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儒雅仙道 > 第三十八章占诗魁元宵再扬名

抄袭南宋杨万里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本意,仅仅是因为懒得动脑子,又不能不写,拿出来顶数而已。.实在没有想到结果是让付平一举成名。

此后的付平接二连三地参加了无数的诗会,由于有李公子和玉书的怂恿,付平想借口推脱都不能。几次诗会下来,付平终于吃到苦头。千不该万不该一上来就拿杨万里那样的大家的诗作顶数。这直接导致之后的诗会,他只能抄袭水平不低于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品,否则容易穿帮。

于是乎,被付平侵权的古诗人除了杨万里之外,这么说吧,几乎唐晚期之后,响当当的几位都没落下。当然,为了防止被人从诗作风格上看出明显的不同,付平尽量选择了田园类诗歌。

自第一次诗会之后,不到两个月,付平大名以及其诗作已经传遍京城,虽不能说妇孺皆知,但是士大夫阶层却的确是人人尽知。又打听到付平是来京参加会试殿试的举子,更是搅动了满城闺中少女的春心。有不少名门望族把诗会办在家里,目的之一就是让待字闺中的女儿相看一下付平。最初几家看上付平的人家,知道玉书和李公子与其交好,就让二人试探付平的意思。后来发展到干脆派人到付平居住的小院,上门提亲。开始的时候,曹颖觉得好玩,以付平姐姐的身份还现身应付过几家,以后来人多起来,也就烦了,直接推给付平让他自己应付。付平也没有办法,只能借口学业为重,离会试不过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临时不想分心,要等殿试之后再谈婚姻大事等等理由推脱。

就这样在探讨学业、诗会、提亲等事情的骚扰下,付平终于不耐其烦。入冬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四人聚在一起闲聊时,付平向曹颖三人郑重提出想要搬家的建议。得到的是三人态度坚决,意见统一的答复:自己惹的事情自己解决,想搬家自己搬,我们是不会走的。

万般无奈之下,付平只好以偶染风寒,不适合见客为由,整日躲在后院书房中,拒绝所有的应酬。包括玉书和李公子,也被曹颖三人挡在前院,理由是担心付平的病过气给他们。四人共同的努力,总算让付平过了一个安静的冬天。

四人热热闹闹过了个春节。付平的书温的也已经信心满满,体内真气已经达到曹颖说的,是原来体积的一半大了。心无挂碍的四人要么出门逛街,要么在小院子里研究什么少吃的东西,偶尔也会集体习练下太极拳。

欢快的时光更显短暂。转眼到正月十四这天下午,玉书和李公子又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位管家模样的人。经两人介绍,此人名宋青,吏部侍郎韩文锦韩大人府上总管,特代表韩大人来邀请付平明日到韩府赏灯。平常邀请付平参加诗会或者其他活动时,一般都是打发一个小厮来送份请柬而已,这次韩府不仅送来请柬,送请柬的还是府内大管家,可见其隆重。

站在旁边的李公子唯恐付平拒绝,先一把替付平接过请柬,又拉着付平往一边走了几步,对着付平耳朵嘀咕着:

“此次可万不可推拒,韩侍郎乃是会试的主考官之一,很多人巴结都来不及呢。”

大汉朝发展到现在,其负责管理科举的部门和官员,一直沿袭了唐时的做法,即由吏部和礼部主管,并各出一位侍郎权知贡举。也就是会试的主考官。如颜真卿、贺知章等人都曾权知贡举。

因着李公子的叮嘱,和韩府的重视,付平当即答应了总管宋青,明日定于申时中到韩府拜访。宋管家也没多留,听到付平肯定的答复后,就告辞离去。玉书和李公子稍事逗留了一会也走了。

自十四日下午直到十五日午时前,付平很是接待了几家请他过府赏灯的邀请,好在都没有比韩侍郎势大的,付平均以已答应韩府为借口推脱了。

虽说接下了韩府的请柬,付平心里却一直忐忑不安。俗话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还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可是对比两者之间的身份差距,付平实在想不通韩侍郎能有什么事会求到自己。付平还特意打听了,韩侍郎家并没有待字闺中的女儿。难道仅仅是赏识自己的才学?打死付平也是不会相信的。或者说看好自己的前途?更是无稽之谈,有才学未必有能力,对于韩侍郎这样久经官场的人,怎么可能做如此幼稚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付平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申时中付平准时来到韩府。等付平在下人的带领下走进客厅时,厅里已经有十几个人了,玉书和李公子赫然也在其中。韩侍郎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只是让其小公子韩鹏陪着客人喝茶。韩鹏向大家介绍说:家父正在陪客,稍后即来。并代韩侍郎请各位原谅其慢待之罪。到戌时初,客人基本到齐后,韩侍郎才姗姗而来。韩侍郎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剑眉凤眼,给人以儒雅而不失威严,又饱经世故的印象。

看韩侍郎的样子,在坐的除了极个别的两三个人,竟然都认识。付平和韩侍郎是除次见面,不等别人介绍,付平主动向前对韩侍郎自荐道:

“后学末进付平,拜见侍郎大人。”

韩侍郎像是对待老熟人一样,拍着付平的肩膀,说着一些久闻付平大名,以及对付平的诗文也是颇为仰慕的话。并指着韩鹏说,以后让韩鹏与付平多多亲近,有空常来韩府坐坐等。接下来就安排摆宴,并亲自陪着直到席终,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

宴后的赏灯会,是由韩鹏主持的。灯会在韩府的后花园中,先是在花园四周挂满各式花灯,然后在中间的空地上,由韩府的丫鬟,或十个一组,或八个一群,用手里拿着的花灯摆出各种造型。上百位丫鬟轮番上阵,摆出的花样层出不穷。让赏灯的众人叫好不迭。这还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是空地正中自始至终都有一位妙龄少女在轻盈而舞。

这些景致——花园四周的灯是叶子,丫鬟用来表演的灯是花瓣,那么场中曼舞的少女就是花蕊,三者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朵晶莹剔透的花。

灯会的最热闹的时间过去之后,自然又是让付平头疼不已的诗会。付平不想再出名了,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说什么也不能写出大失水准的词句来,一旦抄袭的事情暴露,别说会试了,怕是上京都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只好继续抄袭。想起辛弃疾的那阙词《青玉案 元夕》倒是应情应景。于是提笔写了下来,最后署名:付平。现在的付平对于抄袭古人的诗词,基本上已经做到心安理得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