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儒雅仙道 > 第九章玄又玄拜师话当年

俗话说有事则话长,无事则话短。.

自付平离开秦州府,一路西行,沿路还是以乞讨为生,手里的银子并不舍得乱花,留着以防不时之需。只是偶尔馋了,才买几个肉包子或者烧饼来吃,一是解馋,二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考虑,五六岁孩子的身体是需要营养的。

从四月底起,现在是八月初十,历时四个多月,一百三十多天,一路走一路打听,傍晚进这个叫槐集镇子的时候,又问了一下,人家告诉付平说,从这里往东南去十五里,就是翠屏山,山上有座三清道观。

心里合计了一下,如果现在去,走到怕是夜里了,不如就在这里休息一晚,顺便找个客栈,洗洗澡,洗洗衣服,这一路走来,风尘仆仆不说,头发也乱糟糟的,不像个样子了。

付平找了个简陋的客栈,花了五十个钱要了个房间,把自己好好收拾一下,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起个大早,花四个铜钱从包子铺里买了两个大肉包子,边吃边向翠屏山走去。

一路走着,付平不仅回忆起从上榆树村出来后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发生的事情。

从昏睡前读的书里,付平看到很多出门在外的艰难,特别是孩子,不是碰上人牙子,就是碰到流氓恶少的。可是自己这一路虽说也有点波折,但是总的说来还是一路顺畅的。别说人牙子,以及恶棍了,就是在两个翟府里,也没有受到一丁点的虐待。一点都没有书里说的那么险恶。

付平心想,不知道是自己运气好,还是那些书本就是为了耸人听闻、混淆视听才那样写的。不过拐卖人口的事情还是有的,那么这一路的平安只能归结为自己运气好了。

就这样边走边想,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到了翠屏山下。

翠屏山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的主峰,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山前有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夹道都是高大的柏树,间或从柏树的缝隙里,可以看到松树、枫树、槐树等等。枫树的叶子已经开始变红,在松柏的青翠里,一团隐约的火红,特别显眼。

三清观在翠屏山的山顶,付平一边欣赏着山景,一边慢悠悠地走着。同时在心里已经想好,到了观里,就以找人为借口,先去找到上榆树村先生的父亲,然后再想下一步的事情。其实以找人为由进观,是付平自打决定来三清观时就想好的借口。

午时前到了三清殿门口。

并没有看到高大的牌坊,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道观。大门两侧的朱红色的木头柱子上,镌刻着一副金字对联:

钟敲月上馨息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

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这个时空的景点是没有出售门票一说的,不过,门口也有一个值日的小道士。.一袭道袍半新不旧,年龄十四五岁的样子。看到付平的时候,还故意向付平身后多看了几眼。估计是没有想到一个五六岁的孝子会一个人到这里来。在确定仅付平一个人的时候,弯下身,看着付平的脸问:

“小哥儿从哪里来的呀?”

“从山下来。”

“你家大人呢?怎么就你一个人来?”

“我家大人没来,我是来找人的。”

“你来找谁?”

“我找会木匠活的张道长。”

这个张道长,小道士还是真的知道,因为自从自己来到道观,观里一般的修补门窗什么的,从不从外面找人,都是张道长做。

“你认识张道长?”

“不认识,我爹去秦州府行商,碰到张道长老家的人,让给张道长传个话,因为今天我爹没有时间来,就让我来了。”

反正付平心里想,自己的确认识张道长的家人,也不全是谎言。等见了张道长的面,解释一下就行。

正在两人一问一答的时候,观里走出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来,不仅两鬓是花白的,连颌下五绺长须,以及从眼角垂下的长长的眉毛也是花白的。却长了一张毫无皱褶的,红润细腻婉如孩童的脸,走路平稳有力,丝毫不见老年人的龙钟之态。

付平还是第一次见识到什么是鹤发童颜。

老道士走过来,对那个小道士说:

“苍玉去通知苍云子观主,未时到飞云阁,另外收拾一个房间,给这位小哥儿住。收拾好后去飞云阁领小哥儿用午膳。去吧。”

苍玉疑惑地看看老道士,又看看付平,嘴里答应着去了。

“小哥儿跟我来。”

付平跟老道士进了三清观,沿着三清殿东侧的青石板路,一直走到三清殿的后面,离三清殿十丈之外有一个阁楼,门楣上书三个大字“飞云阁”。估计这里就是老道士的清修之地了。

一直跟着老道士进了飞云阁,上了二楼,阁子四角四根木头立柱,柱子之间全部是木制的格子窗扇。因为时近正午,天气比较热,阁子背面的窗子开着,透过窗子,从窗外树木顶端的间隙里,可以隐约看到槐集镇的轮廓。

阁子靠东有张木塌,北窗下有张调机,上面有个香炉,现在并没有点香。调机上还有一柄浮尘。一件木质如意。

调机前放着四个蒲团,一看就是有些年代的旧物了。

老道士走到东面的蒲团上坐下来,伸手示意付平也坐。付平走过去在西面的蒲团坐下。看着老道士,等着对方开口。因为在大门口,从老道士出现后的安排,付平感觉老道士好像早就知道他要来一样,而且感觉连自己来的日子老道士都知道。

“你可以称呼我苍松子。”

“哦,我叫付平。”

苍松子看着付平微微一笑,接着说:

“你是不是觉得我知道你要来?”

