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兵荒马乱来种田 > 第175章 会饮

亚岁这日,晨光熹微,芳娘早已起床,准备好一应的祭品和用具。

柳奕迷迷瞪瞪坐在自己的被窝里发了会儿呆,闻着空气中香甜的南瓜味儿,肚子也开始饿了。

吃罢早饭,将收拾好的东西再检查一遍,一家人各自换上了新衣。

芳娘总算把那绞缬的花布袷袄穿上身来。

这件蓝花花衣裳,从裁到缝,柳奕一直十分期待。

芳娘除刚做的时候上身比划过几次,之后再没穿过。

“还是得见人吧?”柳奕伸手拍了拍阿娘的菱花袄,又看看自己的衣服,笑问爷娘,“算不算是亲子装?”

她的新衣是赭红地,四围都镶了蓝花边;芳娘的袷衣则是蓝花布,仅在领口加了一圈红色相衬。

审美什么的都在其次,首先要就着布料拼接,然后才能尽力而为地考虑美观大方。

母女二人皆穿得旧裌裙,一个青色,一个绿色——补丁,多少有一点。

裙子底下衬着夹绵长裤,非常保暖。

待芳娘裹上了新色的花头巾,柳奕多看两眼,也觉挺好看的。

至于柳全,身上是黑中带灰的袷袄,腿上一条半新不旧的褐色裤子,脚上是新换的厚编蒲草鞋,配了一双原色的麻布袜子。

恁布袜里头,还是是线织棉袜。

她家阿爷回家数日,多吃上几顿饱饭,那出门一个多月凹陷下去的脸颊也有零肉色。

再把胡须略修一修整,拾掇一番,还挺精神。

今日这祭祀,是地间万般神只皆得受飨的。

准备停当之后,他们先在家叩拜“祖宗”,一会儿还要出门叩拜过往的神明。

祭祀的“供品”做得份量很足,每样皆分作两份:一份敬献在家中洁净处,多为火塘附近,专请祖先享用;另一份则带出去参加聚餐。

祭祖的流程走一走,柳家人就肩挑背扛着东西,一同下山。

半途遇到春风满面的谢婶,后跟着一双儿女。

她们笑呵呵地齐与柳全夫妻打招呼,互贺节庆。

细姊也走上前来,亲切地拉了柳奕的手和她同校

姑娘穿着一件暗青绿色的袄,反显得脸色亮白了许多。

走得一会儿,柳奕反应过来,原是她变了个发型所致——细姊今日做了半大姑娘的打扮,绾起半髻,将视觉效果拉长,显得她的脸型也耐看了些儿。

难怪恁姑娘的话也比平日多。

又走得一时,柳奕的眼睛才算注意到,细姊不仅换得发型,且戴了一对极的耳环。

哎哟哟……

女孩儿新扎了耳洞,连那神色也飞扬起来,定然是觉着自己已算半成年的“女子”,戴了“首饰”,美得不要不要的。

柳奕适时地夸赞她两句。

细姊笑着表示,柳奕今日穿的新衣也挺美的。

虽然,这并不是她头一遭穿了。

柳奕约略还记得,这里的姑娘们扎耳洞多由自家娘亲或者阿姆亲自动手。

还有一个笑话是,为怕女子满往后到了婆家不甚“听话”,娘家的长辈便得“先下手为强”——

女性长辈们拿缝衣的针线给女孩儿扎耳朵眼,为免很快长拢,还得留下一段丝线穿过耳垂,时不常地拉扯一下,好叫姑娘们从学会“俯首帖耳”。

——这当然是个笑话。

按,柳奕这年纪满够“扎耳朵眼儿”的了。

芳娘没提过这一茬,柳奕也准备继续忘记下去……

他们同义社内的诸姓,相约在何家的场院聚会。

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这一回,诸姓的代表也不提甚牺牲不牺牲的话头,只图得一个人多,凑凑节庆的热闹。

祭祀的仪程就由最年长的午老主持,其次年长的何翁和娄翁协助。

祝祷完毕之后,再奉献一只红冠黑毛的大公鸡就算了事。

这是许多年来第一次,公共祭祀这等重要的活动,完全由他们自己“表决”议定。

不同于过去公祭后聚会饮酒仅限男子的规矩,今年的祭祀,同义社的男女老幼皆一齐参与,和夏秋的祭祀也差不多少了。

这一遭,他们没有按照姓氏分什么摊,何家、季家与谢家的人,都和其他诸姓混坐在一起——

放眼看去,有条件的人家换上了新衣,没条件的也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

聚会的场面甚为热闹,氛围融洽又喜庆。

起码,在柳奕看来,围座在一处饮酒的大人们都挺开心。

她也注意到,细姊与芽姊二人,在一起了好长时间的悄悄话。

会饮将尽,白芸里的山沟里正有和风暖阳。

柳全喝得微醺,话时红光满面。

柳奕许久没见到阿爷这么开心——心情放松了,话也变得多起来。

想他们一家冉大靖朝这半年,净过苦日子来了。

还是前所未有的苦法。

柳家人前半辈子所积累的各种知识,加起来,都不足以在此世间应对生活的艰辛。

这就好像在家里舒舒服服过了一个长假返校之后,突然就要参加突击测验一般——你会的,无用武之地;你不会的,全考了。

而且题目生僻,角度刁钻。

生活,已将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

唯一能叫他们努力挣扎的,就是那点子乐观精神了。

柳奕只希望,他家往后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

她是不是该回家写篇日记,做个新年规划,插个旗什么的?

题目就江…《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嗯,明年,她要养许多许多的蚕。

喂猪、喂鸡、养鹅、养羊——有条件了,最好还能买上一头耕牛。

除此之外,再想法做点生意,卖卖瓜菜,尤其是“深加工”一类的。

她家需要添置的东西还有许多:更多的布匹、染料……一应的生活物资,尤其得囤积更多的粮食和种子。

万一她家什么时候搬家就得“上路”了,照这时代的交通条件,搞不好也有半年甚至一年无法种地呢。

那么三年的存粮就远远不够——“搬家”的一路上,他们一家三口总要花销,这定会是笔不的开支。

恁便起码要有四年……

不!

至少需要六到八年的粮食储备——放在一年之内完成这目标的话,平均下来,两个月就得出产一批。

粗略想一想,也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呢!

对了,什么时候条件允许了,她还要给阿娘打一套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