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传奇1997 > 第一百五十章 完成回购!

第一百五十章 完成回购!

推荐阅读:

网易的优势有什么?

首先,网易是三大门户网站之一,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庞大的用户群。

不过这一点,对易趣而言意义不大。

实话,要是想做门户网站,隋波早就做了……

而且,

一来,门户网站的第一位置已经被新浪坐稳了。

网易门户网站后来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二来,就算将来易趣想进入门户网站领域,

也完全可以像前世的腾讯那样,从espace,2000年3月达到每股1305美元,2001年4月下跌到22美元,%!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股价,都快跌没了……

就连传统的it巨头,微软、思科、甲骨文这些科技公司,

虽然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么惨的跌幅,但股价也都差不多跌去了80%。

红杉、kpcb这样的大型投资机构,手里握着多少科技公司的股票啊!

是损失惨重,绝对不为过。

所以,他们再也不准备听隋波的“忽悠”了!

高盛还好点,但是持股成本高的红杉和kpcb,又开始频繁的和隋波沟通。

并告诉隋波,如果他再不行使优先回购权,

他们将会在市场上自己寻找买家,抛售易趣的股票。

他们那里知道,隋波早就等着他们呢!

现在股价已经差不多了,

再谈一谈,耗费点时间,基本上就算是抄着底回购了……

于是,

隋波一方面,表示出了很遗憾的态度。

他不断的,易趣新的业务准备非常顺利,将来股价肯定会大涨!

结果,这帮机构现在已经不会再被隋波的“狼来了”,这种乐观预计所迷惑了,

坚决要卖。

……也不知道等过段时间,

易趣股价真的开始回升,他们会不会后悔……

另一方面,隋波终于松口。

他同意,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再上浮5%的价格,由他本人来回购这些机构持有的易趣公司原始股。

隋波也不想把像高盛、红杉、kpcb这种,在全球资本市场,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机构给真的得罪了……

所以,他不但要不断强化自己预测准确的“传奇”色彩,

另一方面,通过上浮5%的回购价,损失一点的利益,却能加深和这些机构的交情。

有时候美国佬也吃这一套,

虽然他们还是亏钱了,

但这是大环境,易趣公司本身发展还是没问题的。

而隋波主动上肛购价,也表现出了他的气度和善意。

与红杉和kpcb两家,都准备全部出售易趣股份不同,

高盛刚开始,也跟着嚷嚷要卖,

结果隋波真的同意回购之后,高盛却又有点犹豫了……

毕竟他们的持股成本不高,

而且根据他们的分析,易趣已经下跌了接近96%了,

看易趣现在的业绩发展情况,再跌下去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现在抛售易趣股份,就是平进平出。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是非常看好隋波和易趣公司的。

所以,高盛犹豫了半,才决定出售一半的股份(300万股),还留了一大半。

至于霸菱亚洲,则是全部出售,

他们盘子不大,没有高盛的底气……

而国资的投资机构中银国际,隋波则是亲自和时任中银国际总裁的方风雷谈了谈。

两人也是熟人,

易趣上市时,方风雷还是承销商之一中金的副总裁。

隋波告诉方,易趣新的sp业务和游戏业务马上就要推出,股价一定会上涨。

现在外资股东准备退出,

隋波还是希望中银先留下,等一段时间看看情况。

隋波甚至承诺,如果一年后,易趣的股价还没有回升……

到时,他愿意以中银当初投资易趣时的价格,回购中银手里持有的易趣股份!

反正中银一共也没有多少股,占股比例还不到1%……

美国投资机构的韭菜可以割,

但国资的便宜,还是千万不要乱占的!

……

2001年6月1日,有消息披露,

易趣控股(nasdaq:each)在今,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schedule13g文件(指持股在5%以上的股东披露持股数量的文件)显示:

(隋波私人控股公司),已于近期完成了对公司股东高盛集团、红杉资本、kpcb、霸菱亚洲等四家机构的股份回购。

,已持有易趣控股40,387,600股ads(,),%!

消息一出,无论是国内还是美国资本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震动。

一方面,人们是惊讶于在这种“互联网寒冬”的时候,

隋波作为公司创始人和大股东,竟然会用自己的资金,来回购机构持有的原始股份!

这在美国资本市场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市场预测,这次回购,隋波至少花费了6000万美元!

另一方面,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超过60%的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这也是让资本市场比较忌讳的一件事。

因为这就意味着,大股东可以完全操控股东会和董事会,

基本上股东没有太多话语权,也无法保障自身的权益。

不过隋波多聪明啊……

易趣公司随后就发布公告,

称公司董事会已经通过了一项股票增发计划,易趣会在2001年12月31日前,增发不超过1000万股ads。

具体增发细节,将会在股东大会后,向sec提交相关申请表格。

受此消息影响,当日易趣股价大幅波动,

%,,%,。

隋波从上市之初,就预谋已久的一整个套资本运作,就此显出雏形。

一进一出之间,

他先在股价最低点,回购机构股份,再等到公司股价上涨后,向公众市场增发股份……

不但保证了他始终保持了相对控股的地位,

还能再次通过增发圈一圈钱……

最重要的是,在董事会里,再也没有机构股东来制衡他了!

估计他这番骚操作,只有等再过两年之后,才会被人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