“是的。”

“十天前,我突然心血来潮,于子时的打坐中醒来,掐指算来,知道今天午时有个有缘人到来,所以才到门口接你。”

一句话说的付平的小心肝砰砰乱跳。昏睡前的付平也读过诸如《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等由《易经》演化来的算卦的书,自己也略会一二,但是从来就没有算对过。也只是从书上看到过,心血来潮,掐指一算这些神奇的字眼。今天却出现在了自己眼前,由不得付平不惊讶,不好奇。付平可以肯定绝不是老道士忽悠自己,因为对方根本就没有忽悠自己的理由。

看到付平惊讶的眼神,和因为惊讶而不自觉张成O型的嘴。苍松子又笑呵呵地说到:

“我不仅知道你会在今天午时到,而且还知道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并不是秦州府西宁县仁里镇上榆树村人。”

听到这里,付平惊讶地只剩下呆呆盯着苍松子,无言以对。

“好了,苍玉已经在下面等你了,跟苍玉去用完午膳,就到房间休息,知道你一路辛苦了。回头我会打发苍玉去喊你。”

直到用完午膳,跟着苍玉回到房间,躺在床上,付平还没从惊讶中醒来。午膳吃的什么,怎么回来的,付平一概不知。惊讶之余,心里又多了丝期盼。

当初在上榆树村下决心要来这个道观的时候,只是存着试一试的想法,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的。没想到,刚到这里,苍松子就给了自己一个惊喜。

付平睡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起来后洗洗脸,走出房门,初秋的风吹在身上,顿觉神清气爽。

三清观占地不大,进门就是三清殿,殿内供奉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殿后面是苍松子清修的飞云阁。另外还有东西跨院,东跨院是道士起坐之地,西跨院是伙房和食堂,是道士们用膳的地方。

三清殿前两侧各栽种着四棵高大遒劲的柏树,殿后是四株银杏,主杆差不多一人已经难以合抱。八月上旬的银杏叶子已经变成金黄色,在夕阳里更显辉煌。

把三清观看了一圈之后,又走出去,看了看郁郁葱葱的山景。耳边时不时传来阵阵松涛。虽无荡胸生层云之高旷,却也有出尘离世之豁达。

随意走了走,心想以后很长时间内,自己就在这里生活,风景还是留待以后慢慢欣赏。回到房间,外在铺上一边想着心事,一边等着苍玉来叫自己。

在太阳似落不落的时候,苍玉来了。先是领着去用晚膳,并告诉自己以后,用膳就自己来,早晨是早课后辰初吃早膳,午膳正当午时,晚膳是申末酉初。之后,送自己到飞云阁,说苍松子在上面等你,自己上去吧。

来到飞云阁二层,苍松子已经坐在蒲团上等着自己,感觉好像自自己上午离开后,苍松子就没有动过一样。在苍松子的示意下,于西面的蒲团上坐好,等苍松子开口。因为自己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该说什么。

“说说你的来历吧,越详细越好。”

付平想了想,反正也没有什么厉害关系,就仔仔细细地把自己记得的昏睡前,以及昏睡后的事情都说了。同时也向苍松子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里到底是不是完全不同于自己昏睡前的一个独立的时空?昏睡醒来后的几十年里,自己为什么会从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变成了现在五六岁的样子,而且记忆中的东西,除了书本上的,其他的为什么差不多都在一点点忘记,诸如此类的问题。

在自己述说的时候,苍松子一直在静静地听着。

最后把自己在翟府上,得出的历史是在唐天宝十五载之后一分为二的结论也说了出来。

苍松子也问了一下付平昏睡前那个时空的唐天宝十五载之后的历史,付平也简单的说了。

听完这些后,苍松子一直在沉思,等他被晚课结束是的嘈杂声惊醒后,很温和地对付平说到:

“需要一些时间,我要好好想想,看看能不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你先回去休息。”

“另外,关于你的来历,对其他人就说你是来自仁里镇好了。就说自己自小就一个人在外流浪,关于家和家里人都忘记了。”

在付平转身快走到楼梯口的时候,身后又传来苍松子的声音。

“愿不愿意拜我为师?”

顿了一下,付平就答应了。心想反正以后自己也无处可去,要在观里长期生活,拜个师傅也是不错。

“那明天早膳后到大殿里去,我已经对苍云子观主说好了,明天上午举行拜师仪式。”

又被安排了。

在回东跨院的路上,付平不仅在心里这样想着。

进了东跨院,付平先是找到茅厕方便了一下,出来的时候,站在茅厕门口,突然就想起了西游记里的场景。记得八戒把三清塑像扔到茅厕里,衣袖上溅了些污秽之物时,嘴里鼓囊着骂悟空:明明是个茅厕,偏要起个道号,叫什么五谷轮回之所。每每想到这里,心里就不免失笑,总觉得整部《西游记》就这一章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