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儒雅仙道 > 第三十七章迁新居重拾旧文章

搬到新租的院子后,留白薇看家。.付平、曹颖、龙星三人分头忙活起来。付平只负责购买参加会试的书籍,以及文房四宝等。曹颖负责购买日常用品,如桌椅床帐,铺盖,吃食等。又给龙星列了一张单子,让龙星照单子购买锅碗瓢盆。三四天之后,一切妥当,四个人算是正式安顿下来。平时付平吃住都在后院,除了夜间打坐,午时修炼一个时辰,早晚各拿出半个时辰习练太极拳,其余时间用来温书。

先是龙星对付平习练的太极拳极感兴趣,白薇也凑热闹般地喊着要学,付平干脆每天抽休息的时间教两人习练太极拳,后来曹颖也加入进来。这时付平早已把李成爷爷嘱咐的不可外传的话,丢在脑后。不过付平仔细想过之后,觉得李成爷爷只是嘱咐自己不可传于外人,而曹颖三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妖而不是人,教给他们三人也不算是毁诺。付平只是教他们太极拳的三人招式,至于内劲的修炼和运行,不知道妖和人有没有区别,只是把口诀告诉他们,让三人自己琢磨。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居住着四人的院子,就像一个真正的家庭般,和普通人一样每天热热闹闹地过着。转眼就是三个月过去了。付平体内的经脉早已彻底恢复稳固了,真气也凝炼到只有原来的一半多一点的样子,按曹颖的说法,是快凝炼到极致了。而三人的太极拳也习练的像模像样,起码招式是已经纯属了。

至于付平的温书,也还顺利。这要归功于昏睡前那个时空,付平在文史方面打下的坚实的基础。那个时候的付平文理兼修,双学士的学历,差不多也顶个硕士了。要是放到唐朝怕也是个进士出身吧。

那个时候的付平,四书五经什么的也都是通读过,只是没有针对制式文章练习写作而已。所以,现在的付平只需在这方面下下功夫即可。付平买来很多文选,都是加了批注的历年科举时那些考中学子的文章。以此作为参考,付平写出来的文章,三个月后也很像样子了。只是自己没法给自己评定,想着还是找人对比一下比较好。.在和曹颖商量后,付平决定按照当时卧佛寺门口李公子留的地址,找两人探讨一下。

两人并不住在一起,因两间在京城都有资产,各自都有独立的府邸。付平因为和玉书比较熟悉一下,还是先找玉书。到了蔡府在京城的府邸门口,报上自己的名字和来意后,门房告诉付平,公子早就吩咐下来等付公子来的时候,不需要禀报,直接进去就行。于是门房喊来一个小厮直接领付平到玉书的书房。到了才发现李公子也在。

看到付平后,玉书除了说了一句怎么到现在才来找他外,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李公子对着付平好一顿埋怨。付平只是微笑着听着,实在被问急了,就说自己一直在忙没有时间。

接下来三人探讨了一下学业上的事情,留付平在蔡府用了午膳,下午付平又要来两人的习作,认真看了。三人约好每五天聚一次,以便相互之间学习和督促。

李公子问付平的住址以及有没有曹大家的住址,付平告诉他,现在曹大家和付平租住在一个院子里,还有买来的一个书童,和一个丫头。因无法解释龙星和白薇的来历,付平只好撒谎,并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忘了回头嘱咐好龙星和白薇二人,别到时穿帮了。

玉书和李公子听说曹大家和付平住在一起,都拿怪异的眼睛盯着付平看。盯的付平很不自在,却又没法解释。只好选择沉默,似是默认了李公子说两人私奔的话。

以不知道曹大家什么意思为借口,拒绝了两人,特别是李公子要立刻跟付平去见曹大家的要求后,向二人告别。两人把付平送到大门口,李公子也不管刚才三人五天一聚的约定,直接告诉付平明天早饭后,二人去拜访曹大家。

