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始皇真牛逼 > 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会继承父皇之遗志,完成这个福泽华夏万古之伟愿吗?

三川郡是大秦帝国京畿屏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诸郡之首。

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而得名。大秦占领荥阳后,由此设置了三川郡。

这是秦人东进后设置的第一个郡,在后来并吞六国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门阀故里,郑氏发源于此地,素有天下郑姓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之美誉。

魏国曾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将荥阳与山东,以及江淮一带连成一个四通八达漕运商贸云集之地,富甲天下,商贾云集。

阳武县隶属三川郡辖境,户牖乡则归阳武县治下。

三川郡有民三十万户,阳武县有民二万余户,而户牖乡辖民三千。

户牖乡偏隅之地,小城寡民方寸之地。

陈家在户牖乡也算是家喻户晓,陈伯,陈平兄弟两人相依为命。

原本陈家的日子也算勉强过得去,家有良田三十亩。

陈平素有才名,但凡乡里举办祭礼皆会相邀。

这段时间因备受大嫂挤兑,原本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陈平,开始东奔西跑,为别人办丧打杂,赚取薪资以贴补家用。

天渐渐暗了下来,陈平做了一天的杂活,累的他是筋疲力尽。

托着疲惫的身躯,刚刚踏入家门,陈平就被一盆冷水浇成了落汤鸡。

原本愤慨不已的陈平,见大嫂站在家门口,手中端着一个木桶。

虽是炎炎夏日,一丝威风吹拂而过? 陈平的心中却升起一丝寒意。

“大嫂。”

脸上强行挤出一丝微笑? 陈平不敢有丝毫怨言,行礼道。

“小叔啊!你这么大的人了? 怎么走路都不带眼睛?”

“还好这只是洗脚水? 若是一盆滚烫的热水,只怕你这俊俏的小模样就要全毁了。”

平嫂眼神轻蔑的看着陈平? 戏谑道。

“洗脚水?”

陈平陡然怒气飙升,原本只是以为是一桶冷水罢了。

这洗脚水也往自己身上泼? 实在晦气? 可恶!

可是转念一想自己的处境,他内心深深叹了一口气。

罢了!

罢了!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心中不断安慰自己,陈平叹了一口气,打算息事宁人? 准备进门。

可是平嫂却站在大门正中央? 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

“大嫂这是何意啊?”

陈平止住了身形,不解道。

“你说说,你这个废物吃了我们家多少年白食,农务一概不问,只知道躲在房中看那些没用的破书。”

平嫂十分刻薄尖酸指着陈平? 阴阳怪气道。

这样的一幕,陈平已经记不清经历多少次了。

“嫂嫂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四处务工。”

陈平心中愤慨不平? 但是脸上没有丝毫表现,依旧温文儒雅道。

“我呸? 人家有手艺那叫务工。你这给人家跑跑腿,打打杂? 做下看门狗? 也配叫务工?”

“人家工匠务工好说一月也有上百个大钱? 你这都跑了快两个月了,挣了多少大钱?”

平嫂十分不屑,毫不掩饰嘲讽之意道。

陈平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右手摸了摸怀中辛辛苦苦赚来的十几个铜钱。

取出自己赚的铜钱,双手捧着,递向了大嫂道:“嫂嫂这些给您贴补家用。”

平嫂随意瞅了一眼,嘴角上扬,抓起陈平手中的铜钱直接丢在了陈平脚下道:“就这么点,还不够你的伙食费。”

“你好歹也十五岁了,何必如此作践自己?凭你这身板,哪怕去参军,一个月俸禄也有几百枚大钱。哪怕战死了,朝廷也会给五贯铜钱抚恤金,还有相应照顾,也算对这个家付出了。”

“你看看你现在这个鬼样子,那么大的人了,媳妇都娶不到一个。你说你这个穷酸样,哪家姑娘肯嫁给你?那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眼睛瞎了。”

“模样俊俏有用吗?这年头又不能当饭吃。还好你娶不到媳妇,否则老娘不光要养你这个吃白食的废物,还要养你的臭婆娘,野娃娃。”

“那情景,老娘简直不敢想象,嫁入你们陈家,老娘真是瞎了眼了啊!”

