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嫡长孙 > 第三十章



第30章

在殿试这一级的考试里,所考的策论一般都是治国策。樂文|对自己很满意的皇帝一般会问:朕觉得朕的天下治理得很好很太平,大家都来说说哪里好并且夸夸我吧,给朕委婉地提建议也可以,但要注意尺度。对治国有点抱负的皇帝一般就问:比之尧舜禹朕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大家想想招怎么办吧,初步制定J个五年计划之类,争取解决全民温饱问题。

这次出题却不考治国,考得角度很清奇,题目如下:“夏汛至江淮南北,淮水发动,水泱泱而不息,城郭倾颓,万顷良田毁于一旦。卿意Yu何为?”

题目一目了然,是问大家江淮发洪灾涨水了怎么办。这题倒不是无中生有的,赵长宁记得两年前江淮地就动了洪水,由于当地的官员治理不当,死了很多人。皇帝还因此斋戒了三天。但是发洪水这样的事是不能避免的,即使是在生产力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也不过是降低发洪灾的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和疫情预防而已。

因为她不擅长水文治理,而且京城这地,沙尘暴倒是可能,发洪水是绝对看不到的。

她略抬头看看周围,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却恍然大悟欣喜若狂。

赵长宁开始磨墨,思索怎么写这篇策论。

她再仔细审题,又觉得‘城郭倾颓,万顷良田毁于一旦。’分明是在描写灾后的民生问题。这题不单单是说治水,恐怕民生问题,灾后重建也是要写的。再联系J年前江淮洪水之后,一大P官员倒台的事,赵长宁还真有所想。

她蘸墨开始写C稿。“天下安定使为民兴,陛下诚有尧舜禹之风。古有贾让三策,沿袭承第,以改道分流为佳策。后有潘季驯之束水攻沙,宽河滞沙之高见。愚以王景之治论。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先详细列举治水的方法分为哪J类,而江淮的地势适合什么治水的办法,这是治水之策。

光这一段长宁就写了千余字,接下来开始重点写灾后治理。受通讯J通等客观条件限制,古人并不重视灾后治理工作,死人发瘟疫是常有的事,以平粮策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还要趁火打劫的商家哄抬粮价。至于瘟疫预防,条件不够,只能从根本来解决问题。凡洪水中死去的人畜,都要集中焚毁,灾民也要集中管理,不可吃生食生水……

从资讯发达的社会里过来,赵长宁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很大,她一一例举再详细解释。这时候日头高升,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内侍给每人发一碟馒头,一碗煮牛R的热汤。

众位贡士吃完正要答题,门口却喧哗了起来,有内侍进来说:“诸位起,太子殿下替陛下巡查,恭迎宝驾。”

皇极殿内一P寂静,众人纷纷行礼跪下,只见一穿明HSe衮冕F,头戴嵌绿宝石金冠的年轻男子,由众人簇拥着缓步走了进来。他走过众考生坐在了副考的椅子上,微微抬手:“诸位平身答题吧,本宫替父皇逡巡,不必多礼。”

这位据说是新科贡士‘座师’的太子非常年轻。长相俊秀而温润,下巴微翘,手指修长,白而无暇,整个人有种如白玉温润的气质,看得出是常年养尊处优的上位之人。他侧身同副考官,礼部尚书顾方怀说话。

而那可谓是位高权重的老尚书毕恭毕敬地站着,拱手回答他的问题。

长宁只看了一瞬就低下头,继续写自己的题。

倒许多贡士没想到太子竟有这样的俊俏丰姿,有点紧张,好久不会下笔。

谁料这位太子叮嘱完考官,还真带着众考官在大殿里巡视起来。当他走到赵长宁面前的时候,顿住了脚步。赵长宁知道他自看自己写字,幸好她现在是写的C稿,飞龙走凤不在话下。

不想太子竟一手背在身后,俯下身替她捡了掉在地上的笔套,修长的手把笔套放在她的案上。然后依旧背手,带着众人往下面走。

就这个不经意的举动,所有人都看向赵长宁,目光火辣。

赵长宁Y着头P当什么没发生,太子殿下一时兴起,却非常有可能让她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现在这位置是按名次排的,她在第二名,太子肯定知道她是谁,否则不会有类似这般关照的举动。

