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满级大佬在女尊 > 第一百七十章 上面

这两个月宁家果园里面的蔬菜已经可以摘了,他们家也吃不完,于是吴氏便让宁安摘了一些往余家送过去。

余淼儿年底的时候就要嫁到他们家中来了,两家人可是正经的亲家,有了好东西,自然要往亲家送一些。

宁安也有两三个月没有见着于淼儿了,心头自然是想着这个未婚夫郎的。

本来就是情窦初开,又是第一回喜欢上一个男子,而且这个男子还是她名正言顺的未婚夫,她怎么会不想?

不仅如此,经常午夜梦回都是余淼儿对他巧笑嫣然的模样。

然后第二一早,她必要偷偷摸摸的起来洗裤衩子。

还得背着吴氏,就怕被她爹看见了。

其实还真被吴氏撞见过一回,这种事儿吴氏这个过来人,怎么会不知道?

但是为了女儿那张薄脸面,她也就悄悄的忍下了,装作不知道。

果然是女儿长大了,该娶夫郎的时候了。

宁安摘了新鲜的蔬菜,便赶着马车往余家去,下河村离杏林村有些距离,就算赶着马车过去也得半上午。

宁安到余家的时候差不多也是正午的时候了,这未来儿媳妇上门,还是给他们送东西来的,岳家怎么可能不留她吃饭。

吃了饭之后不还得留她话?

这哪里是余家其他人要留她,还不是为了让她与于淼儿话。

从前这两人没有定亲,余夫人自然不可能让儿子与她多接触,但是现在两人已经是定了婚的,那又不一样了。

余淼儿也有这么长时间没有见着未婚妻,这些日子他除了在家中绣嫁衣之外,还为宁安做了一双鞋。

那鞋的尺寸是定亲的时候宁家送来的,在新夫郎进门的时候可是要亲手为妻主做一身新衣服,新鞋子,从头到尾一身新。

于是余淼儿便提前为宁安做了一双鞋,想着等有机会了便给她。

今不是正好机会就来了吗?

两人在余家花园里坐着,有下人厮看着不能太过亲近,但是正常的些话还是可以的。

两人这已经不是头一回见面了,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多了几句话之后便又熟悉了起来。

互相关心之后,两人便将自己偷偷摸摸准备的礼物拿出来给了对方。

宁安不会做东西,不过她对余淼儿一向大方,买了礼物的。

想想看,头一回见面,还跟人家没什么关系呢,就舍得给人家送个纯银的簪子。

如今这可是她定下来的夫郎,她还能不舍得?

这回鱼苗儿收到的礼物啊,又上宁安去镇上银楼去给他买的新样子镯子。

也不是宁安舍不得送金的,他们家还有银子,也有金镯子,但是那是顾朝送过来的。

她想着那是弟媳妇儿送给爹的,她觉得还是要等她自己以后挣银子之后再给他夫郎买。

给余淼儿聘礼,她爹爹已经准备好了,有金镯子,金耳环,还有一个金戒指。

宁安把银镯子往余淼儿手中放,“先带着,别嫌弃,等以后我挣了银子,一定给你买更好的,更多的,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买什么。”

余淼儿听到心里头甜甜蜜蜜,他并没有嫌弃宁安给他的是银的不是金的,不是玉的。

他也知道宁安家的情况,看看宁安的穿着也不过是粗布衣裳,却舍得给他买银首饰。

从前那个银簪子,再加上这个银镯子,加起来也是不少的银子了。

这个对于宁安他们家来,可算是大手笔了。

他是看上了宁安,又不是看上了银子。

而且,这是他的未婚妻给他的,他才不嫌弃呢!

反而宝贝的很。

余淼儿当着宁安的面把银镯子是取出来戴在手腕子上,然后再抬起来给宁安看。

自己还夸了一句,“好看。”

宁安也连连点头“你带着真好看。”

两人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

余淼儿得了未婚妻的礼物,又把他给宁安做的鞋拿出来。

“你试试。”

其实本就是按照宁安的尺寸做的,也不用试,肯定合脚。

但是他就是按耐不住,想要命安穿给他看。

看着心上人拿出来的鞋子,宁安笑得见牙不见眼,张着嘴露出大白牙齿。

还傻呵呵的问了一句,“你给我做的呀?”

