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童养媳的春天 > 第150章 东街铺子

四年后。.

六月的天气是个孩子脸。早晨还阴着天下雨,不过饭后,热气就席卷了整个京城。京城的繁华,最为凸现的就在于人。哪怕才是雨后,四处却还是一副热闹的模样。

沿街摆摊的小贩拿着货品吆喝叫卖,门铺里的掌柜来往接待客人未曾歇脚。如此,更不用说茶馆酒肆,理所当然更是不受影响。

京里头的酒馆,最为翘楚的一共两家。西街的听风和东街的大吉,若讲起这两家酒馆,那可是有的说头。

大吉酒馆,那是京城商户韩家产业,若说这酒馆,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不缺好厨子,同样的一道菜,做起来别的就是不比大吉好,更别说其琳琅满目的酒类,好喝不说,还非常齐全。若是想喝酒的,进大吉是准没错的。大吉酒馆装潢可是贵气,要价也是极贵,接待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寻常百姓,多半只能远远瞧上一眼,没法进去坐上半响。因此,往往也是只可远观的地方。

再来说说这听风。这听风,在百姓之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更神的是,做到和京中韩家分庭抗礼,只用了短短的半年!

也不说是半年……

总而言之,里头门道多了去。

四年前,西街正道铺上的一家酒楼被人买下,从此闭门整修。其先,并没有人在意它。毕竟,在这局势瞬息万变的京城里,弱者被强者取代,那是极其正常的事情。

可时间久了,大家就渐渐在意了起来。

百姓止不住地议论,这酒楼铺子究竟被谁买下了?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动静。

不怪百姓好奇,这京里头的东西,寸土寸金,没有哪户人会放着主街上的二楼铺子不动。哪怕是没得银子动工,只要租出去,那也是白花花的银子不是?

可是它就是没动静。.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了这闹市中大门紧闭的地方。商户们便起了心思打听。京城的铺子买卖起来并不容易,很难买下,也很难用合适的价格买下。多半时候,是有市无价的情况,既然如此,自然是要打听一下主人家要不要卖缺不缺银子什么的。

可是人家回话了,不卖!

因着这样,这地方又热闹起了一阵。如此一来二去,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终于,在两年后的一个冬天,酒楼外头架起了竹架子,被人用几块大黑布给裹了起来。大家又开始凑热闹,甚至有好奇心的孩子,还会钻到黑布里头想要瞧瞧这里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可是也没什么不一样,它只是就这么待了一阵时间。好几个月过去了,就在大家又开始习惯西街上这一奇景的时候,这铺子贴起了雇人告示。单单一个跑堂,都被要求是秀才之上,打手,更是明目张胆的要求离队士兵。雇佣的价钱,比其它地方高了整整三倍!

这可不是开玩笑,三倍的价钱,如若是泡堂,顶得上两个私塾先生了。

这份告示就这么被人议论了两个月。没人敢去应它。

在高熏,文人地位极高,又怎么可能会委身去做一家酒楼泡堂?就算它给的银钱很多,也挨不住面子不是?打手方面倒是有好几个人去了,只是都是武人,说了半天也说不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紧接着,雇佣的待遇又贴了出来。年终奖金是什么?一年十三个月的薪资是什么?做五休二又是什么?退休金是什么?工龄工资是什么?这些都是什么!

就这样,他们又议论了几个月。

之后,前往参加应聘的人也就多了,但是回来的秀才跑堂们,除了一头雾水以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秀才们大多嘴硬,说是去瞧瞧热闹。可是人家一番挑三拣四下来,又是考功课又是写字做诗的,竟然隐约都没了信心。.甚至有些紧张自己会不会被选上。

大家觉得更奇了,因此第二波告示贴出来后,更多的人去试试运气。

一年过去了。

于是整整三年,没人知道这酒楼背后的东家是谁,没人知道这酒楼究竟要用来做什么。可是,它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到了第四年,终于传出了人员选拔的消息,说的是工钱照付,但得要再选一轮,跟着酒楼的人离开,且半年之内不得离开,否则,将要支付极重的罚金。

这个规矩,又吓跑了不少人。但还是有人迎难而上。然后这些跑堂和打手,就这么消失不见了。整整半年。

许多人都开始担心,是不是被带到别的地方,性命堪忧的时候。

酒楼终于张贴出了告示,正是宣布自己叫‘听风酒馆’。

并且还是1号分店。

大家就奇了,难不成,这样的酒馆还有另一家不成?怎么都没听说过?

