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千山记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 第365章 皇后之八



龙抬头之后,晋王先进宫卸了兵部的差使,穆延淳原是要为晋王再安排差使的,晋王道,“待出了父皇的孝,我们也要就藩了,陛下不要再给我安排差使了。此番一去藩地,再见陛下就不知何时了?”晋王望着穆延淳,笑道,“以往,那个,年轻时,大哥我总嫌你,一想到这番别离,还怪难受的。”大皇子其实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呢。

穆延淳也道,“咱们小时候,那也不过意气之争,我也嫌过大哥呢。”

晋王道,“那你可别记心上。”

穆延淳都笑了,“看大哥说的,难道大哥把先时的事还记心上不成。”

“那不能。”

兄弟俩说了会儿子话,晋王顺利交出兵部之权,穆延淳也松了口气。在晋王带头,刑部齐王,工部楚王,礼部七王,都交了各部之权,理由也都是一致的,这就要去就藩了,陛下早些掂掇人选,咱们交接好了,走时也能放心。

穆延淳私下与妻子道,“亏得大哥明白,不然,他倘装糊涂,我也不好说什么的。”

谢莫如斜睨丈夫一眼,笑道,“让扶风掌兵部,陛下不就是为了让晋王交权么。在我这儿,还得了便宜又卖乖。”

穆延淳嘿嘿一笑,不否认自己的心思,他儿子们也大了,得有地方安置才成。再者,藩王本也要就藩的,这六部之权,他们早晚要交。穆延淳道,“大哥说到底还是个明白人。”

“晋王啊,晋王有些笨,但这个笨,何尝不是他的福气。如悼太子,就是聪明太过了。”谢莫如道,“还有一事,先这在时,六弟妹没法子,去了静心庵。她年岁并不大,铁家也是孝忠朝廷这些年,我想着,是不是让六弟妹出来,倘她愿意,另择夫婿亦为不可。”

穆延淳道,“那老六怎么办?”

谢莫如淡淡道,“要说先帝,那也是圣明了一辈子的人,你说,最后怎么就养出悼太子这样的孽障来,说起来,先帝还是太过心软。悼太子之罪,还容他亲王礼下葬!陛下虽祟敬先帝,学先帝的长处就好,如先帝这般优容太过,还是罢了。六王爷不一直身子不好在荣养么?”

穆延淳还没干过杀弟弟的事,很有些犹豫,谢莫如道,“想想当初母后,倘非六皇子之故,现下母后该是何等尊荣。”

谢莫如拿出苏皇后一说,穆延淳那点子犹豫立刻就没了,道,“待老六的事了了,再让六弟妹出来。”

“我也这么想。”

先帝六王爷因病过逝,穆延淳自登基起,不论政令抑或别的,皆十分宽厚,独对先帝六王爷之死,极是冷淡。二郎过来请旨时,穆延淳便道,“六王生前对先帝屡有忤逆,为子有大不孝之过,便是先帝过身,他仍托病体之名,不能为先帝哭灵。今他病逝,以国公礼安葬则罢。”

二郎又问葬在哪儿,穆延淳指了个极偏僻之处。

穆延淳这个态度,二郎看他爹的脸色,并没有特别刻薄六王葬礼,但穆延淳本身的态度已经是帝都的风向标了,堂堂皇子,死后竟以国公礼安葬。而且,穆延淳只命内务司安排丧仪,余都没有半点赏赐,就更甭提六王的墓地了,委实是个荒僻难寻之地。

六王一死,晋王先庆幸自己听了媳妇的劝,一过年便把兵部的事上交了,不然,凭老五这心狠手辣的样儿,还不知要如何对付我呢。

晋王很是念了回佛,就想着,怎么赵时雨还不回呢!

哎,这等关键时候,有时雨商量才能稳住心哪!

