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一点浩然气 > 第323章 人生大舞台

高胜寒尽管没有拜张桂英做师傅,但是,他也是一样以师傅之礼相待的。

上班、下班,抹柜台,扫地,高胜寒是绝对抢着干的。这一点让桂姐十分满意。

“在此之前,也有过来学徒的年轻人。”桂姐说。

“他们都是看见我们动手搞卫生,才会搭把手,根本不会抢着干,唉,现在的年轻人哪,怎么说呢,跟我们那时候学徒完全不一样了------”

“桂姐,你们那时候学徒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那时候每天都会提前上班,在师傅来之前搞好卫生,不仅仅是抹干净柜台,连桌子、凳子都要抹一遍,生怕师傅批评我们偷懒。”

桂姐一边说,一边示范,她“示范”的真正目的,也是不用说的。

高胜寒当然也知道,不过他并不觉得桂姐这样说,或者这样要求有什么不对,至少比什么都不提醒你,当你做错后再批评你的人好多了。

中药柜台没有生意的时候,桂姐会走出来,站在后面的西药货架那里,等待“捡顾客”。

什么是捡顾客呢?

旗舰店面积很大,纵深至少有四十米,负责中药药品以外商品销售的店员,她们一般在前面十五米的范围,排队接待顾客。

顾客进来一个,“您好,有什么需要吗?”会有一个店员按照培训要求,主动过去接待。

大部分顾客会在店员的引导下,前往药品分类的陈列区。门店除了处方药是不能开架的,其它的都是开架的。个别的顾客会说,“不需要,我随便看一看。”这时候店员通常会一声不响的跟着顾客。

别看上去店员的工作很简单很轻松,其实他们一般超市的店员要辛苦的多,有时候会很无语。

公司从方便顾客出发,会要求店员热情接待每一个顾客,那以前提倡的微笑服务,已经远远的跟不上时代了,随叫随到也落后于形势了,眼下是一对一紧盯服务。

自然,现在的药房(公司)老板,他们的目的决不仅仅是提高服务质量,他们要求店员要随时随地的跟进,介绍那些利润空间大的同类商品。

有的顾客会很烦有店员跟着,脸色不悦地瞪一眼店员,态度不怎么好的顾客甚至会说这样的话,“跟着我干嘛?我是小偷吗?”

有的店员会离远一点,有脾气的店员碰到这种情况,往往会立刻返回去,回去重新排队。这种情况叫甩客。

被甩的,这是桂姐捡的一类顾客,还有一类,就是已经买了药品,还在里面转悠的顾客。

桂姐为什么喜欢捡顾客?中药师的基本工资比小姑娘们高,但是中药提成不如西药。

一个月下来,负责西药、*、医疗器械销售的小姑娘,她们的工资普遍比中药师的高。

桂姐工资和江师傅是一样的,只是中药业务没有江师傅熟,专门找她抓药和咨询的不多,她往往靠捡顾客,弥补与别人的差距。

依靠捡顾客,桂姐的工资会比江师傅多不少。因此,她捡顾客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桂姐张桂英看见高胜寒拿着一张处方,在找过来找过去忙得很,她不由得问,“是江师傅叫你这样做的?”

“江师傅的意思是让我熟悉熟悉药斗货位,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高胜寒回答。

“小高,有空的话,你也要出来熟悉一下西药,免得顾客问你,你一问三不知。过来,我先教你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桂姐看着小高说。

高胜寒马上放下处方,兴冲冲地走到了桂姐面前。一来是桂姐说的有道理,二个嘛,只要有人愿意教他,什么他都乐意学。

——能够教你知识和技术的人,肯定是好心人。

“前半部分基本上是*,你暂时不要管它,你去帮忙,那些小姑娘会不高兴的。这一排,全部是感冒药,这里都是清热解毒的药,这里------”

桂姐领着高胜寒介绍完了非处方药,然后说,“货架上面都有分类提示,那里面是处方药,你不能卖的,不要管它。顾客如果是一个人过来,你就跟在他后面,不要跟得太近,保持一米多一点的距离,这样顾客就不会说我们服务态度不好,冷落了他。”

“我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怎么引导呢?”高胜寒问。

“他不问你,你就跟着;他问你,你就引导他到相应的位置,让他自己挑选;他问你哪个好?你介绍上面的给他,上面三排的毛利高。”

“他如果问我到底哪一种好,我怎么办?”