然后大家用了半年的时间去打听,几乎变成了人手一份听风衍生品书册。就是听风酒馆自印的故事册子,但是更多的,是商户们卖的盗版。大家会也不介意,都凑合着看,越看越觉得稀奇极了。

听风还出了画册解说版,哪怕是不识字的孩童,也爱上了这个。

别说寻常百姓被故事迷住,就连那些个自视甚高的文人学子也爱拿出来看看。每本册子流出的诗句,都是顶尖的好。他们临摹抄写,恨不得自己也能写出这般来。

整个京里头,闹起了听风热。

终于,有人看见听风黑布下有了动静,有人进出搬弄桌椅了。这就意味着,要开张了不是?大家翘首以盼,比开张更早的,盼来的是半年后回来的跑堂打手们。失败者在各处表达着自己半年来的机遇,其中都是不能被选上,表示的遗憾。

大家发现,这些人由里到外,气质都变了不少。

若是细算下来,真掐算上那些奇怪的待遇,这工作,可比当一个七品小官还要轻松许多,至少养老有保障也不需要担上多大的风险。

闹了半年,这听风选上的人,跑堂一共只有九个,加上十五个打手,可谓艰辛。更甚者,它要求年龄合适,那些个有才华又年轻的乡试秀才们,在大家看来,都像是放弃了往后前程一般。

虽然听风说了不会阻碍他们考取功名,但是你都当上跑堂了,还有什么机会去考取功名?

这点,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但是万万没想到,那年科举,九个跑堂中的一个,竟然还真考上了举人。听风二话不说,直接送了五十两白银,就这么把人放走了。这能狠下心留下当跑堂的,要不就是走投无路,要不就是有自知之明。那举人跑堂,京里头有人认识,已经参加了两次科举,自然是觉得自己也没多大可能考上,可是现在是什么情况,不过半年,学了点跑堂的本事,竟然学识增进到考上举人了?

在众人惊讶诧异的目光下,终于,听风开业了。

意料之外的亲民。大堂别有风趣的节目,一度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境地。哪怕是门外的墙角,都顿听了不少孩童。再来就是各处墙上写着的诗词歌赋,哪一首哪一篇,无一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作。

再加上听风雅间的不对外开放,你便是有钱有权,不得听风承认,你都没法预约上一间房。

开业半年来,听风雅间一共只开了四次房。

这四位,都是高熏数一数二的人物。

名誉四方的大书法家赵柳。

七十二岁高龄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张堂桧。

高熏唯一世袭候爵钱氏后人钱溟。

最后这一位,听得传言……是前三品太傅,万德之师南归子非!

对于第四位,众人持有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前三名的认可。渐渐的,这听风大堂,变成了一席难求的地方。

虽然要价不高,每天都采取排队预定制,但不妨总有些达官显贵,安排下人日日蹲守。好在听风和其它酒楼商量合作,把节目的一些单子卖给了别的酒楼。虽然要求要迟两天才能放出,但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也就够了。最后再加上听风的衍生小册子,已经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来介绍这家酒馆?

因为,这听风,联合京城十一家酒馆,唯独把大户韩家拒在了门外。

两家可以说是绝对的死对头!

如今,这两大死对头……

正在争一家铺子。

位置,正在东街。

先前说了,京里头的酒馆,最为翘楚的一共就两家。

西街的听风和东街的大吉。

如今……

西街的听风已经不满足于只待在西街了。

它要开自己的第十七号分店,位置就在东街大吉酒馆对面的百米之处。

听风和大吉,一样的不差银钱、不差名声、不差人脉。得罪哪一个,好像都是必死的结果。

现在,需要做这个决定的铺子主人周道仁,看着六月的日头,陷入了长久、长久、长久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