料理了六王,悼太子早便自尽,穆延淳深觉母仇得报,可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了。

至于六王妃之事,穆延淳特意给了铁家一道圣谕,说的就是六王与六王妃的亲事,圣谕里说六王妃尚且年轻,可守一年丧,另行婚配,两不相干。

铁家感激涕零的给圣旨磕了三个响头。

有个清流便说六王妃该为六王守节,穆延淳早有准备,道,“我朝不同于前朝,太\\祖立国时便说,前朝风气闭塞,实不可学。自太\\祖,到先帝,都从未鼓励妇人守节,何况江南多年战事,人口凋零,哪个地方人口有增加还为政绩呢,在民间,尚且鼓励守寡妇人再嫁。皇家为民间表率,六王妃倘愿意为六王守节,王妃尊荣自然得享。倘她愿意改嫁,去王妃尊号,一应诰命收回,也就是了。”

朝中清流嘟囔了几句,见穆延淳都说要收回王妃尊号,大家也就不说别个了。

眼下理是春闱在即,穆延淳对于自己登基后第一次春闱还是相当重视的,再由于他从掌事皇子时便掌过礼部,上科春闱也是他做的主考,故此,穆延淳自己便经验丰富,对贺尚书要求也比较高。

贺尚书从封疆大吏转为一部尚书,原是升迁的好事,但短短数日,就不知熬白了多少头发,便知内阁辅相如何煎熬费神了。倒是贺夫人成天神采奕奕,不为别个,她家孙女这个月都被召进宫陪皇后说话两回了。贺尚书也知此事,他自是愿家里出一位王妃的,故此,当差上越发精心,希望能给孙女加分。

与贺尚书家孙女一个待遇的还有唐家的姑娘,永定侯府崔家姑娘,永安侯李家旁支的李家姑娘等,虽出身各有不同,但也皆是帝都数得着的人家了。

文康大长公主私下与丈夫道,“可惜咱家女孩儿太少。”不然,怎么也轮不到旁支出头的。

永安侯笑道,“世间好事,哪能都被咱家占了。如今这般,已是大善。”

“你呀,知足常乐。”文康大长公主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她两子皆为侯爵,于朝倍受重用,她自己是先帝嫡妹,今上姑妈,尊荣已极。

“也没什么不乐的。”

文康大长公主同丈夫商量想让二孙子李昶尚主之事,问丈夫的意思,永安侯想了想,道,“大公主自幼养在皇后娘娘膝下,陛下只此一女,帝后皆视若掌珠,谁要是能尚大公主,当真是好福分。”

“你尽说这些个废话有什么用?”文康大长公主横丈夫一眼,“我是问你,这事可不可行?”http://www.muxiyu.com

“大公主的好处,你看得到,自然人人也看得到。阿昶是次子,论出众也不算拔尖,尚主之事,还是算了。”

“就一点儿希望也无?”文康大长公主很有些不甘心。

永安侯叹,“我的殿下,阿初是世子,娶妻林氏。阿昶比阿初小两岁,倘尚大公主,我只怕日后事多。”

文康大长公主心头一跳,知道丈夫说的是,倘二房强过长房,且大公主为陛下爱女,怕是要就爵位起争端。文康大长公主道,“阿初阿昶都不是这样的人。”

“想一想老承恩公府,长房二房以往也挺好,二房尚宁荣大长公主,最终长房失爵。”

文康大长公主见丈夫不乐意,也只得不再提及此事。

永安侯直接把二孙子运作到南安州二儿子那里去了,永安侯府一向都是武将之家,孩子们大了,当各自有所安排方好。

春闱在即,谢莫如却是收到一个极坏的消息。

段四海派使臣宁致远来帝都,解释一下江行云在海上失踪一事。

宁致远很久没有来过帝都了,见帝都繁华富庶较记忆中更甚,却没心思欣赏一二。委实是,江行云失踪一事,不大好交待。

当然,宁致远也准备了优厚的条件,想来亦可令朝廷满意。

鸿胪寺卿上禀穆延淳,穆延淳初闻江行云竟然失踪了,连忙召来宁致远一问,这事儿,宁致远说来也不全是他们的责任,江行云与冯飞羽打斗中落海,再找吧,怎么找也没找着,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穆延淳问,“冯飞羽身边人呢?”

宁致远道,“只有一个商月,小臣已为陛下带了来。”

穆延淳道,“你,再带着那个商月,与朕一道去与皇后说说此事。”

宁致远恭敬应下,心道,情报里都说这位陛下在未登基时就颇为惧内,江南之战时,宁致远不幸被朝廷俘虏,颇是吃了些苦头,彼时瞧着穆延淳不似惧内之人,不想倒是真的。

宁致远平生第一次去凤仪宫,凤仪宫较之昭德殿更多了几分精致秀美,尤其正殿前两株冠盖亭亭的梧桐树,正值暮春,梧桐叶翠绿欲滴,轻风徐来之际,树叶哗哗作响,在宁致远听来,如同最轻柔的海浪。

当然,在见到谢皇后的时候,宁致远就完全没有海浪的想像力的,他觉着,谢莫后的眼神如同暴风雨前夕的宁静。放皇后道,“好了,事情我清楚了。把商月留下,宁使臣可以回去了。”

宁致远道,“我国亦为帮助搜寻江大人的下落的。”

谢皇后挥挥手,宁致远恭敬退下。谢皇后看向商月,听闻此人是冯飞羽身边的二把手,怎么生得这么幅娘娘腔的模样,谢皇后道,“与我说说,这些年,你与冯飞羽都躲在哪里?”