平嫂啰里啰嗦一大堆,一番话毫不掩饰对陈平的厌恶嫌弃。

陈平哪怕修养再好,听得也是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前不久因为自己,大哥要休妻,可是身为弟弟,岂能坐视兄长休妻?

两个侄子,三个侄女怎么办?

如今农忙已过,大哥前去阳武县服役去了。

大秦律,每岁每户皆要出一成年男丁服一个月徭役。

因为自己尚未成年,徭役大哥全都自己扛了下来。

若大哥因为自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于心何忍?

陈平露出一丝惨笑之色,弯腰捡起地上的铜钱,低头之际,泪花再也止不住的流。

再见了,生我养我的故土!

终有一日,我陈平必会光耀门庭,荣归故里。

“对不起大嫂,一切都是我的错。小弟这些年给您们添麻烦了。”

“兄长回来之后,麻烦您告诉兄长,就说小弟谋得一个好差事,长则十年八载,断则年,必会回来看望兄长。”

陈平拱手躬身一拜道。

“咦?啥意思,你要走了啊?”

“说你两句咋滴了?还生气了?”

“以前老娘咋没看出来你这么有骨气呢?”

“今天这是怎么了?开窍了?”

“呵GG!”

平嫂发出一连串疑问,然后发出刺耳的嗤笑之声。

陈平双拳紧握,指甲陷入了手掌的血肉之中,鲜血顺着他的掌心洋溢出来。

“大嫂,小弟可否进屋收拾一番随身物品?”

陈平压抑内心的怒气,心平气和道。

“你都穷成这个样了,还装什么装?你有个屁的随身物品?”

“你那些破烂老娘都给你打包好了,赶紧滚吧!”

“看见你老娘就闹心。”

平嫂微微转身,从身后提着一个麻木包袱,直接扔在了陈平脚下。

陈平楞了楞,看了看包袱,心中苦笑不已。

提起包袱,陈平便转身离去了。

一人一包袱,从此浪迹天涯,若不能青云直上,那便泯灭于众生。

看着陈平远去的身影,平嫂露出得意的模样道:“总算赶走这个小废物了,心情好像都快乐了啊!”

伸了一个懒腰,她便关上了大门……

宋贤,本为宋国王族。

宋国被灭之后,便以国姓缅怀故国。

父辈流亡于秦,为秦所庇佑。

为报秦王之恩,后入宫侍奉圣驾。

因宋国覆灭依旧,在宫中地位一直不高,只有一个美人称号。

九年前,为陛下生下了二十四公子羽。

未曾想母凭子贵,陛下封公子羽为皇太子,自己也被擢升为夫人。

因是皇太子生母,宋贤也从咸阳宫一处偏僻破旧的殿宇,搬倒了宏伟的甘泉宫。

甘泉宫的意义,远不止是光鲜亮丽,它所寓意的政治意义更是非凡。

自它被宣太后建成之日,便一直是秦国太后栖身之所。

宋闲遣散所有内侍宫女之后,便悄然一人走入了逢春殿内。

来到自己的卧房之中,她走向那颗镶嵌于石壁之中的夜明珠。

洁白的玉手十分富有节奏的在夜明珠上左右敲了几下之后,这面墙壁咯吱作响。

缓缓展开,露出了一扇门。

宋贤走入门中,墙壁再次合拢,完好如初。

通道两侧墙壁镶满了密密麻麻的夜明珠,用以照明。

在密道中,她十分熟悉的走过一条条岔道,然后又绕过一座又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

大约走了一个时辰,她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门前,整理了一番衣装头饰,生怕有一丝凌乱。