“这就是你需要学习的,平时其他店员或者药师,他们在给顾客介绍的时候,你要关心,记住。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实话实说,我是新来的,然后,你让顾客等一下,进去叫店助或者店长过来,不要叫前面的小姑娘。”

“知道了。”以后,高胜寒跟桂姐的班,他会一心两用。在桂姐去接待外面的顾客的时候,他也会跟过去听一听。

和前天一样,到了吃中饭的时候,桂姐依然是让高胜寒先去吃。

怕路过师傅门口被叫住吃饭,高胜寒没有回房间,而是直接去了外面的小吃部。很简单,馄炖来一碗。

酗子吃馄炖,比猪八戒吃长生果还快。高胜寒吃了馄炖,他照样不敢回房间休息一下。

“在门口吃的?年轻人吃饭就是快。”桂姐在离开柜台回去吃饭之前,她交待高胜寒,“我不在的时候,你多留心外面的卖场,现在很多人吃饭去了,要防损。”

高胜寒听不懂,他问,“桂姐,什么是防损?”

“防损就是防止别人偷东西。”

“会有人偷药吗?”奇怪,高胜寒想不通。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每个季度都会赔款。记住,你跟的顾客,你要陪他过去交款,等待顾客出了门,你告诉收银员,算在我的名下。我走了。”

到了这时候,高胜寒终于明白了,桂姐教自己学卖西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当然,对于高胜寒来说,没什么两样。他反正第一个月是没有任务的。即使是有任务,他也不在乎。

桂姐不在身边,高胜寒不再拿着处方笺,去找中药位置了。他学师傅的样子,拿出来一张凳子坐下来,认认真真的以做“防损”工作为主了。卖药和防损,防损是他的强项。

时间过去了大约半个小时。这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悠悠荡荡的走过来。

年轻妈妈三十左右,挺漂亮的,穿着比较时髦,很有精气神,但是,气质优雅,不会让人觉得自我感觉非常好。

这样的年轻妈妈,在上海很平常。

年轻妈妈很随意的走过来,很随意的站在中药柜台前面的感冒用药区域。

高胜寒站起来了,不过,他没有走过去,因为本身距离就不远。

年轻妈妈她在拿着药品看的时候,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不紧不慢的走过来。

小男孩的精气神也很不错,小平头,上身是白色的短袖衬衫,下面是吊带牛仔短裤。

“妈妈,你怎么到了这里?”

做妈妈的没有回头,眼睛也没有离开她手中的药品。

“妈妈买药呀,你怎么不跟着妈妈?你是男子汉,你不保护妈妈吗?妈妈走丢了怎么办?”

“哦。”小男孩走到妈妈身边,有点做错了事情的样子。

小男孩他也像模像样的拿起一盒药看起来。他的神情淡定,姿态更像一个“保镖”。

这个素颜的年轻妈妈,她没有一句是责备孩子乱跑的,甚至没有一点不高兴。

但是,她的一番话,却让高胜寒为之一振。

年轻妈妈没有买东西走了,高胜寒跟着他们来到店门外。他听见年轻妈妈对小男孩说,“我们回家好吗?男子汉带路,可以吗?”

这个年轻的平平常常的妈妈,不寻常的是她说出来的这样一番吴侬软语!

有多少年轻的妈妈,是这样跟自己的孝子说话的?有多少年轻的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孝子的?

高胜寒自己的妈妈有没有这样说过?他不记得了,他妈妈也从来没有对他粗暴过。

但是,高胜寒看见过很多妈妈,在这种情况下,会骂孩子,责备、训斥,甚至打骂孩子。

这是发生在高胜寒面前,很平平常常的一幕,这一幕让年轻的高胜寒深有感触。

年轻的高胜寒,他从这平平常常的一幕中,看到了一种很美好很和谐的母子关系,看见了自己背井离乡的意义。

什么意义呢?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他去发现,发掘,去探究,去思索。

高胜寒通过这平平常常的一幕,有了很大的收获。以后的他,在写日记的时候,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写自己个人的经历,他的笔触伸向了广泛的社会,伸向了人生大舞台。

同样是打工,同样是满载而归,有的人收获的是金钱,有的人收获更多的是经验,而有的人收获的是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