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满级大佬在女尊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跟我们走一趟

一听顾寡夫抱怨,顾朝只想对他翻白眼儿。

“我是缺你吃的,还是缺你穿的?眼皮子就那么浅?

只惦记着别人送你的上门礼?”

顾寡夫不服气反驳道:“我怎么就眼皮子浅了,那他上门来道歉,不该送礼了呀?

他来谢你,总该送一份儿吧!

那不管贵重不贵重,心意该到呀,再说了,家里边儿的银子也不是大水冲来的,能省就省,还得给我大孙女儿省着呢!

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以后大孙女不得娶夫郎呀?还有孙女儿的孙女儿呢!”

顾朝不想听他这些道理,还给自己找那么多借口。

她的女儿就算没有白龙那份上门礼,那也取得上夫郎,养得了女儿。

别说是予安一个了,以后就是再多几个女儿,再多生几个孙女孙都不怕,她养得起。

况且人家白龙也不是没有送礼。

于是,顾朝把白龙刚才送的海珠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手轻轻一推,便咕噜咕噜往顾寡夫那边滚过去。

“拿去,白龙送的。”

顾寡夫一见眼睛发光,直直的的盯着那颗往自己这边儿滚来的硕大珠子。

从前顾朝带回来的那些珍珠,他都觉得已经是最大的了。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拳头这么大的珍珠。

“大宝,这颗珍珠怎么这么大?”

不仅是顾寡夫,宁素和韩钰两人也是头一次见这么大的珠子。

而且,那珠子看起来又圆又润,不用上手摸就知道肯定是好东西。

“这话你可别拿出去说,省得丢人现眼。

这可不是一般的珍珠,这是海珠。

人家龙宫里边用的东西,专门供应龙族的。”

顾朝宗下巴点着顾寡夫捧在手中的珠子,慢悠悠的解释。

“哎呦,这可不得了。”

顾寡夫将那海珠捧在手中,仔仔细细地端详,那小心翼翼的模样,哪里看得出他是家财万贯的老爷。

就跟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差不多,而且还是眼皮子特别浅的那种。

“大宝,你说这珠子能值多少银子?”

顾朝无奈,嘱咐他,“您就别想着换银子了,这珠子拿出去得让那些人打得头破血流。

你老实放在卧房里收着,以后连蜡烛都不用点了,不用的时候找快颜色深的布把它盖起来。”

“原来还能当照明用,那咱们家以后得省不少蜡烛灯油呢!”

看看,看看,也就他这脑子里边儿能想出这个来。

行了,顾朝也不跟他多坐了,交代一声便准备去院子里边儿修炼,留下三个男人继续在哪儿媳。

只是她还没入定多一会儿,徐管事的又来请她来了。

“奶奶。外头来了几个佃户,是租了咱们家的田,说是来送租子和粮食的。”

看来今天是不能让她安安静静的修炼了,“先去看看吧。”

顾家原本有那么点儿地,这些年一直都是租着的,后来又买了黄老四家的地,那地又一直租给黄家的人种着。

现在正是粮食入仓的季节,前几天她还让家里边儿的下人去帮老宅那边收粮食来着。

从前租顾家那两亩地的人家,年年都来得准时,可不敢晚了,没有因为他们孤儿寡夫的就欺负他们,拖着租子粮食什么的。

主要是他们也不敢,就顾寡夫那德行,就算是晚了一天,他也得上他们家门口去骂上一场。

就这样儿的,谁还敢拖着拖他们家的租子啊!