她现在还没入仕途,就要被划分入□□一派了吗?赵长宁无奈苦笑。

太子并未在殿内停留多久,仍旧是礼部和翰林院的考官监考。滴漏声声,赵长宁已经写完了自己的C稿,精简修改,调整语序。然后才敢再提笔,以标准工整的馆阁小楷写在答纸上。

殿试只有一天,也是入夜就不可再答题。可能是治水的确可写的不多,大家都J得早,赵长宁盘坐在蒲团上,早已腿脚僵Y了。但如何敢起身活动,稳笔继续往下写,夕Y的金Se光自外面投入,静静地照着她的后背和修长的脖颈,淡青的衣衫垂落在地板上。大殿一切的峦影都被拉得很长,赤金仙鹤,鎏金香炉,朱红的八根大廊柱。让这一切的场景犹如梦中。

J个百无聊赖的内侍是守在门口,此时贡士们多半已经走了,便敢得了空低语:“这科进士,长得俊的不少,瞧那第二个赵长宁尤为好看,怕不少大臣要榜下捉婿了……”

“也不知怎的还没写完,再半个时辰太Y就要落山了。”另一个有点担忧地道,“要不咱把大门再打开些,叫光好照着他写。”

这两个便悄悄把赵长宁这侧的隔扇再开了些,金光更是浓郁,映着满殿厚重华丽的金碧辉煌,那青Se的衣衫更显得孤拔、纤瘦。

这浓重的夕Y里,脚步声渐近。一群人朝这边走来,中间那人穿了玄Se绣四爪金龙的长袍,俊逸的面容,左额侧一道疤。他比常人更高大,连周围的带刀侍卫都比他矮了半个头。

两个内侍连忙下跪行礼。

听闻这位二殿下朱明炽曾在战场领千军万马,杀敌数万,如炼狱修罗。不过如今他从战场归来,皇帝收回他的兵权,待他好像同别的皇子没有区别了。如今一看是个俊逸的年轻人,龙子皇孙自然有气势,但也没有传说中的可怕。

朱明炽微微颔首,原本是准备过去了。目光一扫,却看到殿中青Se身影。

团团浓密的金光,跪着的纤瘦身影,周围空落落的金H。这样的孤拔,自有种沉默而遗世的气质。

“这是在殿选么?”朱明炽问道。

内侍立刻回道:“禀二殿下,今日是殿试呢,如今快散场了,里头的都是新科贡士。”

朱明炽嗯了声,似乎沉思了P刻,没再多问就离开了。随行的立刻跟了上去。

此时赵长宁终于抄完了,轻轻舒了口气。自己审读了一下全文,虽然治水那块答得是老生常谈,但后面那段她写得也畅快,只是不知道考官觉得如何。她随后J了卷出皇极殿,等所有的考生都出来,由鸿胪寺官员带他们自偏门出去。

今日专门为三个考生准备了晚饭,在正房吃。赵长宁回来的时候两个弟弟在等她,桌上的菜已经有些凉了。赵长宁却是饿了,添一碗饭,淋一勺J汤,就一道蒜汁香油茄子吃得津津有味。赵老太爷急于知道他们考了什么题目,考得怎么养,但皇帝不急太监急,他们三个可不急。

赵长松其实不怎么吃得下,放了碗就说:“祖父,殿试考了水文,我这科应该不能进前二甲了。”他也不擅长水文类,只能Y着头PG巴巴地扯治水的古文往上写。

赵老太爷一听题目,心就凉了半截。赵长宁也不擅长水文。“那你们两个呢?”

赵长淮正看着赵长宁吃饭,赵长宁添第三碗了,他有这么饿吗?他放碗说:“一般,只能是答得平稳。淮扬是淮水、H河J界处,水患治理本就困难。中规中矩大概不出错就行。”

于是三人就一齐看向赵长宁,等他说,她会试可考了第二的。

赵长宁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答得怎么样,水文她真的写得一般,后面半截她倒是觉得还不错,可若是遇上不赏识的主考官,落到下面的名次也有可能。

她摇头说:“看运气吧,水文我的确也不擅长。”

赵老太爷有点患得患失,本来以为家里能出个进士及第出身的,谁知道陛下偏偏考了水文,当真是命!他叹道:“罢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们三人能同时考进殿试,已经很为家里长脸了。这一月若不是我们挡着,来家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特别是长宁……如今大街小巷都在议论你,咱们家门口每天都有人来坐坐,说要沾沾你的才气。”

这事长宁也知道,门房还给她挡过若G手帕和糕点,她偶尔出去买个刻本都有小姑娘尾随。让赵长宁很感叹,果然学识是颜值的加分项,原来怎么就没有小姑娘尾随过她呢!

