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实在是不明白,秦碧华这都成了妾了,怎么还能出来跟着她娘张氏作妖?

或者,根本就是秦碧华在主谋?

秦碧华谋划那么多,暗恋了张书帆多年,最后倒是如愿以偿的跟了张书帆了,可是,最终得到的只是个妾的名分,还赔进去了一个孩子,秦朝很想知道秦碧华心底到底有没有后悔过。

至于秦大山有没有做什么?秦朝不是很想知道。他知道不知道张氏母女做的这些,秦朝也不想知道。

然而,她不想知道,可是,却很快就知道了她想知道的答案。因为,就在吕氏走后的第三天,秦大山再一次‘莅临’了他们这个山谷。

本来,秦大山是进不来山谷的,因为,自从进来了吕氏后,周玄生气外面的人没守住山谷进出口,所以,专门掉了人轮班守住山谷口,今后要是有人想进来山谷就要禀报他,只有他允许的才能进山谷,否则的话,一律拦在山谷外。

而第一个被拦在山谷外的就是秦大山。

知道秦大山来了,秦朝不想见,周玄更是懒得应付他。可是,这个秦大山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给了他指点,在外面直接说,要是秦朝不让他进去的话,他就直接去坝上村,去找村里的村子,让村子去衙门报案,就说他女儿被害了,他想见出嫁的闺女都见不着。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秦大山占着孝道那一边,秦朝和周玄即使无奈也不得不把孝字摆在前面。

秦大山进了山谷,挺胸抬头,打量山谷里比他上次来的时候改变了些,诺大个山谷里生气盈然,菜园子打理的井井有条,鸡鸭养了好几圈。

看看二女儿家这兴旺发达的景象,再想想自家、、、草屋漏天,院前鸡飞狗跳,院后杂草横生,一进去一派萧条景象,明明,二女儿在家的时候家里也是收拾的井井有条,像是个兴旺的家样儿。怎么就走了一个人就变得家不成家了呢?

不,不止是走了一个人,而是,连同张氏和秦碧华都走了。只有有事了,或者是母女俩钱不够了,才会想起有那个家,其余的时间,哪里还会想起有个家啊!

想到这些,原本因为做了秀才岳父有些在二闺女和二女婿面前挺起来的胸膛一下子就有些塌下去。

可是,在看清前面来迎他的二女婿坐在轮椅上后,那塌下去的胸膛顿时挺的更直了。

相比起二女婿这个瘫子,大女婿那可是秀才,有功名的秀才,他现在家里的六亩天,今年秋天就已经不用再往衙门交税了,这是多大的脸面啊!

越想越是觉得在二女婿这个瘫子面前,他完全拿得起老丈人的架势。

到了跟前,秦朝淡淡地叫了句爹,然后一句,“来了,进去吧!”之后就推着同样叫了人后就三缄其口的周玄进屋。

两人的这态度,让本来裂开嘴要说教几声的秦大山顿时卡住了壳,就连抬起的手都尴尬的半抬在半空中。

面前没了人,秦大山想发作也只能对着空气发作,只能是压了咬牙跟着进了院子,进了屋。

一进屋,见二闺女正在温声趴在女婿耳边说话,顿时刚消下去的气又上来了。

“你爹在后面,你就走到前面去,这是你们一个晚辈该做的吗?”

秦朝直起腰来,回视秦大山,指着上面的空座对着秦大山闲闲道,“你要是来做客的就坐吧!要是只是来教训我们该怎么做一个晚辈的那就免了。长辈没个长辈样儿,做晚辈的当然要有样学样了。坐吧!”

“楔,你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你看看你、、、哪儿还有以前温顺谦恭的女孩子样儿!”

“那也比你那个未婚先孕,最后做了妾成为十里八村笑话的大闺女强!”

秦朝顺嘴就顶了回去。

秦大山被顶的一噎,憋红了脸,可是,秦朝说的也没错。秦碧华做了张书帆的妾,在秦大山心里也是觉得丢脸的。虽然,张书帆是秀才,可,秦碧华跟他的事毕竟不光彩。虽然,秦大山觉得能白得一个秀才女婿很自豪,可是,不可否认的,这自豪比起人家宋家来,他的就像是偷的一样,不光彩不说,还没有底气拿出来。

在外面,说他是张书帆的老丈人人家都会笑话他。因为他的女儿做的是妾,妾的娘家是不能称之为岳家。

虽然都是乡下人家,可,这些规矩谁还不清楚。他也就是想找个地方,在不知情的人面前耍耍威风罢了!

奈何,他忘了这个二女儿的性子早就不是以前的性子,现在的性子变得一点都不讨他喜欢。

最后,憋了半天,找不到反驳的话,只能憋出两个字,“放肆、、、”

秦朝实在不想跟秦大山这个弱智谈话交流,不理会他的吼叫,站累了,她就在周玄一边的椅子上坐下。

“你今天来到底是什么目的,赶紧说,没看见我这大肚子,可那么多闲工夫听你这放肆,那不孝的话来。”

她十分确定秦大山这回来肯定是有目的,再结合之前张氏去铺子里抢钱,这不知道又要干什么想到她了。可以肯定,里面没好事。

秦大山还没耍够威风呢,不,应该说,他的威风全都哑火,一点都没耍出来,于是,一拍桌子,“你家的下人呢?都死哪儿去了?来长辈了连杯茶水都不上,你赚了那么多钱都是养这样的废物的吗?果然是只有几个臭钱的商贾之家,跟人家那有规矩,有礼仪的书香门第就是不能比。”

“呵呵,书香门第?你想说张家?”秦朝冷笑连连看着搞笑的秦大山,“你别搞笑了,就张家,就出了张书帆这一个读书的,还才是个秀才!张书帆他爹都是个地里刨食的泥腿子,脚上的泥巴都没洗干净呢,还什么书香门第!也真是搞笑了!”

“你、、、”

他是说一句,秦朝就跟他顶一句。偏偏他又不是什么脑子清楚的文化人,什么都还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所以,一句话就被堵的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