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千山同行云相随 > 第十八章 星沉河底当窗见第2章)

康熙五十六年的十二月,皇太后崩,这位来自大草原的博尔济吉特氏女子虽然曾经贵为皇后,却没有得到过顺治的喜爱,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康熙对她的孝顺,虽非她的亲生儿子,但待她如生母一般,让她得享天年。皇太后卧病慈宁宫期间,皇上还亲赴侍疾。紫禁城内外都是白茫茫一片,举国服丧,不许娱乐,不许宴会,整个新年就在哀恸中过去了。

皇上由于劳累再加伤心,也一病不起,手臂无力,不思饮食。太医们轮番诊治,直到来年二月,才渐渐好转。其他阿哥不过每日轮流请安问候,唯独四阿哥,竟像是长在了养心殿一般,一天要来上两三次,就连太医开得药方他也要细细研究。起先,皇上也催促他去处理政事,可他坚持如此,慢慢地,像是习惯了。于是,待皇上病愈,当众称赞四阿哥“诚孝过人”。

期间,我也劝八爷多到皇上身边走动,但八爷却说:“如今我担任内务府大臣,事务繁杂。前方正在打仗,本来军事装备由工部负责建造,但因为工部忙不过来,连我们内务府也要帮忙了。因为内务府也有个武备院,是负责管理宫内鞍甲、刀枪弓矢等物的,我都几天没回府了。”他也确实忙碌,而且这是他继康熙四十七年之后,再次担任内务府大臣,也体现了康熙对他的能力的信任和既往不咎,他自然不能有半点闪失。

……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西北再次西告急,拉藏汗被杀,拉萨陷落,准噶尔部控制了整个西藏。消息霎时传遍宫廷内外,人人都谈论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因为这关系到大清领土的完整,以及清朝举足轻重的统治基础——满蒙联盟的成败。准噶尔部控制西藏,就有可能借宗教煽动蒙古各部脱离清朝统治,西藏沦陷,意味着西北和北部边疆从此洞开。康熙迅速做出反应,命色楞统率军兵、收复西藏,西安将军额伦特、内大臣公策旺诺尔布等随后相助。

因为康熙信心十足,层层影响下来,人人都觉得胜利指日可待。四周宫女太监们的话题,迅速转变为猜测何时胜利班师回朝,我摇头轻叹,哪有那么容易?我虽然并不清楚准噶尔之战的经过,但却知道后来十四阿哥亲自出征,并被封为“大将军王”,进而进入他人生中的黄金时代。

果不其然,兵部尚书逊柱来递折子的时候正该我当值。原来,前几天小胜其实是准葛尔的诱敌之计,结果,传尔丹,祁得里二人贪功冒进中了圈套。色楞于五月孤军入藏,与他失去联系的额伦特仓卒追赶,七月才在藏北喀喇乌苏会合。而本应前往策应的策旺诺尔布军却迟疑不前,加上青海蒙古王公违背诺言,不肯派兵相援,色楞和额伦特军最终陷入重围,全军覆没。

全军覆没!全国为之震动,不仅清廷内部弥漫着畏战情绪,青海部分蒙古王公,也吓得肝胆惧裂,不愿再战。清朝面临着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进迫乌兰布通以来最严峻的局势。此次战役也成为康熙执政历史中一个极为重大的失误。

皇上的面色异常苍白,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暴怒。沉思了片刻,问:“逊柱,说说看,你认为这次失利的原因是什么?”逊柱磕了个头,“臣以为,此次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官兵们从上至下,缺乏实战经验和轻敌大意,所以,在遇到经验丰富,饶勇善战的阿喇布坦兵,才会轻易中计。其次是蒙古那边背信弃义,不肯出手相救。臣以为应当再次派兵,镇压叛乱,以扬我大清军威。”“嗯,”皇上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蒙古那边如何说服他们,不派出有说服力的人,恐怕他们还是不肯帮忙。”

皇上站起身,绕着大殿走了起来,好一会儿,才沉痛地说,“朕这皇帝做的,竟连个可用的人都选不出!”说罢,长叹一声。“皇上,臣以为可以从阿哥们当中挑选一位,以皇子的身份带您出征,并且主持与蒙古的谈判,想必蒙古人也不便拒绝。”逊柱提议。“嗯……”皇上盯着跪在下面的逊柱,沉吟着。只见四爷上前跪倒在地:“皇阿玛,儿臣愿代您出征上战场,儿臣万死不悔!”我侍立在一侧,心里暗想,上次八爷他们曾经提议过让十四爷出征,这次四爷再次主动请缨,一是不愿意让十四爷出征,二是想博得康熙的好感,其实他也知道,皇上让他出征的可能性不大。

果然,皇上看了看他,面无表情地说,“四阿哥,你有这份忠心,朕深感欣慰,但带兵打仗不是你擅长的,你还是好好处理民政吧。”说罢,回到御书案旁,“你们都先退下,这件事朕自有主张。”这下,朝野上下的目光都汇集到派谁为将,代天子出征上了,以便从中揣摩圣心,提前站好队伍。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下,康熙于五十七年十月十二日任命十四阿哥胤祯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山贝子超授王爵,“酌量调遣各路大兵,将策旺阿拉布坦歼剿廓清,安靖边圉,斯称委任’,即让他担负起进军拉萨、收复西藏;直捣伊犁,解决准噶尔问题的艰巨任务。随同出征的,有康熙的三个孙子弘曙、弘治、弘禧,还有部分皇室贵胄。

十二月康熙为十四阿哥举行的出师礼,堪称清朝开国以来最为隆重的出师礼:用正黄旗纛、亲王体制,称大将军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一时满朝上下一致认定,十四阿哥是康熙心中最有可能的储位继承者。十四阿哥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拉开序幕。

德胜门外,旌旗招展。送行的诸王和二品以上大臣,人头攒动,十四阿哥自然也十分高兴。因为此行将使他成为众皇子中,唯一一位单独统军作战和坐镇一方的人。康熙在立储问题上,由伯乐相马改为伯乐赛马,是骡子是马,那得拉出来遛遛。

在朝内形势大利于十四阿哥的情况下,九阿哥选择了极力支持十四阿哥。“毙鹰事件”也许是十四阿哥所为,也许不是,可在权衡利弊后,十四阿哥相较三阿哥、四阿哥却一定是对原“八爷党”最有利的选择。九阿哥极力支持十四阿哥,在朝堂内为十四阿哥出谋划策,彼此互通消息。九阿哥甚至四处公然宣称十四阿哥“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皆不如。”我私下揣测,这大概也是八爷授意的吧。

康熙也时而在众臣面前说自己喜欢诚实、爽直、重情意的人。他说:“存心行事,贵在诚实,开诚示人,人自服之,若怀诈挟术,谁放心服耶?”他认为尊者应“推心置腹以示人,阴刻何为?”并且指出:“朕之喜怒,无无即令人知者,惟以诚实为尚耳。”又夸道:“十四阿哥最肖朕!”十四阿哥成为兄弟中的第一人,无人能及。十四爷出征期间,各省的贡品和美味佳肴,康熙都亲自检验包装,给儿子送上一份。他还特地叮嘱十四阿哥,缺什么东西,只管向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