回去后,付平把事情对着三人说了,并说明天早饭后,二人要来拜访的话。当付平说到龙息和白薇是他们买来的书童和丫头时,曹颖笑眯眯的,龙息咧了咧嘴,白薇对着付平一个劲地翻白眼。

第二天四人刚用完早饭,玉书和李公子二人就到了。

门是龙星开的,付平迎到门口,把二人领到客厅,白薇乖乖的给几人上茶,不过抽玉书二人看不到的时候,还是不忘送付平一个白眼。让俨然一身大家范的曹颖,抿嘴憋笑。付平只当看不到。二人一只黏糊了一整天,傍晚的时候才离开。虽然曹颖一直淡淡的,仍然无法打消二人的热情。曹颖以三人学业为重为借口,并没有为他们抚琴。二人多半时间都在后院付平的书房中,探讨学业。看了付平的习作,对付平建议道,会试和殿试的文章比较侧重时政,要在这方面下下功夫。另外就是诗词,也叮嘱付平要时常练习一下。还告诉付平,京中的学子时常举办诗会,三天后在城南的莫愁湖畔就有一次,是礼部侍郎的二公子张玉琪主办的,到时二人过来会同付平一起去。付平也答应了。

关于诗词,付平从来不用担心,还是老办法——抄袭。

第三天早饭后,二人过来接付平一起去赴张玉琪的诗会。曹颖也出来见了见,只说了一两句话就回房间了。

此时已是盛夏时节,莫愁湖的湖面上荷叶田田,偶尔会有一两朵粉白的荷花从田田的叶子见露出头来。微风徐来,霎时满湖的清香。沿着湖畔,满植着些杨柳翠竹,远远看去,在杨柳翠竹的绿荫里,露出些隐约的亭台楼阁的影子。

诗会是在湖中心的一座小岛上举行。需坐船过去。

三人到的时候,人已经来的差不多了。众人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岛子的正中有一座二层的阁楼,很是别致。众人先是在一层喝茶,三三两两地聊着。巳时刚过已经摆上酒宴来了,都是些时鲜的菜蔬和水果。酒是味道甜甜的葡萄酒,并不十分醉人。付平也跟着喝了些。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张玉琪站起来,说了今天诗会的主题,要求以今日之景为题,不限韵,不限篇幅,随性发挥。

随着张玉琪的话音落下,阁子中的声音也渐渐变小,直至鸦雀无声。付平环顾四周,发现那些学子,有的坐在原位低头沉思,有的端着酒杯四处溜达,还有些登人上阁子的二层去了。玉书和李公子也各自走到湖边,盯着远处一副沉思的模样。

两三刻钟之后,就有人走到早已摆放在酒席当中空地上,已经准备好笔墨纸砚的桌子前,把自己想好的诗句写下来。陆陆续续的,半个多时辰后,基本都已经写完。付平也走过去,借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只是把其中的“西湖”二字改为“莫愁”二字,写了下来:

毕竟莫愁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完后,付平就退到一边,欣赏起湖光水色来。

等所有人都写完,张玉琪带来的下人把写有诗词的纸张整理后,交给张玉琪。张玉琪递到一个书童模样的小厮手里,书童拿着上了二层,坐在二层的栏杆处,对着一层的众人一首首地读。

下面的众人边喝着酒或茶,边听。每当一首读完都要议论一番。付平侧耳听了一会,也有些还算不错的,不过大部分都是一般,甚至有些诗里满是之乎者也。就不再理会,只顾低头喝酒。

等听到自己写的杨万里的那首时,书童读完,下面的人先是沉默了一会,接着开始叫好。付平心道自然是好的,不然怎么能流传那么久?

只是付平书写时忽略了一件事情,忘记签上自己的名字了。估计也是因为抄袭,自己心里有点愧对杨万里的原因。等众人一再询问是谁的大作时,付平只好站起来说:因自己一时疏忽忘记署名,请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