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说一句,秦朝就跟他顶一句。偏偏他又不是什么脑子清楚的文化人对于什么秀才、功名的都还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所以,往往一句话就被堵的死死。

秦朝不是看不起人,而是她看不起张书帆那一家子!

人家宋家供张书帆读书是为了什么?难道是钱多烧得慌?更不可能是什么都不图的大善人。人家一开始就摆明了立场有所图,而张书帆却在利用完,哦,还没利用完人家,才考了功名就想一脚踢开人家宋家,想的美,怎么什么美事都是他张家的!

也不看看多大脸。

而张书帆更可恶,之前骗原主时打的可能就是让原主落个‘奔着为妾’打算,然后,还不打算没了宋家这个助力,‘娇’妻美妾都入怀。虽然,宋娇娇那个体格和脾气跟‘娇’完全沾不上边。

可惜,他的所有打算被秦碧华的暗恋打破,原主即便不身死也会嫁给周玄。而没了原主,秦碧华还是只能谋算到一个妾,真是、、、

反正,最后没得没失的还是张书帆。

秦朝不明白,就张书帆这个渣男,她也见过宋娇娇其人。看着也不是个不明智的,张书帆都欺宋家到那样了,怎么还宁愿中间多加一个秦碧华进去也要嫁给他?

当然,也可能是秦朝真的不是太能体会一个年轻的秀才到底对于这些乡下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才会不能明白宋家到底最后是图的什么!

宋家赔上一个女儿还有这些年的钱财图的什么?当然是图张书帆今后的回报!

就如现在,张书帆成了秀才了,他名下能免八百亩税田。张家自家才多少田地,满打满算才加上开荒出来的才十几亩,而宋家呢?

宋家大小也是个小地主,家里光是良田就有十几亩,还有其他的水田、旱地、沙地,以及山林,这些每年都是要交不少税的。而有了张书帆这个秀才,这些今后都不需要再往朝廷交税。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秀才的功名虽然是没什么官职,可是,出去了一说都是有面子的。就连年前宋家老二在县城里惹得祸事,要是没有张书帆这个秀才功名的未来宋家女婿在这儿是一个面子,人家那户人家肯定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宋家。

就这,宋家还赔出去了大半的家产。如果不是顾忌着宋家有个秀才女婿,可以在衙门里打点,那家人肯定把宋家啃的一点渣都不剩。

年前的时候宋娇娇在镇上抓了张书帆要退婚的把柄,她早就看不上张书帆这个男人了,正好闹了那么一出,既然张书帆不想要她,当她媳啊!

可惜,她爹媳,媳张书帆身上的功名。

正好,那段时间宋家需要张书帆去衙门帮忙打点,所以,宋娇娇的爹即使知道了,也知道安抚了宋娇娇,让她不要闹,将那件事不了了之了。

宋娇娇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她本来也以为自己在家里真的是独得爹娘,还有哥哥们的宠爱的,可是,直到她二哥出了事她才知道,自己以前一直以为的那些宠根本不能跟家里的哥哥们比。

不,也不能这样说,是家里没有事的话,爹娘会对她好,而一旦家里有事,需要牺牲了,她这个女儿又算得了什么。

要不然,明明这些年知道张书帆是嫌弃她的,为何爹娘就是不松口张家的婚事?

宋娇娇直到那一刻才彻底的从天真少女中清醒过来。

所以,最后对于要跟秦碧华分享一个男人,宋娇娇表现的一点都没有惊讶。虽然刚知道的时候她气恨的把恨不得把屋里的东西都砸了。

可是,最后她只能选择妥协。

能怎么办?

这件事本就是她父亲谋划的,秦碧华早就跟张书帆有染了,他们家的人也早就知道,而他爹正是借此才抓住了张书帆的把柄,让张书帆不得不尽快娶了她进门。

而今天秦大山过来找秦朝的事也是跟这件事有关、、、

“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爹!我跟秦碧华,到底哪一个才是你亲生的!”

当然,亲的是原主。

秦大山今天来主要是两件事,不,该说是一件事,那就是,让她给秦碧华增加以后再张家的筹码。

“你,你这孩子说什么呢?你当然是我亲生的,但是,但是,好歹你也叫了碧华十几年的姐姐,我一直都拿你们两个当成是亲生的闺女看待。再说了,将地放在书帆的名下,每年你们就不用往朝廷交税了,只要少少地交一点给张家,意思意思,这能省下多少粮食来。

你要不是我的亲闺女,我能把这好事让给你们吗?外面不知道有多少地主老爷的想着把地放在书帆名下好不用交税呢!”

没错,秦大山这次来就是要让秦朝把周家的地都放在张书帆名下的。

周家原本只有在村子里的五亩地,去年周玄卖了画,她就找了村里的村长让他留意着帮忙买地。

这年头,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谁家的地都不会轻易的卖。更何况,坝上村的好地都是地主的,村里人自己的地好的不多。

秦朝是打的长期买的,最好是连成片的,她以为会要等好长时间。正巧了,冬天的时候这片的那个宋地主。当然,不是宋娇娇家。而是个大地主。

这宋地主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要把坝上村这边的地卖了。这样的好事正中秦朝下怀,加上冬天的时候也赚了点小钱,全都买下来做不到,但是,买下来一半还是能承担的起。

于是,坝上村宋地主家的地一半就归了周家。

坝上村虽是山里的村子,能开出的田地不少,山地更是多。这个宋地主不知是本来就想脱手这些山地,还是怎么着,剩下的一半竟然说等周家有了钱了,再把另一半也买过去,他们等着周家,不再零零散散的卖给村里的人了。

秦朝虽然对于宋家的做法怀疑,地主是那么好说话的?