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儒雅仙道 > 第七章北风寒长夜伴孤灯

中午跟着小厮去下人用饭的地方吃过午饭,就被领到少爷的书房。.

到书房门口,小厮进去回话,出来后让付平自己进去,就转身走了。

少爷的书房还是蛮大的。布置的古色古香。靠北墙和西墙全是书架,书架上排满了书籍。少爷的书案放在南窗下,上面笔架、笔洗、文房四宝应有尽有。

“你叫什么名字?”

“付平。”

“几岁了?”

“六岁。”

“以后就跟着我吧。我上午去镇上的学堂读书,中午回来吃饭,下午在书房温书,晚饭后练一个时辰的字。你上午在家整理书房、书案,烧好炭盆,准备喝茶的热水,晚上磨墨,不会累不着你的。”

“谢少爷。”

“去找福贵,就是刚才领你来的那个,跟他熟悉一下府里的环境和规矩,明天早晨辰初一刻到书房来。”

“是。”

下午从福贵那里知道,翟老爷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为官,现在是五品的知州。二儿子和三儿子在府城行商,少爷是三儿子的孩子。因为翟老爷老两口故土难离,不愿意迁居外地,三个儿子商量了下,就把少爷送回来承欢膝下,以免老人家孤单。每逢年节,基本上三个儿子都会回来过的。一个女儿也嫁到了府城。

福贵还说,翟老爷一家是方圆几十里难得的好人。从不仗势欺人,为害乡里什么的。

晚饭后付平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虽然下人的屋子是没有取暖设施的,不过现在的条件已经让付平很满意,风刮不着,雨淋不着,铺盖也厚实暖和。

付平想,如果不是担心身体会继续变小,就这样过下去也是不错的。.现在的付平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回家的念头,找了这么多年,毫无头绪,一点希望都看不到。再想,就算找到回去,过了这么多年,家里还会有谁呢?

看着窗外漆黑的夜晚,听着光秃秃的树枝上寒风的呼啸声,不仅悲从中来。这个世上更是没有一个亲人,以后只好形单影只,做个孤魂野鬼。

第二天卯正起来,收拾好房间,洗漱之后,用过早饭,早早就到了少爷的书房,帮少爷收拾好上学用的东西,送到大门口,再回到书房,打扫房间,整理书架、书案,烧好炭盆。接下来还有充裕的时间,就用来看书。付平也想看看这个时空里的书有没有特别的,心底深处更想找到一本能为自己解惑的书。

现在的付平已经深信自己是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不论是衣着,还是社会的发达情况,都比自己昏睡前的那个时空晚了几百年。之所以相信自己不是回到了昏睡前时空的过去,是因为那个时空的历史里根本没有什么大韩这个朝代,更没有听说有秦州、路州这样的地名。

昏睡前的付平是读过很多书的。因是文理兼修,又对古典文学和历史特别感兴趣,什么诸子百家、先秦文学、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无不烂熟于胸。至于《史记》、《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五代史》、《宋史》、《明史》也多有涉猎。

把书架上的书基本上翻了一遍,先是看历史书,只找到《晋书》,之后付平熟悉的历史就找不到了。有《唐书》,却迥异于《旧唐书》,大体翻了翻,截止于天宝十五年(756)长安沦陷,没有唐肃宗之说,更不论五代、宋、元了。

文学书籍方面,有一本殷璠编着的《河岳英灵集》,这本书昏睡前的付平是读过的,还比较喜欢。其中编辑的作品“起甲寅,终癸巳”,即起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终于玄宗天宝十三载(753)。

如果说这是个与唐开元并行的一个空间的话,似乎又无法解释付平在上榆树村时接触的《三字经》、《百家姓》。在昏睡前的那个时空里,《三字经》成书于北宋,《百家姓》更晚,最早发现的印刷本是元朝。难道两个时空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却写出了相同的书籍?

难以自圆其说。

似乎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反而让付平更困惑了。

既然找不到,就不找了。付平开始从书架上专门找自己没有印象的书来读。特别是关于地理、民俗、云游笔记类的书籍。

这个时空也有科举,也是奉行“学而优则仕”。

至于宗教,主要以佛教、道教为主。

大韩朝已经历时五百多年,历经四十多个皇帝,目前是永宁二十四年。

是不是可以这样想,自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后,历史在这里一分为二了呢?其一是付平昏睡前的那个时空,接下来是唐肃宗,最后终于唐昭宗,然后是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其二是这个时空,长安沦陷后,唐朝灭亡,大韩朝成立,一直发展到今天。

目前无法下定论。

付平自从来到翟府,日子过去两个月了,已经进入腊月,马上就是新年。这期间付平一次翟府都没有离开过。虽然没有谁说不让离开,可是付平感觉是不会让他一个人出门的,反正付平也没有什么事情,也就没有去尝试。

在翟府,下人们都是有月钱的,付平不知道别人是多少,自己的是每个月两百个大钱。每到月底都是那个叫福贵的代他领来。现在付平手里有了四百个大钱,想找个机会去李小三家一趟,谢谢他们。

找了个机会,付平告诉福贵自己的想法。福贵告诉他,要出门必须经过管家的同意,让付平等着,等他见到管家后,替付平问问。

等了两天,下午福贵过来找付平。说已经替他问好了,管家答应付平明天上午可以去李小三家,给了一个时辰的假,只是要福贵跟着一起去。

第二天一早,付平吃完早饭,收拾好少爷的书房,去找福贵一起出了翟府的大门,先是找了家杂货店,买了两包糕点,就和福贵一起去李小三家。到了李家却只有李小三的媳妇在。说李小三带着三个儿子给人家帮工,要到小年时才歇工。付平也没多说,放下两包糕点,又给了一百五十个大钱,在李小三媳妇的一再感谢中回去了。

转眼来到小年,少爷的学堂放假了。

翟老爷的三个儿子也拖家带口陆续赶了回来,府里顿时热闹起来。

府里越来越浓的年味,也感染了付平,开始天天晚上躺在床上想家。时不时会想的泪流满面。

虽然已经对找到家不抱任何希望了,可是现在的付平毕竟是个孩子,一个拥有十二三岁心理年龄的五六岁的孩子。面对亲情、新衣服、炮仗构成的年味的诱惑,是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

到腊月二十八,府里府外都已经焕然一新。就连少爷的书房门口不仅贴了新的对联,门两侧的屋檐下还挂了两盏大红的灯笼。对联的内容和原来的一样: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段日子,付平心里总是想起《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话: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新年在翟府的热闹中,付平的伤感中转眼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