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田野花香 > 第91章滚刀肉



“看你急的!”大炮笑呵呵的说:“老人组出了面,还怕出什么问题不成。”

巴爷点了点头,笑道:“粮站是公家单位,又不是他陈德伟一人的私产,以他的德性真有那么一块地早就低价卖掉了。”

以前的国有工人,大多都上了岁数,到现在大多60岁左右有的就在老人组里。

这个群体是滚刀肉,涉及到这种群体利益的话谁都头疼,就算叫镇政府的来他们也不想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在这方面乱七八糟的事太多了,一一举例的话就有灌水的嫌疑。

卖集体的公产向来就是一件麻烦事,卖高了的话找不到那种钱多人傻的冤大头,卖少的话别人会说三道四。

说你肯定从中占了集体便宜,侵吞了国家的财产之类的,总之一个不谨慎很容易就身败名裂。

陈德伟虽然是站长,但只能算一个代表,真正要卖的话还得粮站活着的那些人同意,这帮人凑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集体。

巴爷和大炮就放出了风声,说了陈满仓的儿子想买那块地,可是和陈德伟谈不妥,这事估计得黄。

集体土地的买卖是麻烦的事,卖与不卖得一起表决,价钱的高低是一个学问,谁介绍来买的更是重中之重。

风声放出去,第二天就有人坐不住了,跑到老人组找巴爷打听消息。

集体土地放在那什么屁用都没有,谁都想卖了直接分钱就得了,和陈德伟那样死要面子的其实不多。

在乡下,大家大多自己有宅基地,干点生意的才会选择买别的地,更何况村南现在比较偏僻其实价钱不高也不好脱手。

最主要的是有钱的人,一般也不会选择这种集体土地,说难听点这些个集体就是滚刀肉。

稍微有事一群七老八十的就闹起来了,这种滚刀肉镇政府都惹不起,就算有便宜占大多聪明人也不想招惹这个麻烦。

集体卖地可是一件难事,买地的更是少,说难听点有可能是花钱找不自在。

也就老人组有个这个面子,陈文才敢买,不然的话也不会傻到去和陈德伟这种奇葩谈。

巴爷和粮站其他人周旋了几天,阴阳怪气的谈着,最后要人家自己去开会决定。

粮站的人也是缺钱,而且一些老员工都过世了,来的代表一半以上是家属,开会的内容其实就是商量卖多少钱合适,还有钱要怎么分。

死人分多少,活人分多少,按照以前的职务分多少。

会议开得热火朝天,陈德伟那傻逼也来了,开出了一百万最少的高价被人冷嘲热讽,都这年头了没人给这过气站长面子。

陈德伟也不傻,知道自己说不上话了,灰头土脸的生着闷气只能等其他人的开会结果。

投票表决不缺他站长的这一票,所有人都觉得地要卖,卖了分钱好过一直放在那长草。

不过价格上倒是撕逼了两天,谁都希望卖得越高越好,粮站最后是狮子大开口要六十万。

巴爷敷衍的一笑说问问,这事也没和陈文说,就让粮站的人回去等消息。

听到这陈文白眼一翻,六十万,去抢好了。

龙眼村人口有限,确实缺人傻钱多的冤大头,他们贪心了点可以理解,不过开的这个价格很不现实让你连还价的想法都产生不了。

说到这,大炮呸了一口说:“其实粮站其他人也挺明白事理,就是一开会谁都不想担责任,加上这是一锤子买卖,刀过水无痕自然是坐地起价,他们就想看你这脑子有没有进水。”

陈文没好气的笑着:“进水,就是进硫酸了都不可能,一群当地人还不知道那地值多少钱,这可真是笑话。”

粮站的人其实也不傻,知道这价格是虚高,但集体利益谁都想分,谁都不想担责任,这也是国有制度影响下的弊病。

粮站的人是望眼欲穿的等着消息,巴爷和大炮这边不紧不慢的,兵分两路去干别的事了。

粮站那块地隔壁,还有属于搬运和绳厂的的两块小地,面积嘛合一起都没粮站大,不过两边紧挨着拿下以后墙一打就成一个院了。

陈文也看上了这两块,粮站的地拿不下的话,这两块合起来也够用了。

再不行的话,周边也有其他的选择,那一带是过去国有制集中的地方,有的是估价待售的集体土地。

陈文预想中的需求不足一亩,按理说就算不拿下粮站拿下其他的也足够了,不过现在陈文是做法是能多拿就多拿。

可以的话对面那片地都要,当然也不敢说这是多大的手笔,因为除去农田和一条小河外对面闲置的地只有五亩左右。

在这件事上,陈文不是说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既然断头路要开通了,村南的交通会变得方便,其实也意味着地价和房价会上产。

在城市生活的人对于这个比较敏感,或许国内没任何投资比这保险。

已经准备干这个农家乐就是看好这一点,陈满仓虽然没明说,但陈文也知道他的意思。

农家乐干得起来固然好,干不起来的话几年后把地一卖也不赔,说白了一切基于对地价有信心的基础上。

既然有勇气投资,为什么不在有闲钱的情况下多拿点地,为日后的发展做一下准备,又或者说为现在的投资买一份保险。

就算是日后不需要这些地,等升值了转手一卖都是钱。

陈文也把想法和陈满仓沟通过,陈满仓听着也琢磨了一夜,觉得儿子的想法是对的。

投资的初衷是看上了断头路重新开工,就算生意失败了地也会赚钱,既然早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不多投入一点呢。

不过这些闲置的旧屋破房,大多是国营企业留下的,按时髦点的说话就是一颗颗烫手的山芋。

什么都不怕,就怕日后有人眼红找麻烦,要知道涉及利益的话,有些人是可以昧着良心和你胡搞蛮缠。

陈满仓身后确实有老人组撑腰,可必要时候也不一定管用,毕竟老人组就有个名望也没什么权利,在利益的面前任何道德都是扯蛋。

当人可以要钱不要脸的时候,德高望重什么的就白扯了。

收益和风险可以好好的权衡一下,有足够的收益就可以有必要的冒险,陈满仓经过一夜的思考,给了陈文几点建议。

村南这些地,拿下也是可以的,不过以防有眼红的找麻烦,在处理上必须谨之又慎才行。

一是,价钱谈好,必须上镇政府那里签约,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可以见证。

二是,所有合约必须经过公证处公证,村里管叔和巴爷到场作为见证人,第一时间就必须把手续办好。

按照正常而言这样应该足够了,但陈满仓想了想,又嘱咐了一点。

这些集体号称是投过票的,那投赞成票的必须列个名单再逐一签名,反对票的也得签名,日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手里也算有一份证据。

虽然是滚刀肉,他们可以不讲理但不能不讲法,这份名单是最重要的。

陈文早有这个顾虑,父子俩倒是难得的契合,陈满仓满意的说了一句:小子,你长大了,知道用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