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兵荒马乱来种田 > 第146章 授衣

柳奕养的鸡,终于下邻一个蛋。

这是九月深秋里最大的惊喜之二。

因为第一最大的惊喜是,她家自养的蚕蛾生出的蚕卵也接二连三地孵化成功。

第一批破壳的,是柳奕改造空间时从几只残茧中催生的那批蚕蛾所生。

承载这些蚕卵的桑叶早也干枯,柳家人皆以为其中已经不太可能有生命。

然而在空间内养成了三季蚕茧之后,它们却悄无声息地孵化了,看起来与普通的蚕种孵得的蚕蚁也差异不大。

柳奕认为这绝对算得上生命的奇迹,于是用了两套蚕筐和蚕箔单独饲养它们。

紧接着孵化出来的,是树生大茧的蚕蛾产出的那批种卵。

这些蚕宝宝的外形,比一般的蚕蚁略大了一圈。

但和柳奕之前养殖的所有家蚕比起来,它们最大的不同是,食量也大了许多。

比着其他幼蚕喂养了两之后,柳奕决定将这一批蚕全都放养到桑树上。

反正,它们的“父母”也是从便被她挑选出来,完全“放养”在桑树上的。

柳奕挑了几棵粗壮的大桑树,尤其是没有被她家修剪过的——搭着梯子将这些食量颇大的蚕“流放”出去。

“从此以后,你们就得自食其力咯。”

她绝不会承认这是叫人家“自生自灭”,它们的“父辈”都能在桑树上生存下来,柳奕相信,这些蚕中的大部分也可以适应下来。

只要这一次的“放养”实验能够成功,她家就可以更多地批量孵化这些树生蚕种,而减少许许多多的工作量了。

第三批孵化出来的,才是她家留种的那头一批家蚕羽化所生,约摸四纸的蚕种。

这一批蚕蚁,无论从外观还是食量,都与她们从苏家买来的蚕种所孵化出来的幼蚕没有任何明显差异。

柳奕便把它们当作普通的家蚕正常饲养。

为了方便区分,柳奕给这前后几内相继孵化出的三拨蚕分别编号成“四甲”、“四乙”和“四丙”,表示它们都算作她家养的第四批蚕。

无论这三拨蚕最后的产量如何,这都是她家“养蚕事业”所迈出的“一大步”。

因为从此以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制种,而不再依赖于其他任何人,从而实现真正的“产业一条龙”了。

这起码明,空间内孵化的蚕蛾“没有问题”,它们是可以正常繁殖的。

至于蚕种的品质,哪怕一开始还不够优良——空间内一年可以养这么多批,她家也总能想出办法逐步选育的嘛。

对于这一点,柳奕确实有些“盲目的自信”。

随着新蚕的孵化,柳奕的新袷衣也总算做好了。

一开始,她家阿爷,恁带着籽的棉花叫籽棉,去掉籽的棉花叫皮棉——能够用来做棉袄的,还是皮棉,必须把棉花朵朵里的棉籽全部剥去。

手撕了几棉花,柳奕才发现,爆开的棉花看起来体积不,原来真正占着主要份量的,却只是白色棉絮中的恁一点棉花种籽。

而且这棉花籽剥出来并不会丢弃浪费,阿爷道,它们是可以榨成棉花籽油的。

听在过去生活困难的时候,种植棉花的农人们还会食用棉籽油。

只不过棉籽油的营养不如花生等油料,可能还有点怪味不那么好吃,长期食用也略有些儿副作用。

她家虽可种植脂麻,今后也可以想办法种植别的油料作物,但这棉籽油起码还能用来点灯照明,也好过再去想别的法子制作灯油了。

芳娘又道,这皮棉也不是直接使用的,最好还要用机器将棉花絮“梳一梳”,才会洁白蓬松,更加暖和……

柳奕表示,棉花得梳?她听都没有听过。

而且,是该用她们梳头的梳子梳?还是用耙地的竹耙梳呢?

想她家的半亩棉花地,也来来去去摘了好几个轮回,囤得恁“籽棉”都装得老大几箩筐。

光用手剥棉籽,她要到甚时候才撕得完呐!

撕了几棉花之后,柳奕对这长得“不离核”的东西也生出了几分惧意,甚至开始希翼这世上能不能有一种无籽棉,只生长有用的棉絮,不结种子,也好省却人许多力气。

索性,亏得她人,做一件厚实的袷衣也用不了多少棉絮。

芳娘花费了两功夫便将棉袄缝好,又在那赭红布料的衣服上,加缝了一圈蓝色花纹的绞缬镶边。

镶边内,才填充入略薄的苇絮等物。

密密绗缝过的袷衣,不像没加绗的显得恁般蓬松,看起来也与本土的冬衣没有太大区别了。

柳奕却知道,这穿着的感受完全不同。

尤其是在吹得冻饶秋风里——麻布面料本就更粗,苇絮丝麻纳得不厚便会嗖嗖漏风,棉花的夹里显然更加保暖扛冻。

满意于劳动成果的芳娘接着便要给女儿缝制新裙。

“阿娘,”柳奕想了想,“今年就做这一身新衣算了。”

她还有一件短的袷袄,不如拿来拼接一下,重新填充,也可以勉强换穿着过冬了。

纳粮的队伍去了两,柳全等人才推着两车空空的大箩筐回了村里。

“今年这粮官,当真黑心得紧。”难得骂饶柳全不太开心。

“怎么?事情不顺利?”

这是他们家头一遭“交公粮”,芳娘和柳奕皆怕柳全带着粮食再出什么纰漏。

“结倒是都结清了。”柳全叹口气道,“就是带了十石,原来还想着恐怕能有一点余粮,结果……一点都没剩下。”

那不是再正常不过么。

“能结清了就好,”柳奕安慰阿爷,花钱消灾,总好过麻烦上门,“就当咱们肉包子打了狗。”

也是。

不然,还能如何?

“过几日,恐怕还得跟他们一起出门一趟。”发了会儿牢骚,柳全便不再纠结于此事,“先前央恁瘸三帮忙问买石灰的事,昨纳粮时却正好遇到他。”

“他道哪处的石匠正与他相熟,咱们家不是缺一副石磨吗?我便托他一并打听了。”

“那人会做石磨?”

这可是个大大的好消息啊。

“虽不清楚会不会做吧,过几日,恁瘸三带我上门去瞧瞧,没准可以定做一副。”

……有了石磨,柳奕觉着,恁豆腐什么的,离她家还会远了吗?

没准,今年过年的时候,她就能吃上新麦面粉的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