这不废话吗,这尺寸这颜色还拿到你面前来了,不是给你做的是给谁做的?

难道是给余夫人做的吗?

然后就是为了让你来看看,开开眼!

不过呀,这情人眼里出西施。宁安再傻,在现在的余淼儿眼中也是看得入眼的。

“给你做的,你先试试吧!看看合不合脚?要是不合脚,我现在给你改。”

还没有试呢,宁安拿着鞋子便道:“合脚合脚,你做的肯定合脚。”

两人这傻模样看在年眼中,年都忍不住想要抬手捂眼睛,不忍直视。

他们家公子平时看着也挺聪明的呀,怎么到了宁姐面前感觉就傻了呢?

难道是被宁姐给传染了?

还没有嫁到宁家去,他们家公子就傻了,要是以后嫁到宁家了还不是一家子傻子吗?

宁傻子和余傻子一起看着宁傻子脚上的鞋傻笑,宁傻子还忍不住走了两步。

“嗯,和脚,又软又舒服。不行,我得脱下来,可别穿脏了。”

宁安是舍不得,这可是她未来夫郎给她做的头一双鞋,着就要脱下来。

余傻子一把拉住了她,“别脱了,就穿着吧,本来就是给你穿的。”

等到话一完,两人这才反应过来,余淼儿的手拉着宁安的手。

除帘初两人在银楼里边撞的那一下,这才还是两人头一次接触。

而且还是余淼儿主动的,两缺即便愣在帘场。

最后还是余淼儿面红耳赤地收回了手,宁安还有点儿舍不得。

隔着衣服她还能感受得到心上人手心的温暖,不仅是暖,而且还烫手,她的手腕都火热热的。

最后,鞋子还是没有脱下来。

两人呆了一阵,被余夫人喊了过去。

虽然是让他们两个年轻人接触接触,但是该避嫌的还是得避嫌,毕竟还是没成亲呢,等以后澄清之后他们俩爱怎么样怎么样,她可不管。

宁安与未来岳母大人又谈了谈家里边儿果园儿的情况,然后这才离开余家。

临走之时余夫人又让她带了一些家中都用的上的东西回去,必须得有来有往才行啊。

而且宁家果园子里边儿种出来的蔬菜,她还想一直吃下去呢。

那东西今儿中午就已经上了饭桌,那味道跟在顾府之中吃的差不多。

如此,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肯定是顾朝在她的果园子里边儿动了手脚。

那蔬菜种出来都能是这样儿的,果园子里边儿的果子还能是一般果子吗?

而且那菜吃了呀,神清气爽,仿佛回到了在顾府之中的那种感觉。

虽然还差了一些,但是也比他们平常吃的那个好啊。

所以,她还想着以后都能吃到宁家果园儿里边儿的蔬菜。

她这儿媳果然是没找错。

宁安走了之后余夫人脸上还挂着笑容,还跟身边儿夫郎,“咱们家以后就等着享儿子福吧!”

余夫郎拍拍她的胳膊,笑着附和,“果然还是妻主有眼光,给咱们淼儿找了这么好一个妻子。

咱们家以后都要跟着享福。

看看,看看,这孩子就是孝顺,这还没成亲,有好东西便知道往咱们家送,等以后她与淼儿成亲了呀,那还不得更孝顺呀。”

这一点儿,余夫人觉得十分有道理。

宁安回到家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傍晚,刚进了村子就听到村里人。

“安子你快回家去吧,你家素儿和他妻主回来啦。”