黄家的就更不会拖欠顾家的租子,当初全靠顾朝救了他家妻主的性命,又将地租给他们家,让他们一家日子能够好过一些。

他们心里边儿感谢顾朝还来不及,这粮食还多送了一些呢。

顾到的时候,顾寡夫已经那儿了,正看着下人称粮食呢。

称的时候他还躬着腰身在那儿看呢,就怕别人给他送的少了。

这也不能怪顾寡夫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这德行,主要是前头那么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若不是因为他这样,又如何能将顾大宝养大,早留饿死了。

顾寡夫一见顾朝过来了,赶紧对她招手,“大宝,你快过来,你来看着,可不能让他们缺斤少两呢。”

顾朝其实真的不想去看,就这么点儿粮食有什么可看的。

而且这些人还能真的亏她不成?就算骗到谁的头上,也不敢骗到她头上来呀。

不过,顾寡夫都吩咐了还是去吧。

要不是这顾寡夫这么多年来精打细算,顾大宝也活不到这个时候,等不到她来。

“顾奶奶,顾老爷,您们放心,这粮食足足的,一两都不差。”

先头租顾家地的人姓胡,天呐,一看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就她那样儿的,也做不出那种缺斤少量的事儿。

而且这么多年过来,都有顾寡夫看着,她还真不敢,不然顾寡夫能帮搬了凳子上上他们家门口去坐着骂一天。

都是老实庄稼人,乡里乡亲的,这脸还要不要了?

坏了名声,以后谁还敢将地租给他们呢?

一家子都靠着这几亩地过活,没了地让他们全家喝西北风去吗?

其实顾家这地租给他们,收得租子还算合理,跟那些地主比起来还要低上一份。

谁不愿意租这租子低的呀!

他们不租,后边有的是人等着。

称下来,胡家的送了粮食确实有多的。

顾朝打眼一看黄家送来的粮食,不用称,那肯定是只多不少。

这些顾朝都记在心里边儿,日后能方便就给他们方便吧。

毕竟也都是乡里乡亲的,以后她的子孙还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总得为他们积些德的,攒些人缘。

少了,顾寡夫肯定要闹,但多了,顾顾寡夫是肯定不退的。

称完了粮食又收了租子,顾寡夫立马招呼下人将粮食抬到库房里边儿去。

“收好了,别给受了潮,也别上老鼠给吃了。”

说实话,就点儿粮食,现在还不够顾家这一大家子主子仆人吃上两个月的呢。

不过,这要是出去买还是不得花银子呀,能省则省哪。

顾朝倒是是看不懂顾寡夫这一点儿,他在这些小事儿上还是如同从前那样斤斤计较。

但是出门他要是看上个什么东西,那不管多贵的他都舍得买。

那个时候他就没想想,他买了一个玩意儿能买多少粮食了?

顾寡夫肯定是要反驳的,“那哪能一样啊?那不是给我自己买吗?

而且我也没有瞎买呀,都是有用的。”

行吧,行吧,顾少也不与他多争辩,他高兴就好。

“还要多谢顾道长,若是以后顾道长有什么吩咐,尽管说话,黄家绝无二话。”

黄夫郎对着顾朝深深一鞠躬,黄老四也跟着一起。

“黄家能有今天,多亏了顾道长,不管什么时候顾道长有吩咐,只一句话肯定竭尽全力做,您吩咐。”

这几个月过来,黄老四的身体明显比从前又好了许多,说话也利索了,地里的活儿也能帮助她夫郎做一些。

“你们不用这么客气,我可是收了你的心意的。”

顾朝嘴上这样说,但是黄家现在这样的态度也是她想要的。

第二天一大早,顾府里边儿来了两个官差,说是要带顾朝去衙门里问话。

顾寡夫一听哪能乐意?他叉着腰指着那两个官差。

“你们说清楚,我家大宝是犯了什么事儿啊?你们说拿人就拿人,有什么话就在这儿说。”

顾寡夫从前可不敢对着官差这么嚣张,他现在膨胀了。

他家女儿可是你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的,那皇帝身边儿的人,县令大人见了他女儿都是客客气气的,还得对着她女儿行礼。

结果这两个衙役居然上门来说要带他女儿走,该说什么回衙门里问话。

也不看看他们是个什么身份,就敢到他们顾家来撒野!