因为殿试考得不太理想,所以赵家这段时间格外的安静。赵长宁就在屋子里同茵姐儿说话,陪她玩手绳。

茵姐儿细胳膊细腿地盘在他身边,小声问他:“哥哥,这个怎么翻?”

赵玉婵进来看到了,心里不舒F。哥哥待她不如从前亲密了,待庶nv都比对她这个嫡亲MM好。

但去外头听别人说哥哥如何厉害,她又不由得为自己的哥哥而骄傲。都是茵姐儿抢了她的哥哥!她走近两步说:“茵姐儿,你叫谁哥哥呢!你该叫长兄,哥哥是你能叫的么?”

茵姐儿胆子本来就小,又是庶出的,怎么敢反驳赵玉婵的话,小手紧紧拽着绳儿认错。

长宁看茵姐儿一副鹌鹑的可怜样,她家庶nv是乖巧,但就是太乖巧了。“玉婵,茵姐儿是你MM,比你小七岁,你同个孩子计较什么。”

玉婵不甘地说:“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才是亲的,她不过是母亲的陪嫁丫头所生,凭什么跟我论姐M?”

赵长宁直叹气,让茵姐儿自己出去玩。把赵玉婵叫到面前来:“家里MM由得你欺负。等你出嫁了呢?姑子婆婆怎么对你你可知道?咱们家里最好的就是姨娘们和气,庶出的姐儿也和善,你莫跟她们置气。她们比你地位低,只能由你说。以后地位比你更高的来欺压你呢?你该怎么办?”

跟她相比,玉婵可算是蜜罐里长大的。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赵玉婵站在她面前,被她训斥得眼泪汪汪,竟然莫名其妙地委屈起来,“但你同她亲,却不同我亲。上次对牌的事,我都知道错了的。我每天都在为你给菩萨念经,希望你考得好。茵姐儿再好也不会给你念经的……”

当然了,这是因为家里的庶nv都不识字。她说话语无L次,有些狼狈。

赵长宁知道兄M没有隔夜的仇,再怎么她也要原谅玉婵,若她当真有这份心,也不算不懂事了。就问她:“你念的是什么经?”

“金刚经。”赵玉婵垂着头,哽咽地背了一段,“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nv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Yu闻……”

原来是真的背了的。赵长宁轻轻一拍她肩侧:“罢了!你也莫委屈。就是因茵姐儿可怜,我才多疼她一些。只要你明事理,不要为难庶出的姐儿们,哥哥也不会再怪你的。”

赵玉婵就扑在她怀里,粘着她哭了好久,好不容易才被贴身伺候她的嬷嬷劝得不哭了。

窦氏知道她们兄M和好,可松了大口气的。虽然她对家里的庶nv们也不错,但跟外人再亲,也没有同自家的亲姐M亲好。赵长宁会试中榜后,好处自然是自家姐M的多。

这夜是殿试前夜,赵长宁又被祖父叫过去,让她默了文章给古先生看。古先生看了也说不准好还是不好:“老夫这不敢讲,翰林院阅卷有自己的条条框框,长宁这卷难说能不能进前十。”皇上一般只看前十的文章,后面的就不重要了,不进前十,就进不了一甲了。

长宁其实她觉得自己会试得了第二,多半还是加试题的功劳。天下举子能者辈出,前五十名拉出来,哪个都能写一手才华横溢的好文章。就算题再偏,能写出新意的人估计也不会少。

不过古先生也劝长宁放宽心:“能不能进前十我不知道,但是肯定掉不进同进士去。以后馆选进了翰林院,可是前途无量的。”

赵长宁拱手谢过古先生。古先生说得委婉,但她大概听出进一甲是不太可能的。都到了殿试这一关了,其实她的得失心不重。不过是想着一甲三人骑马游街的风光罢了,这可是天下读书人最荣耀的时候,人生极喜,她还没有T验过呢。何况她会试考了第二,若不是一甲,总觉得心里还是空荡荡的。

明日就是殿试了,她定了心神,先回去休息。反正明天就知道了。

殿试是三天之后便出成绩,这天凌晨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