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绝色医妃:病娇王爷心尖宠 > 第九百七十四章 争抢银子

老太尉这话一出,众人脑中一亮,当即明白了!

要不说人老成精,老太尉的反应太快了,赶着皇上有银子的当口说这话,岂不是能争取到最多的银子,差事也能办的更漂亮?

当下,这些老臣也顾不得矜持了,急急忙忙的开口,“皇上,春耕之后南方多雨水天气,那些河堤也该修缮了!”

“皇上,西北地区前几日下了一场春雪,牲畜冻死不少,朝廷是不是也该给些抚恤?”

“皇上,兵器库的兵器也该修缮了,您……”

众人七嘴八舌,张张都是要钱的嘴。

崔太尉惊讶之后振臂高呼,“是老夫先开口的,你们都先让让!”

德高望重的崔太尉这会儿说话也不顶用,这个关键时候谁会让?让出去的可都是银子!谁也没有那么大方\快,崔太尉的声音便被淹没,殿上乱的像是塞进去了三百只鸭子。

楚云铮的脸色难看的厉害。

从前他还是安王的时候,只是随便一眼,就有让这些老大臣们不敢造次的威势。如今倒好,成了皇上了反倒压不住他们了。

“都闭嘴!”镇纸被用力的抛下。

“砰”的一声,百官被同时捏住脖子似的,立时安静如鸡。

楚云铮阴沉着脸,百官方才想起刚刚说了什么,想到皇上的脾气,一个个惴惴不安的缩着脖子,大气儿都不敢出。

一一朝他们看了过去,楚云铮冷声道,“自己没办法弄来银子,倒是惦记朕手里的这点了?”

“朕实话给你们撂在这里!这银子,是皇后想办法弄来的,除了民生等基本的大事,朕一文钱都不会出!那些兵器,那些河堤,你们自己想办法!”他面带怒容,“朕养着你们,是让你们替朕分忧的,不是让你们只知道伸手朝朕要钱的!刚刚说的那些事情,一个个都自己想办法,朕只看结果!若是做不到,朕一一严惩!”

他这话一出,那些刚刚还嚷着要钱的大臣顿时面色发白。

修河堤,那得多少银子,便是把他们卖了,他们都出不起!至于兵器司的大臣,更是脸都绿了。

刚刚他只是看众人着急着要银子,生怕落后一步分不到手里,这才也强行挤进去开口。哪儿知,这一张嘴给自己招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他欲哭无泪,那么多的兵器啊,他上哪儿有银子,如何才能想出办法修缮?

官员如丧考妣,唯有崔太尉挺了挺胸脯,这些人也想跟他斗?他找皇上要银子,那是正经八百的社稷大事!

果然,那么多开口要银子的官员,也唯有崔太尉是真的要到了钱,其余人铩羽而归罢了,若是完不成还要被皇上追责。

下了朝,紫宸殿上哀鸿遍野。

崔太尉趾高气昂的从他们面前走过,末了抛下一句,“一个个哭丧着脸像什么样子?皇后娘娘只是办个学社都能想出来办法,不费吹灰之力弄到了这么多银子!你们为官多年,竟然连这点办法都想不出来?”

众位大臣脸上发烧,心中却有些无奈,“太尉此言差矣。我等如何跟皇后娘娘相比?”

再说了,他们也求不来皇上的墨宝替自己助阵啊?

让他们跟皇后娘娘相提并论,十分不公平!

众人之中也有脑子灵活的,立时找崔太尉套起了近乎,“太尉,您能不能跟皇后娘娘说说,让娘娘帮忙想想办法?”

崔太尉瞟了他们一眼,语气不屑,“你们是鼻子下面没长嘴还是怎么的?老夫可不缺银子,不去!”

他嘴上说着不去,可一语点醒梦中人。

是啊,太尉不帮忙,可是他们能自己去啊!去求求皇后娘娘,难不成她还能见死不救?

这是个法子!

于是,百官也不出宫了,反而一一往含凉殿递了帖子了,熬到了中午也不走,饿的前胸贴后背的等着皇后娘娘。

江慕乔和楚云铮正在用膳,见到雪花一般的求见帖,有些纳闷儿,“他们不去找你,来找我干什么?”

楚云铮捏着看了两眼,哪儿能还不明白这些大臣在想什么?

自己想不出来主意,倒是来打乔乔的主意了。让人退了那些帖子,他面色不快,“让他们走!若再让朕听说有叨扰皇后娘娘的,朕革了他们的职!”

江慕乔失笑,“他们也只是没办法而已。”

想了想她叫来了棉棉,在棉棉耳边说了句,又笑道,“去吧。”

“管他们作甚?”楚云铮不满。

江慕乔笑道,“没怎么,只是告诉他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都能筹来银子,他们凭什么不能?”

能位列人臣的都不是蠢笨之人,有了皇后娘娘的这句提点,再联想到她是怎么做的,不少大人也悟出来道理了!

皇后娘娘能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啊。就算筹不了那么多的银子,可少一些他们也是能接受的。再说了,他们的志向原本就不如皇后娘娘那么大。

于是乎,修桥铺路的也学着江慕乔的法子,搞起了功德碑,更有甚者,路上每隔几段就叫人竖起牌子,把捐银善人的名字明晃晃的写在上面。

至于修河堤,也是有样学样,只要能出得起银子,便是把这条河堤改名都行!

这倒也罢了,兵器司的主意想的更绝也更妙,他们竟然招揽了民间的铁匠铺子,又给这些铺子发了一张盖有兵器司大印的纸。只除了不给这些铁匠铺子发俸禄,竟也像模像样的把这些铺子编入了兵器司的麾下。

百官们各有花招,看的江慕乔叹为观止。

“那些铁匠铺子也就同意?”她惊奇道,“兵器司的大臣,连这种高招都想得出来,也是个人才!”

楚云铮也是看的好气又好笑,他从不与民争利,可没想到这些大臣们的脑子灵活的很。

不与民争,他们只跟商贾争。更何况对那些商贾和铁匠铺子来说,其实是双赢。

商人们不缺钱,更缺名。只要有了名声,日后更能赚钱。并且 都从朝廷得了善名,日后做生意便会更加顺风顺水。

至于那些这些铁匠铺子,眼下看着做的像是赔本的买卖,实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