脸上露出微笑之色,好似一笑生花。

推开地宫的大门,她缓缓走了进去……

走进地宫大殿之中,宋贤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仍旧痴迷震撼的望着大殿上方按照满天星辰轨迹排列的夜明珠。

这一刻她感觉自己宛如仰望的不是大殿之端,而是在仰望星河。

尤其是那两颗璀璨巨大的明珠,犹如日月交辉,光耀古今。

殿中站满了威风凛凛,仿真陶俑,夹带着无尽肃杀之气。

一盏巨大的长明灯,散发着青色烈焰,宛如永恒不灭。

一只只金色凫燕拍打着双翅,在按照帝国江河湖海尺寸而造的水池上方,展翅遨翔。

穿过地宫前殿,宋闲犹感觉如同一场梦幻。

来到地宫中殿,那十二尊巨大铜人好似无敌守护者屹立不倒,守卫者这里。

千乘彩绘青铜战车,青铜战马整齐列阵,拱卫八方,尽显王者之师风采。

每次经过这里,宋贤的内心都会肃然起敬,心生敬畏之情。

穿过中殿之后,她方才算来到了目的地,再次跨入后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高的王座,一名身穿烟色锦袍的中年男子,高坐在王座之上,旒冕珠玉遮住了他的面孔。

大殿下方两侧各有身穿朝服,仿真陶俑。

他们跪膝而坐,面朝王座,每个人神态各异,唯一共同之处,便是全都面带尊敬之色。

这地宫后殿,除了不是真人之外,格局完全是按照承天殿而设。

宋贤走到大殿下方之后,立刻两手合拢,左手放在右手之上,躬身一拜道:“臣妾,拜见陛下。”

“无须多礼。”

嬴政说完,招了招手。

宋贤露出女儿家姿态,玉步轻移,缓缓走了上去。

嬴政看着眼前的佳人儿,十分霸道揽佳人以入怀,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道:“你给朕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宋贤依偎在君王侧,感觉自己的心跳有些加快。

陛下这是在夸赞自己吗?

入宫这么多年来,自己还是第一次见到陛下这般柔情。

在自己的印象中,陛下永远是那般高大伟岸,不苟于言笑,不怒而自威。

“这是臣妾的福分。”

宋贤发自肺腑道。

“这地宫后殿初略修缮完,觉得如何?”

嬴政想了想,询问道。

“回陛下,大气磅礴,尽显王者之气……”

宋贤后面露迟疑之色,随后神色妩媚道。

“朕以后就要长眠于此,但朕一个人又怕会孤单,你可愿在此陪着朕啊!”

嬴政托着怀中佳人的下巴,目光闪烁着炯炯有神的精光道。

“能常伴圣驾左右,乃臣妾毕生之心愿。”

宋贤几乎没有丝毫犹豫,连忙道。

“你是个聪明的女人,这也是朕欣赏你的原因。”

“太子尚年幼,还需要你这个母亲多多陪伴扶持。”

嬴政话锋一转,语气颇为耐人寻味道。

宋贤心中一颤,陛下因为先太后,对后宫成见极深,此话非善之言,微微思量,便立刻道:“陛下,太子年幼无知,臣妾实在不明白陛下为何选择公子羽。”

“诸公子中,以长公子扶苏最为才华出众,品性奇佳,深得满朝文武,天下臣民爱戴。”

“无论是长幼有序,还是选贤任能,公子羽都不足以胜任。”

宋贤说完,心中有些忐忑不已。

嬴政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双目之中流露出一丝阴鹜。

“臣妾该死,陛下息怒。”

宋贤顿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宛如一只惊慌失措的小鸟道。

“朕听说你们宋家生意做的不错。”

嬴政喜怒无常,根本让人拆不穿心思,脸上再次露出和煦的笑意,轻声陡然问道。

“回陛下,自祖父入秦,承蒙先王厚爱,宋家方有安身立命之所。”

“父兄早已忘却往昔,彻底融入于帝国,一心经商,倒也算略有所成。”

宋贤怔了怔神,然后老老实

未完,共3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