商月道,“我与大哥出海看了看,不知怎地,我们不过搭乘货船去海外看风景,就有人喊打喊杀冲上来。唉呀,我家大哥可不会水啊!”

谢莫如淡淡,“我家行云水性极佳。”

商月担心的了不得,千万央求了道,“陛下娘娘,你们可得救救我家大哥啊。先时不过各为其主,正经说来,咱们彼此委实无冤无仇啊!”

真难为商月有脸向朝廷求救,谢皇后令人将商月带了下去,与丈夫商议此事,穆延淳安慰她道,“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我总觉着,行云还没死。”谢皇后道。

“不若令刑部张榜寻人。”

“也好。”眼下并没有太好的法子,谢莫如揉揉眉心问,“宁致远还提别的事了吗?”

“他想接妙安师太去岛上,愿意将先时议定的海上安全税减半。”

“不要答应他。告诉他,行云一日不能回来,妙安师太一日要在帝都。”谢莫如道,“再多往静心庵派人,保护妙安师太。”

“难不成段四海还真是有意的?”

“不见得是他,但有可能是他身边的人。”谢莫如道,“没有冯飞羽,行云也不见了,我们失两员大将,想用区区银两赎回妙安,绝对不行!那个商月,好生审问!”

穆延淳与谢莫如夫妻多年,颇有些灵犀,道,“朕亲写一封信给段四海。”挑拨一下。

谢莫如道,“甚好。”

失去江行云,非但对谢莫如,便是对穆延淳都是极大的损失,江南的情报工作,一直是江行云主持,江行云突然不见,短期内想再寻一个这样的人,委实不易。

至于写信挑拨段四海,也只是个鸡肋中的鸡肋了。https://www.yq6.cc

宁致远却颇是不好相与,他奉命要迎回妙安师太,做海盗的又有钱,对朝中大臣颇多贿赂。连内阁都对段四海提出的条件心动了,不过,穆延淳一张铁面,死不松口,大家也不敢再提此事。

尤其,恩科在即。

抡才大典向来是朝中要重事,穆延淳直接打发宁致远回海上去了。宁致远临行前与李九江道,“来前我亦想过,贵国陛下或者因江伯爵之事迁怒于我国,天地良心,江伯爵之事,委实是意外。”

李九江道,“江伯爵于国有功,总不能她刚失踪,我们就判她死亡。”

宁致远诚心诚意,“迎回师太,我国亦会继续帮助贵国寻找江伯爵。”

李九江淡淡一笑,“此事,不妨日后再谈。”

彼此皆是政治人物,这些空口无凭之话,李九江自然不信。

宁致远虽有些失望,东穆朝廷的反应倒也在其预料之中。毕竟,江行云刚出事,东穆朝廷怕是会怀疑此事为四海国一手设计。但,倘四海国能直接设计此事,就不会为冯飞羽的下落几年奔波了。

宁致远最后要求见妙安师太一面,穆延淳还是允了的,见师太一切都好,宁致远也方便回去交差。

恩科之中,颇有几个亮眼人物。

穆延淳道,“一个是永毅侯家的旁支孙辈,叫薛泉。一个是晋中周氏子孙,叫周晴。文章都是一等一的好,这两人不分伯仲,你看看,哪个做榜眼,哪个做状元?”把两人的殿试考卷拿给妻子看。

谢莫如接了两人考卷,道,“不论哪个是榜眼哪个是状元,今年,三甲夸街时可得叫人留意,不准那些围观的百姓拿东西砸人了。去岁不是说有人拿苹果把状元从马上砸下来了么。”谢莫如说着,自己也笑了。

穆延淳笑,“去岁段状元委实有些倒霉,今年朕会叫他们注意的。”

谢莫如见二人答的都是极好,文采飞扬自不必言,就是文章,薛泉偏儒家一些,周晴偏法家一些。谢莫如将话与丈夫说了,穆延淳亦道,“

未完,共2页 /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