这也不能怪这两个衙役,这两人都是新来的,某些事情他们还不清楚呢。

他们确实是听说了顾朝这个人,但是他们却不知道。顾朝的本事已经达到了连皇帝都要给面子的地步。

其实今天做差事儿,本来轮不到他们两个,还不是因为衙门里的那些老人都不愿意来,最后这才落在了他们身上。

在来的路上,他们两人还嘀咕呢,结果现在一见这顾寡夫的模样,他们心里边儿就有点儿发虚了。

又好像是明白了,原来这家人这么难缠。

难怪他们老人都不来,让他们两个人来呢。

在看他这骂人的架势,可见他们家背景不简单。

今天的事儿了,恐怕还是个苦差事,这人带不带得回去还两说。

宁素和韩钰倒是没有寡妇这样盛气凌人,不过,他们俩也是皱眉。

他们妻主又犯什么事儿,请她到衙门里去干什么?

而且这两人也没说清楚。

两个衙役也皱眉,他们到底是该强行将人带走?还是现在就自己滚蛋?

最后,两人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先把这事儿说清楚吧!

到时候,这位顾道长跟不跟他们去,全凭她自己做主了。

这事儿说起来还是跟陈家的人有关,那日顾朝走了后,陈家人坐在一起将顾朝骂了一顿之后,又唉声叹气,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不甘心真的将自家的儿子嫁到穆家去。

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便是让他们那未来儿媳来帮他们出这个头。

夫郎可是她自己的,他们家明玉要是真的嫁到穆家去了,她可就没夫郎了。

他们也不想一想,没了陈明玉,天底下就没有男子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陈家里人便来了镇上,找了他们那未来秀才儿媳马书生。

说实在的,马书生对她未来夫朗倒是也有几分期盼,主要是这陈明玉长得还不错,每回见到她的时候呀,那一双眼珠子都舍不得从她身上移开。

给了他莫大的满足感,和虚荣感。

所以,她倒是挺期待娶她这个夫郎进门儿的。

而且陈家在村中有那么大的房子,又有十几亩地,看起来也不错,说不定以后还能资助她一些。

陈家人来跟她一说了这个事儿,马书生一拍桌子就应下了。

与她定了亲的夫郎。怎么能再嫁给穆家?

那不是将她得脸面踩在地上吗?

这以后她出门儿得是时候,到书院里去,岂不是都要丢人。

若是等以后她中了秀才,中了举人,做了官儿,再被人提出来他从前被别人抢了夫郎,他在同僚门面前哪里挂得住,还不是要被同僚们笑死。

所以这个事儿,她一定要为陈家出头。

陈家的人可没有说卖了陈采是为了给陈家大女儿还赌债,只是说陈老爷子想给孙子找一个好人家。

要是让马书生知道了陈家还有一个赌鬼大姐,她怕是立马就要与这陈明玉解除婚约了。

只要进到赌坊里边去了的,哪里还能完好无损的出来的。

不被扒一层皮,绝无可能。

她能够同意与成家的这桩婚事,还想着要在陈家那边儿扒拉一些。

但是,陈家若是有一个赌鬼的话,哪里还有她的份儿?

不反而扒下她一层皮就不错了。

而且,以后让别人知道她马大人有一个做赌鬼的大姑姐,于她的仕途上也是阻碍。

只是,现在马书生还测过蒙在鼓里。

马书生在陈家人面前夸下了海口,拍了胸脯保证的,“我在衙门里边儿有熟人,这个事交给我,保证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陈家人闻言,立马眉开眼笑,“如此便好,这个事儿就拜托给贤媳了。”

“咱们家明玉的后半辈子可就放在交给贤媳了。”

“幸好有你呀,不然可要怎么办?”

马书生被陈家的人一顿奉承之后,头脑飘飘忽忽的出门往衙门口去。

她在衙门里确实是有个熟人,便是县丞大人。

有多熟?其实也称不上。

只是见过几次面,说得上几句话而已。

对这些书生,县丞当然都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