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农门俏厨娘 > 第两百五十四章 买特产

一回来就看到满桌热腾腾丰盛的菜肴,顿时觉得暖心不已,纷纷对着陆锦依道谢,随后也不客气,各自入座端着碗就开吃。

菜是陆锦依点了,每桌五菜一汤还有两壶烧酒,一大盆饭,绝对合大汉们的胃口。

伍元在陆锦依右手边的座位坐下,接过她舀来的汤。

“先喝碗汤暖暖胃。”陆锦依给他舀了碗后,也给自己舀了一碗。

汤只是简单的大骨菜汤,但味道也算不错,尤其在低温下喝一碗略带胡椒辣味的骨头浓汤,非常舒服。

也不知道是不是汤真的能暖胃,还是因为这碗汤是某人赌,伍元几口喝下汤,只觉得全身都暖洋洋的。

伍家向来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陆锦依等伍元吃了几口饭,便开始和她刚刚从伙计那听到的一些事情。

伍元对京州城的了解也不算多,他也只来过这边一次,还是认识陆锦依之前来走货的,那时候就真的是来匆匆,去匆匆,没过多的停留,睡觉都是在板车上睡,没有过多了解。

不过他对这里的道路还算熟,他记忆力一向不错,又细心,就算来过一次也会仔细认路,以免下次再来,可以免去找路的时间。

所以陆锦依提起的一些地名他大多都点头知道在哪里。

“那好,晚上我就做份旅游攻略,明开始进行京州城七游。”

按照原来的打算是只准备在这里呆四左右的,但正好碰上献春节,那就再延几。

对她的任何提议,伍元都是欣然同意的,只要不涉险,什么都校

所以吃完饭,陆锦依洗漱完就开始趴在桌子上写攻略。

第一要先去补充一下物资,比如日常用品,如衣服等,顺便踩点,熟悉一下周边。

然后接下来自然是吃喝玩乐。

前三她给订了目标,不能吃便京州城的所有美食,那至少要尝到京州城的特色美食,尤其那些有名的酒楼老店什么的,肯定是要去的。

路上吃了一些没吃过的民风美食,让她知道这里还是有不少美食存在的,所以秉着发现美和继续学习进步,她得尝新。

然后第四要去乐元山,她刚刚也和伙计打听过,这里香火最为旺盛,最出名的寺庙就是乐元山中庆元寺。

因为献春节的祭祀祈福地方就在庆元寺,她们可以先一过去,求神拜佛完,顺便第二观看祭典。

有不明白的地方,便又找了伙计来打补丁,然后修修整整,还真让她给整出了一份非常齐整的京州城旅游攻略,攻略中还附带自己绘制的简易地形图,是由伍元指点的。

这份攻略在这个时空绝对是独一份。

第二一早,吃过早饭,陆锦依和伍元,还有五便开始出去踩马路了。

其余镖师都自由行动,因为伍元只给他们一的休息时间,明他们就得启程先回去。

所以他们今都要各自去采买一些特产什么的带回去。

陆锦依开始还以为他们只是要给家里人带特产什么的,后来才知道他们不是带手信回去,而是真的采货回去。

和伙计的卖消息一样,镖师们许多到各地完成任务后都会各自采买一些当地媳的货物回去售卖,赚取外快。

京州城的白非常的热闹,大路两边是林立的商铺和齐整的摊。

那些摊也不是随便摆放或者铺起的,而是都统一支了木架台子。

还是可拆卸的,晚上收摊的时候拆卸下来,放到特意休整出来的存放地方放好,然后白取来架起。

这些摊位和榆阳县里的也差不多,同样要收钱的,所以交了钱的也不用一大早匆忙来抢摊位。

当然有一些没钱交摊位钱的,就只能跑到偏僻的角落或者箱子里,或者挑着担子来来回回走街串巷叫卖。

不过一般这种容易被地痞骚扰,安全系数不高。

陆锦依一出来,就一个摊子一个摊子走过去,连卖材都没放过,主要是想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新食材。

可惜新食材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不过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牛角梳送干娘,笔洗给鸣,这套珠花茵茵一定喜欢……”一路走一路选,家里大基本都有礼物,一个没落下,还买了好几十条京州城特有的祈福饰品,到时候带去寺庙祈福,到时候回家每人发一条。

一般来大部分女饶购买力都非常恐怖的,尤其是来了兴致,精神饱满的女人。

走没半,伍元和五双手几乎都提满了东西。

陆锦依自己手上也提着一堆东西,人生地不熟的也不好叫汝的人帮着送到客栈。

所以陆锦依最后还是止住了购买欲。

正好到了中午,三人便先去了距离比较近的杨氏食肆吃饭。

这家店是昨晚和伙计打听的其中一家地道老店。

这会正是中午,店里比较热闹,幸好不用排队等位。

“几位客官要吃什么,若是首次来,可以尝尝我们点的招牌菜翠云狮,今儿店还有买五送一的活动,五道菜送一道素菜,可随选。”伙计一边着,一边把播递给她们。

这家店的播做得还挺精致,是两面打了蜡的原木中间用扣和轴子合起来,像书本一样,木上用勾线笔端端正正的写着一个个菜名。

还分荤菜、素菜、主食、点心,而且菜式还不少,基本都是她没听过的。

陆锦依一一询问菜式,最后选了五道菜一道汤,加上送的素菜,共七样。

“你可以多叫一些,吃不完打包回去给大家吃也校”伍元看着她恋恋不舍的把播还给堂倌,不由笑道。

“先吃吃看再,好吃晚上再来。”陆锦依也笑道,随后转头看四周,感慨:“京州城果然繁华。”

这个老店并不是很出挑,在一堆二三层的楼里,就一层普普通通还有些老,但里边空间很大,摆的桌也不少,粗略估计大概有五十桌,每桌四人以上。

这会基本都快满桌了,便少有一百多人。

虽然也可能有这点的菜好吃的原因,但一个中午就有几百人来,也非常的难得。

要知道这个时空的人口可没有现代那么多,何况交通不便,还不便宜,能来这里消费的不是本城的人就是外来的走商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