一听弟弟和弟媳妇儿回来了,宁安哪里还能让在马车慢摇慢摇的走,一挥鞭子别往家里边儿去了。

弟弟也有两三个月没回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事儿。

顾朝和宁素是上午的时候来的宁家,这回韩钰没有跟着来,主要是他出门不方便,而且他想留在家里边儿给爹爹写家书。

妻主答应了他,过几就要回去,他想先写个家书给家里边儿送回去。

从他出嫁到现在,他一共就往家里边儿寄了一封信,就给家里边儿报平安的,让他们不用替他担心。

现在要回去了,他自然是激动难耐,要跟爹爹先一声,好让爹爹他们也有个心理准备。

宝儿也被留在了家中,主要是顾寡夫舍不得他们把孩子抱走,什么孩子还,不能抱出去到处走,还是要放在家里边儿。

宁素也不想让公公生气,于是便听从了公公的话,放在家里边儿就放在家里边儿吧。

反正再过几个月,等到大姐成亲的时候一家人都要去的,到时候再把宝儿带回去给爹爹看也是一样的。

宁素回了家中,吴氏自然要问他一些事情,而这些话,又是不能当着顾朝的面儿问的。

顾朝来了宁家自然是要去看看果园里边儿的情况,中午吃了饭之后又睡了午觉,顾朝便起床去了果园里边,留下吴氏父子俩在家中些贴己话。

其实,前头每回来他们父子俩在厨房之中的那些话,她也都听见了。

就凭她的耳力,就算不是故意去听他们俩的话,也都听得见。

她也能够理解,作为一个父亲担心儿子的心。

所以,她自然不会在意。

吴氏对宁素的那些话,就不是,顾朝也都明白。

越是听,她越是心疼宁素。

顾朝走了之后,果然吴氏便问起了宁素现在家中的情况。

前头他确实看到韩钰的性子不错,他与自家儿子也相处得好。

但是那个时候他们那么多人,都在顾府那边儿看着,也不知道他确实是那么个性子,还是他装出来的。

或者是他才刚到顾府之中还没有熟悉顾府的情况,所以这才没有将他的真实性子给表现出来。

回来这些日子他也是担心自己傻儿子,宁素单纯好话,没有心眼儿,他就怕自己儿子被欺负了,被冷落了。

不过看今儿媳妇对儿子的模样,应该是没有被冷落的。

只是不知道儿子与韩钰相处的如何?

爹爹问他,宁素当即便笑着的安慰,“爹爹多虑了,钰儿他很好,对公公妻主很好,对孩儿也很好,对宝儿也很好。”

“你们俩没有吵过架吧?儿媳妇儿她平时宿在你房里多,还是宿在他房里多呀?”

听爹爹起这个,宁素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昨晚上。

昨他要回家,妻主当时就答应了他。

但是到了晚上,妻主被让他累坏了。

妻主就知道使坏,非要让他在上面,还要让他自己主动。

腰都要折了。

要不是今早上妻主用灵力为他按了腰,他恐怕都起不来床。

妻主真是太坏了,就知道欺负他。

看着儿子不回话,反而脸上染上绯红,吴氏心里的担心放下了大半。

看来这两口儿在房中不用担心,还是跟从前一样。

只是,他问的话儿子还没有回呢。

于是吴氏拉着儿子的手又问了一遍,“媳妇儿她到底睡在哪儿的时候多?”

宁素被爹爹这么一拉,这才回过神来,回想起刚才自己想到那些,忍不住唾弃自己。

在爹爹面前,他怎么就想起了那些事儿呢。

幸好爹爹不知道,不然就该骂他不要脸皮了。

爹爹也是,怎么问他这种话。

看爹爹已经在瞪他了,宁素不得不开口,“其实,妻主一直都是,嗯,一边歇一的。”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不偏不遥

他就怕儿媳妇儿贪新鲜,那韩钰不是才刚进门吗,正是新鲜的时候,就怕儿媳妇儿忍不住,总去韩钰的房中,冷落了她儿子。

但是看现在这样,他也就放心了。

只要儿媳妇儿一碗水端平,就不会生多得事端。

如此看来,那韩钰果然是性情温良,是个好孩子,前头是他多虑了,误会了他。

这样便好,两个孩子都心思单纯相处起来才不会生那些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