辛苦,他甚至都想反问太尉您老人家不是着急着要让静芙和修玉和离的么?怎么到了这会儿却又如此紧张?

不过怕被老太尉记恨,昌平侯压下了心思看向殿内。

即便是一干学子中,赵修玉的存在也极为出挑,他长身玉立,身上既不缺读书人的风骨,又因为常年在医馆里给人瞧病抓药,多了几分儒雅的药香。

既又格调,却又不乏市井之间的圆滑。

还不等昌平侯发出欣慰的感慨,崔太尉变在一旁小声道,“若是皇上不让这小子当官,老夫就找他去!我崔太尉的孙婿,不比任何人差!”

昌平侯默默的闭上了嘴。

昨日嫌弃修玉的是他,嚷着要让静芙和离的也是他,今日这般看好,甚至如此护犊子的也是他。

罢了,太尉一大把的年纪,随他高兴也就是了。

不过用不着崔太尉担心,芝兰玉树,满庭生芳。怀才不遇这种事,绝不会出现在赵修玉身上,他就长者一副值得人信任的方正相貌。

并且,赵修玉在皇上还是安王之时便已经认识,平时也有不少来往,两者相熟,皇上的治国之策他也多少了解一些。

更重要的是,赵修玉并不是只会闷头读书的书呆子,他学问甚深,又多和市井之人亲身打交道,对于治国之策,如何为官,更是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心得体会。

楚云铮的三个问题,他回答的极好。

崔太尉颇有些艳羡的看了眼昌平侯,轻哼了声,“你倒是生了个好儿子。”

前两个大的也就罢了,赵三公子,自己没看错人!

昌平侯余有荣焉,可这么多年跟崔太尉打交道,又知道太尉因为皇后一事对自己不满,只谦虚道,“修玉从前呆闷倔强,这都是皇后娘娘调教的好,让他改了性子,也比从前进益不少。”

崔太尉方才转喜,“你这话才算是有些眼光。不过不是我吹,若没有皇后娘娘,老夫未必会答应把静芙嫁过去。你扪心自问,皇后娘娘是不是改变了赵修玉良多?”

昌平侯心悦诚服的点头。

他刚刚随是谦虚修玉的表现,可也有真心在。若无皇后娘娘,修玉绝不会是如今这番境遇。

“娘娘是我的恩人。”昌平侯慨然,“也是我们府上的恩人。”

“知道是恩人,以后就老实些!”崔太尉睨着他,“开学社的事情,日后知道该怎么说了么?”

理亏气虚,昌平侯只得答应,“我一直都知道,只是觉得这事儿激进了一些,若是娘娘没有想到好办法,岂非多了添累?”

“这就用不着你操心了。”崔太尉眼眸一转,忽地又道,“咱们打个赌如何,若是皇后娘娘能妥妥当当的办好此事,等到朝廷的事情平息之后,你也跟我一道去学社里当夫子。成不成?”

昌平侯想了想,若是皇后娘娘真能办成学社这事儿,乃是千秋功德!届时朝政安稳,百官各司其职,如何不能去?

当夫子,教书育人,不同样是利国利民?

昌平侯痛快点头,“成。只是皇后娘娘若是办不成……”

话音未落便被崔太尉粗暴打断,“就没有皇后娘娘办不成的事情!老赵,你才刚刚答应老夫,日后知道怎么说怎么做,这么快便忘了?”

看着昌平侯无言以对的模样,崔太尉的唇边狡黠一闪而过,“不过,若娘娘为真的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办不成此事。我便答应,再也不提让静芙跟你家的小子和离的话。”

昌平侯好气又好笑,好一个精明无比的老太尉!

以他对修玉的满意程度来看,便是修玉真的并没有殿试高中,也定然不会让崔静芙跟修玉和离。这许诺,跟没许又有什么区别?

崔太尉蛮不讲理,“你那什么眼神J后娘娘不会办不成的,不过是说说而已。你怕什么?”

昌平侯,“……”

他不想说话,他怕了么?明明是老太尉在胡搅蛮缠!

崔太尉这一手倚老卖老的本事,可比从前的宋阁老更加变本加厉。

昌平侯心有不甘,然而别无它法。

按着昌平侯憋屈的模样,崔太尉方才高兴,“你可莫忘了答应老夫的事!”

“不敢不敢。”昌平侯连声应道。

第二场的殿试,赵修玉是当仁不让的头筹。

殿试完毕,昌平侯松口气,然而还没等拉着儿子说几句,赵修玉便飞也似的离开了。

昌平侯见状十分心累,他操碎了心,更跟崔太尉立下了赌约。可这臭小子跑那么快,竟是连说句话的功夫都不留。

不过紫宸殿的一切也没给昌平侯愤愤不平的机会,学子们等在宫里不是办法,若是等到明日也是徒增麻烦,不若今晚一鼓作气。

接着便是第三批,到了深夜,方才第四批。

近乎是一夜未眠,翌日破晓时分,这件事才算结束。

楚云铮命人打开了殿门。

早春微凉的空气冲散了一夜的污浊,众人精神一振,不由抬眸看向东方。那里,万丈金芒才刚刚露出地平线。

朝阳灼灼,大道其光。

一夜未睡,楚云铮仍然精神昂扬,“诸位!”

他朗声笑道,“大齐之未来,将尽数交付给你们!你们可愿随朕一道,踏出个锦绣前程?”

众人心潮澎湃至极,“皇上,我等愿意!”

声音如雷,震散了天边的最后一道浮云,天彻底亮了!

昌平元年,加开的恩科殿试也到了尾声,此次前来参加殿选的有数万者众,最后进入紫宸殿的不过上千人,至于最后通过殿选的,不过寥寥二三百人。

而殿试的头筹状元,没有超出任何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